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楷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52年来,雷锋精神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内涵十分丰富、意蕴十分深刻,包含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有这样一支队伍,向雷锋学习、朝雷锋看齐是他们心中的道德标尺,他们以雷锋精神鞭策自己,进行着跨世纪的道德接力和传承;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叫响“只要群众需要,每天都是雷锋日”,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让雷锋精神永放光彩。
平凡之中蕴育伟大,细微之处显露真情。当贫困孩子无钱上学时,他们从微薄的工资、津贴中省出一份,帮忙圆他们的读书梦;当孤寡的老人生活无依,他们定期上门探望……“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当人们这样遗憾地叹息时,赣鄱大地上一支永远不“走”的雷锋队伍在默默奉献着,他们将雷锋精神传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百姓真切地感受到“雷锋”就在身边。
社会需要真情,人间呼唤大爱。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推出“寻找消防队里的活雷锋”系列报道,弘扬消防官兵身上的至真、至善、至美。
江西省崇仁县巴山镇湖田村四年级小学生罗可欣父母双亡,与年迈的奶奶和刚刚成年的哥哥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苦。年2月,崇仁县公安消防大队装备技师李帅得知小可欣的遭遇后,主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这是李帅用微薄的收入资助的第3名特困学生。
李帅是江西省首届十大雷锋哥(姐)和年度“江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他所在的大队年3月创立了全省首个“”联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站。17年来,大队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全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至高荣誉,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官兵们为“消防雷锋”,大队也被赞为“雷锋之家”。
一道公式◎传递助人之乐警嫂积极参与
在崇仁县公安消防大队“”联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站记录本的扉页上,有这样一道爱心公式:“1=21=35万”。“它的意思是1个青年志愿者代表着消防大队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21名官兵,通过他们影响带动崇仁县的35万居民,让每个人都成为志愿者。”大队政治教导员罗贤慵说出了这样的初衷。
年3月的一天深夜,崇仁县公安消防大队指挥中心接到电话,一名妇女因家暴决意跳楼。当时的消防部队还是以灭火救援为主要任务,但大家二话没说立即赶到了现场。经过耐心劝导,该妇女放弃了轻生的想法。“能不能把消防职业特点与开展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把‘’火灾报警专线同步成为奉献社会、心系百姓的服务热线?”之前就有学雷锋便民服务经验的官兵们开始了进一步思考。很快,在县城各主要路段,一块块“有险必救、有难必帮”的告示牌竖立起来,正式创立了“”联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站。
在崇仁县公安消防大队值班室里有“四件宝”,分别是医疗“救护包”、修理工具箱、高压打气筒、便民服务箱。这是大队官兵志愿者在长期便民服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做法。由于大队地处县城郊北面,从门口过往的大都是远郊4个乡镇的农民,经常遇到自行车炸胎、掉螺栓等突发事情。“四件宝”正好解决了过往农民遭遇此类事情的烦恼。
在大队的努力下,“”联动全县消防志愿者的作用不断明显。李帅的妻子从丈夫这些消防兵日常的行动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作为警嫂,如今,她也加入了青年志愿者的队伍。“”联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已经成为崇仁县公安消防大队的一张名片。
一群孩子◎走出自卑内向重树生活勇气
年,崇仁县巴山镇湖田村四年级小学生罗可欣父母双亡,留下了10岁的小可欣跟着80岁的奶奶和刚成年的哥哥生活,一家三口租住在一间简陋的老房子里,生活十分困难。
李帅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小可欣结成帮扶对子。一年来,李帅多次为小可欣辅导学习,购买生活、学习用品,并向罗可欣的奶奶赠送爱心款余元。4月18日,正值小可欣10周岁生日,李帅和战友将小可欣接到大队过生日。小可欣在警营里许下了自己的心愿,这一刻,她脸上泛着幸福的泪光……
在李帅的帮助下,小可欣走出了自卑内向的阴影,学习成绩由全班倒数转为中等,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夸奖,成长的翅膀慢慢地长出了坚强有力的羽毛。
崇仁县公安消防大队秉承“心系百姓、服务社会”的建队理念,许雯雯等特困学生与李帅及其所在的大队有着不解之缘。说起消防官兵对3个儿女的爱心资助,家住崇仁县郭圩乡程家村的方德妹至今感动不已。
方德妹年轻时患上了淋巴癌,丈夫因车祸去世,撇下了她和3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大女儿许雯雯还患有血管瘤。这是怎样一个苦难的家庭!
李帅当时每个月只有80元钱的津贴,但大队组织捐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把所有能支配的钱全部捐给方德妹,周末和节假日,他和战友们常常去看望她,辅导雯雯姐弟学习。
在爱的照耀下,方德妹一家重新树立了生活的勇气,李帅和战友们的爱心结出了硕果。许雯雯三姐弟先后圆了他们的大学梦,那一刻,方德妹紧紧地握着李帅和战友的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李帅给独自在家的方德妹打电话,想问问她的近况,电话却一直没有人接。
“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李帅赶紧往方德妹家跑。敲了近半个小时的门,面色惨白的方德妹才将门打开。方德妹生病了!医院跑。检查后,医院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由于治疗及时,方德妹转危为安。
帮扶许雯雯等贫困学生的故事,在崇仁县公安消防大队“”联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一摞摞的服务手册上,占据的篇幅不过区区几页。大到扶贫助困,小到送迷途儿童、孤寡老人回家,类似这样的事迹大队官兵们平均每人一年就要记下一大本。
“我深深地体味到雷锋精神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激励我帮助别人,也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知道追求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李帅这样理解雷锋精神。
一种情怀◎面对生死如铁面对人民似水
都说军人的爱是硬邦邦的,面对生死,消防官兵有着铁的筋骨;面对人民,消防官兵却有着水一般的柔情。
年11月2日凌晨3时许,崇仁县永胜厂一氯气罐突然泄漏,相邻约20米的上百住户生命面临严重威胁。大队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冒着危险实施堵漏,及时疏散居民,经过10多个小时的艰苦作战后排除险情。消防官兵勇降“毒魔”的壮举感动了全县百姓,许多群众听说两名战士中毒住院后,自发地医院向英雄表达慰问和爱戴之情。
年7月29日晚9时许,一阵急促的警铃声打破了营区的宁静。崇仁县相山镇73岁的老太太宁爱娥在海拔多米的相山不小心落下山崖摔成重伤,不能动弹。
作为救援小组的主力队员,李帅和战友顶着照明灯,提着砍刀、背着绳索、抬着担架,在夜幕中边开辟道路,边摸索前行。走到半山腰时,一头受惊的野猪突然朝李帅他们冲了过来,李帅猝不及防,腿一下子被顶开了一道大口子。他顾不上疼痛,赶快爬起来将野猪赶走继续向山崖进发。
经过近10个小时的步行和艰难搜索,他们终于找到了气息微弱的宁爱娥老人。经过简单地包扎,他们赶紧把老人抬上担架往山下赶。在克服重重困难后,将老人送上已在等待的救护车。这时,体力透支的李帅一下子瘫倒在路边的灌木中,大腿已被鲜血染红了。
年8月9日,初愈的宁爱娥拉着家人来到消防大队,送来了锦旗,上书:续写生命感党恩,危难解救见真情。老人还执意要把家里的土鸡蛋送给李帅补身子。看着老人送的鸡蛋,李帅感到特别的温暖:“我只是做了一名消防战士应该做的,可老百姓却把最珍贵的情感给了我。”
年1月6日,一辆载有23名香港旅客的大巴由抚州乐安赶往宜黄方向,因连日冻雨侵袭,被困在崇仁相山高速出口处。大队官兵接到求助电话后,冒着严寒紧急施援。在消防官兵不断的探路和破冰下,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大巴终于有惊无险地开下了高速。分别时,23名旅客一一与官兵握手、拥抱。
记者手记心系百姓、服务社会,长期悉心照料该县福利院老人;十年如一日关爱身患血管瘤、母亲患淋巴癌的特困学生许雯雯;长期帮助年幼丧父、家境贫困的四川籍移民胡玲……崇仁县公安消防大队装备技师李帅被评为我省首届10名“雷锋哥”之一,他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太阳的光辉很温暖,我是太阳光辉中的一小束光,把温暖传递给群众。”李帅的心里总是想着多为社会做贡献,多做有益于群众的事,“我要让全社会都充满温情”。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李帅一到部队,就主动报名参加联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他数年如一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为民服务活动,乐于助人的品德在他身上无处不在。李帅的战友们都说:“太帅了!”因为有爱,所以很“帅”。
就是这样,在李帅的带动下,在一次次爱民、为民、助民的行动中,崇仁县公安消防大队官兵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把雷锋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精神烙进红门生涯的里程碑。
在他们的眼里,弘扬雷锋精神永远没有终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