吃货35种绍兴地道美食,有些美食老绍兴

绍兴人的饮食习惯,几千年沿袭下来,具有明显的越地饮食习惯。“蒸、煮、焐”基本概括了绍兴人烹调特点,虽然不能说总结了全部精髓,但确实反映出绍兴饮食文化的主要特色。“蒸、煮、焐”一方面反映绍兴人生活追求简便,注意节俭,采用最简单办法、最低成本,解决生活中的吃饭问题,也折射了绍兴人吃东西讲究新鲜度,因为“蒸、煮、焐”离开了新鲜的原料作基础,就做不好饭菜了。

绍兴的饮食,富有江南水乡风味,以淡水鱼虾、河鲜及家禽、豆类为烹调主料,注重香酥绵糯、原汤原汁、轻油忌辣、汁味浓重,常用鲜料配以腌腊食品同蒸同炖,再配上绍兴黄酒,醇香甘甜,回味无穷。

绍兴黄酒

到了绍兴不能不尝的就是绍兴黄酒,越地酿酒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到南宋时,绍兴的酒业已极盛,有“城中酒垆千百家”之称。绍兴老酒采用传统工艺,以得天独厚之鉴湖水,选用上等精白糯米、优良黄皮小麦为原料,呈琥珀色,芳香馥郁,醇厚甘鲜,集饮料、药用和调味于一身,为中国黄酒之冠。

霉干菜焖肉

绍兴人也有叫霉干莱为乌干菜,因其色黑故称。一般用芥菜,尚未抽苔的白菜和油菜等腌制后,晒干而成。此菜味道鲜美、吃了开胃,夏天用它做汤佐餐,有消暑防痧之效,据说,多年陈的干菜效果更佳。

至于绍兴菜肴中的霉干菜焖肉,可以说是绍兴当地最有名的家常菜,精猪肋条肉切大块,用绍兴花雕酒和葱、姜腌半小时,拌菜而煮,此菜油而不腻,菜含肉油,肉沾菜香,其味甚鲜。

茴香豆

茴香豆是绍兴四季常备的下酒小菜。豆子色泽青黄,表皮微微皱起,细软耐嚼,气味清香,味道甘美,具有益脾健胃功效。绍兴的茴香豆,由于鲁迅在《孔乙已》中有所描绘,因而随小说的传播而蜚声国内外。如今这种绍兴传统美食俨然成了绍兴饮食的代表,人们都乐意在绍兴的咸亨酒店要一碗酒,来一碟茴香豆,亲身体验孔乙己的生活。

油炸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是绍兴的又一大特色风味,源远流长,一经品味,常令人欲罢不能,一尝为快。

臭豆腐其名不美,外陋内秀,平中见奇,风味迷人。经选料、配卤、浸泡、发酵、晾干、油炸精制而成,色泽黄亮,外脆里松,香气浓郁。

绍兴腐乳

当地人叫“霉豆腐”,又有“素扎肉”的雅称。块块正方见角,质地松酥细腻,味道咸鲜适口,不失传统的酿造风格。

绍兴香糕

清朝皇宫的八大贡品之一,早有“进京香糕”之美誉。用精白粳米磨成米粉,配上适量的中药丁香、砂仁、白芷、豆蔻、大茴和研成粉未的食用香料,再拌以纯白砂糖,和粉成型后,放到白炭火上烘焙而成。

香榧

有化痰、止渴、清肺润肠、消痔等功能,香榧果衣还可驱蛔虫,故食用时不必细加去衣。吃香榧有讲究,每颗香榧上有两只“眼睛”,吃时无需用嘴咬开果壳,只要用拇指和食指按着“眼睛”一捺,硬壳便开裂。(手绘图,画香榧的眼睛)

白鳖扣鸡

“白鲞扣鸡”是绍兴民间的传统佳肴。“白鲞”,即用大黄鱼加工制成的咸干品,味鲜美、肉结实,为名贵海产品,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可开胃、消食、健脾、补虚。“越鸡”,为绍兴历史贡品、名特产,鲜嫩肥美,中医认为其味甘、性温,可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白鲞与越鸡配伍,同蒸成肴,可谓锦上添花,其味更胜一筹,两物均具滋补之功,加之新鲜,咸鲜互补,两味渗合,鸡有鲞香,鲞有鸡鲜,咸鲜入味,香醇清口,富有回味,不愧为肴中之珍品,绍兴“咸鲜合一”风味的典型代表。

银丝响铃

豆腐皮,薄如蝉衣,且色泽黄亮,包卷以萝卜丝鱼蓉馅而成响铃。经油炸而食,香松鲜嫩,清脆如铃,别具一格。

虾油鸡

虾油为一种增鲜入味、气味清香的咸鲜调味品,用来浸渍新鲜的鸡鸭、鱼肉,风味尤佳。绍兴民间在春节时必备此菜,因其利于贮存,又其味鲜美,作为待客的主菜之一。“虾油浸鸡”清香味醇,清鲜入口。

珍珠文武鱼

“文武”意为鲜、腌两种原料。在肴馔中为鲜、咸两物同蒸成肴之品。咸鲜合一,蒸制成肴为绍兴习俗之一。“珍珠文武鱼”选用鲈鱼、白鲞和冬瓜球合蒸,鲜、咸互补,其味隽永。特点是清香咸鲜,滑嫩入味,形色俱佳。

霉苋菜梗

绍兴人食用霉苋菜梗历史悠久。相传早在春秋战国之时,越败于吴,越王勾践夫妇入吴为奴,当时越国已国贫民穷,百姓皆以野菜充饥。有一老者,在蕺山上采得野苋菜梗一把,其嫩茎、叶已食用,但又老又硬的菜梗一时无法煮熟,弃之又觉可惜,便藏于瓦罐中以备日后再煮。不料数日后,罐内竟发出阵阵香气,老汉取而蒸食,竟一蒸即熟,其味又远胜于茎叶,百姓闻之,纷纷效仿,流传至今。“霉苋菜梗”,色泽亮丽,色绿如碧,清香酥嫩,鲜美入味,助消化,增食欲,最宜下饭。

酱爆螺狮

“笃螺蛳咕酒,强盗来了不肯走”这是对“酱爆螺蛳”美味的生动写照和赞誉。此菜选用清明前后的青壳螺蛳,经笃壳、漂养、油爆而成,肥美鲜嫩,回味无穷,富有情趣,飘逸着水乡大地的田园气氛。

崇仁炖鸭

崇仁炖鸭是嵊州市一道非常有地方特色、美味可口的上品佳肴。

新昌春饼

新昌春饼是浙江新昌县有名的汉族风味小吃。新昌春饼形如圆月,薄如纸张。白中透黄,略带微咸,酥脆香美,再买一根油条或一块油氽豆腐,卷起来就可以吃,既松又香,别具风味。

嵊州薄皮豆腐馒头

嵊州豆腐馒头估计是全国唯一以豆腐作馅的的包子。很难包的。也很好吃。一般有麻辣的与不辣的两种。馅的主要成分就是豆腐、瘦肉与葱。豆腐馒头之所以好吃,是因为皮薄豆腐嫩,没有肉的腻味,比菜多点鲜味。

同心楼葱煎、望江楼小笼

“同心楼的葱煎馒头、望江楼的小笼包子”是老绍兴人儿时最深的记忆,尤其是望江楼和小笼,皮薄、汁浓、肉鲜,你一旦吃上,一定忘不了。曾有人说,杭州知味观的小笼也没有绍兴望江楼的小笼好。

嵊州炒麻糍

嵊州炒年糕俗称炒麻糍,是浙江民间流传已久的汉族传统名吃。吃遍天下炒年糕,嵊州炒年糕最具特色。纯晚米制成的年糕丝丝韧滑,细味甜糯。配以新鲜的蔬菜、鲜嫩的豆腐、入味的咸菜,将汤汁调得微稠美味。撒上金黄的鸡蛋丝,增香添色。一碗炒年糕荤素搭配,虚实有致,色彩诱人,可谓美食绝品。

鲞冻肉

“鲞冻肉”是绍兴的传统菜,民间除夕“分岁”时必备此菜。相传有一农户,婆婆刻薄,媳妇很是贤德。除夕“分岁”吃饭时,婆婆故意把鲞头烧入鲞冻肉中而专让媳妇食用。小叔见状批评其母,不该如此对待嫂嫂,媳妇听后笑对小叔道:“叔叔错怪了婆婆好意,婆婆这是为让嫂嫂讨个吉利,今年有鲞头,明年更有享头了。”媳妇这番话打破了尴尬局面,婆婆深受感动,从此一家和睦,日子越过越好,因而流传至今。

“鲞冻肉”由文火细煮而成,鲞肉配伍,咸鲜合一,鲜香酥糯,红亮晶莹,油而不腻,别有风味。

扎肉

“扎肉”是绍兴传统风味菜。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相传明嘉靖时,奸党弄权,民不聊生。山阴(绍兴旧时为山阴、会稽两县)有田氏家祠,向有在每年冬至祭祖时,向各族丁分肉一斤的族规。这年时值大旱,田产收益大减,值年者无力按族规办事,便购来少量猪肉,切成小块,连皮带骨以竹箬壳紧扎,烧煮后分给族人,族人见值年者以块代斤,虽甚感不满,但一尝其味极佳,加之年成如此,也就默认了。以后竞相仿效,因肉块上均扎有箬壳,称为“扎肉”。扎肉历经改良,已成佳肴,色泽红亮晶莹,肉香酥爽韧,肥而不腻,酥而不碎。

清汤鱼圆

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为绍兴诸暨的传统风味名菜,无论是起屋造宅、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寿诞、喜庆、丧宴,每每成为席上头道菜肴。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与宠臣刘墉一起微服私访来到诸暨,两人尽心游阮,信步来到苎萝山脚小村,只见农舍已炊烟袅袅,方觉肚中饥饿,在一农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后,不禁击桌连声称妙,闻其菜名,“好一个西施豆腐”,脱口而赞。

“西施豆腐”因豆腐雪白细嫩,配料高档,加清汤而烩,汤宽汁厚、滑润鲜嫩、色泽艳丽。西施豆腐是一种羹汤,是豆腐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食品,在诸暨一带比较流行,而且很有些历史。诸暨是西施的故乡,因此在这种美食前冠以西施的名字,当地人也称之为荤豆腐。

糟鸡

“糟鸡”始于民间,为除夕夜饭及春节宴请中必不可少之菜肴。此菜以当年越鸡和酒糟为主要原料,经白煮、腌制、醉糟等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肉质细嫩、咸鲜适口、糟香醇厚的特点。

醉蟹

“醉蟹”,相传由在安徽作幕的绍兴师爷所创。当时,淮河两岸蟹多为患,当地百姓却不知食用,庄稼遭害,驱赶无方,十分惊恐。师爷便向州官提议,鼓励百姓捕捉,上交官府,他则备好许多大缸和食盐、黄酒,将蟹腌制起来,然后,到各地销售,绍兴俗称其为“淮蟹”。“醉蟹”是在此基础上改良而成,经选蟹、养蟹、制卤、浸泡、醉制等工序精制,清香肉活、味鲜吊舌。

鱼干

绍兴喜欢晒鱼干是传统习惯,基础是绍兴盛产淡水鱼。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们已经在追求新鲜自然的今天,绍兴人仍将鱼干作为送礼的上品,尤其在春节期间送鱼干是很流行的,因此价格不菲。

挑选鱼干应注意不能有霉点,外观色泽红亮,闻之有自然的鱼干香味,指头轻敲有清脆的“壳壳”之声。整条鱼从背上剖开分成两片,而且每片都成完整的鱼形,即使是尾巴也能完好无损地剖成两半,这才是加工中的上品。食用时注意切开成块,放置少许姜片,不用盐,加适当料酒蒸之即可。如果鱼干喷以少量白酒,密封保存数日,取出食用时即是“糟鱼”。

白椠鸡:

在上海现在吃“绍兴三黄鸡”要到云南路才能吃到正宗的,每当烧鸡时,整个弄堂都香味扑鼻(可能那时的鸡者是散养的关系),小时候母亲总会悄悄盛上一碗鸡汤,让我喝。烧好后,鸡皮腊黄,肉呈玉色,吃起来又嫩又鲜。不知怎么现在的鸡汤闻起来不香,鸡肉吃起来无味。

白切肉:

绍兴的白切肉更是一绝,白的白,红的红,大小均匀,肥而不腻,吃了还想吃,“下饭呒交,饭吃饱”,真是令人回味。

清汤越鸡

清汤越鸡是浙江绍兴的汉族传统风味名菜,据说是春秋时期越国流传下来的。它用绍兴的特产越鸡烹制而成。此鸡肉白嫩,骨质松脆。利用原汁清炖,味鲜爽口。据说清朝皇帝乾隆游绍兴时吃过此菜,连声称好。此后,这个菜就成了朝廷的贡品。现在,这道名菜几经绍兴厨师的改进,加上火腿、香菇、笋片作辅料,更具特点。鸡取用整只嫩母鸡,配以火腿片、笋片、香菇、绍酒等佐料清炖而成。鸡肉白嫩、骨松脆,汤清鲜。

神仙鸡

烧法:用一二斤重的童子鸡一只,称一下鸡的重量,在把稻草理干净,与鸡的重量相等。把鸡杀了褪干净,放入瓦罐中。然后将稻草七根七根地打成节,一节节,即七根七根的,漫漫烧煮。待草烧完了。鸡也就熟了。

艾饺

清明时节,正值青艾嫩绿,又是民间上坟祭祖之时,清明吃艾饺与上坟必备艾饺已成为绍兴民间时俗,故又称“上坟艾饺”,有不忘祖先尝新之意。清明吃艾饺,有雨淋不伤身之说。青艾,利尿,补气益神,具有防治病痛之功效,艾饺特具清香可口,软糯滑韧兼备。

绍式三鲜

一道肉皮柔软,丸子鲜嫩,滋味多样,清香爽滑的浙江菜系之一。

炖豆腐

炖豆腐是绍兴民间常见家常菜,但烧法大有讲究。一般烧制,只能算是家常菜,而做法独到的就是上宴席的大菜。

取上等豆腐,加水煮以去豆浆气,再用瓦罐换水重煮。先加料酒,次加麻油,同时可放入笋片、香菇、栗子,再加入酱油。烧制时间越长越好,如有鸡汤,效果更好。

八宝菜

主料采用高脚白菜腌成的咸菜、去根的黄豆芽,同时加入千张(切成丝)、萝卜(切成条)、冬笋(切成片)等,也可适量加入一点香菇、木耳等,用油爆炒。炒匀以后加水煮透,适量加盐(甚至不加)后起锅。

八宝菜是绍兴人在过年时节常备的下饭菜之一,此时往往多油腻,以八宝菜调剂口味深受民众的喜爱。现在平日吃的东西油腻就多,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饭唔菜

绍兴传统做饭时,往往是下煮米饭,上蒸菜肴,饭熟菜也成。有的干脆将菜直接放在米饭之上,饭熟后取出所放之菜,加以调料即可。几乎所有蔬菜都可以焐,比较常见的是饭焐萝卜、饭焐茄子、饭焐白菜等。以白菜为例,霜后白菜性糯味甘,取白菜菜心,置饭锅内,饭熟后取菜装盆,加适量麻油、酱油即可食用,风味极佳。

另外酱制菜肴也是小有名气,如酱鸭、酱鹅、酱菜等。许多在绍兴人眼里看起来土得掉渣的绍式传统菜,如今已成为绍兴流行饮食的“香饽饽”。凡是绍兴的本地菜馆,都把这些绍式名菜作为“当家菜”。绍兴市内南北有8个肯德基快餐店,柯桥和市区还有中式快餐店,味道一般。市区有很多普通的小饭馆,其中大部分店家价格实惠又味道不错。当然,绍兴也不乏像咸亨酒店(鲁迅路44号)、兰香馆(上大路1号)、同心楼(解放北路87号)等“老字号”高档餐馆。

更多精彩阅读,







































中科白癜风国庆专家会诊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zz/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