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崇仁人,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冬至,年12月21日18时44分。又名‘一阳生’,农历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的一个。除节气日外,冬至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

节气物候

阴极之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一候:蚯蚓结(阴气强盛)

二候:麋角解(阴气渐退)

三候:水泉动(阳气初生)

冬至习俗

北方饺子吃起来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东汉张仲景辞官回乡,返乡之时恰逢冬季,白河两岸百姓饥寒交迫,其中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见此情景,张仲景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将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并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式的“娇耳”。百姓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张仲景分发“娇耳”的这天刚好是冬至。为纪念这位悬壶济世的名医,冬至吃“饺子”逐步成为习俗。

南方吃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潮汕祭祖

“祭先祖,佑渔民”

安徽“冬至面”煮起来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苏州米酒酿起来

“‘冬酿酒驱寒,人祈求美满”

台州“冬至圆”擂起来

“圆圆润润,阖家团圆”

长沙腊肉晾起来

“吃了冬腊肉,来年不发愁”

北京馄饨吃起来

“冬至馄饨夏至面,岁岁平安人团圆”

冬至养生

冬至是最接近“死亡”的一天,《易经》有言:"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冬至阴气最重,故而闭关不为。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冬至不仅是"阴极之至",也是"阳气始至",是阴阳消长的微妙节点,是阴阳交割的临界点,“阴极之至,一阳始生”,因此冬至也喻意新生命的开始,冬至养生正当时。

忌暴饮暴食

冬至阳气最弱,消化机能较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食物。

忌受寒

冬至极阴之日,身体抵抗力也相应较差,外出时一定要避免风寒的侵袭。

忌大汗

大量排汗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至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冬至艾灸事半功倍

冬至转折之际,艾灸事半功倍!

艾灸督脉穴位推荐:大椎、肾俞、脾俞。

艾灸任脉穴位推荐:太溪、关元、神阙、中脘。

冬至谚语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

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

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

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川)

冬至诗词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

欢迎在右下角留言评论

支持活力崇仁,您就点一个

▍图文编辑:活力崇仁

▍商务合作:hlcr

↓↓↓点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崇仁论坛!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愈的方法
白癜风治愈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zz/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