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宜黄宜水黄水汇合处

宜黄是抚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建县于三国吴太平二年(),迄今有年历史,因县址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宜黄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宜黄戏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还孕育了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明朝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谭纶,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等历史名人。历史沿革汉为南城县域。三国吴太平二年(),分豫章郡之临汝、南城立临川郡。同年,析临汝地立县,是为建县之始。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侧,故名宜黄,属临川郡。西晋元康元年(),析荆、扬十郡置江州,辖临川郡,宜黄隶之。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析江州立高州,宜黄仍属临川郡为侯国。隋初,改高州为江州。开皇九年(),废临川郡设临川县,废巴山郡设崇仁县。宜黄并入崇仁县。唐武德五年(),又析崇仁地置宜黄,隶抚州。武德八年(),复并入崇仁。从武德八年至宋乾德五年(—)宜黄未置县。其时州郡建置时有变化,但宜黄地属崇仁,隶抚州不变。宋,属抚州。元至元十三年(),抚州军改抚州路,宜黄隶之。明、清属抚州府。民国元年(),废府,各县直辖于省。年后,宜黄至属第七行政区。年后,宜黄解放,属于抚州专区(地区)。年7月10日抚州地区改为市,宜黄隶属抚州市。宜黄下辖12个乡(镇)、1园和2场,县域面积.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风景名胜曹山宝积寺:曹山宝积寺简称曹山寺,为已有近年历史的江南古寺,是中国三大古书—《辞海》《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宗教辞典》都有全面记载的名刹古寺。它坐落在宜黄城西12.5千米的形如莲花瓣的曹山之中。曹山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由佛教禅宗、南岳清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卓望山森林公园:主要包括两部分,卓望塔和二黄阁。卓望塔位于县城卓望山半山腰,塔高36.89米,共七层,造型设计为楼阁式塔,外观分为台座、塔身、塔刹三部分。“二黄阁”是为保存和发扬宜黄戏“二黄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建造的。棠阴古镇:棠阴古镇是我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镇内尚有完好的明清时代建筑余座。“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这句古语,在宜黄人民心中已唱了几百年。因为这里盛产夏布,棠阴古镇在历史上被称作了“3万烟囱,10万人口”。客商云集,人文景观丰富。棠阴是宜黄县明清建筑数量最多、最为独特的古镇。棠阴古镇位于县城东部的宜水河畔,距县城14千米,先后被命名为“江西省首批历史名镇”,古建筑群为省级保护单位。太极岩景区:该景区座落在宜黄县二都镇西北2千米处。总面积12.6平方千米。为中国罕见丹霞地貌。太极岩石巩一山耸峙,南北对穿,跨径40多米,东壁高15米,西壁高40多米,如同一座宏大石桥,东西横架,形成一半月形两层石巩,犹如太极图,故得名太极岩,千年不变。著名人物乐史(—),字子正,黄陂霍源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方志学家。官至水部员外郎。学识渊博,毕生勤奋著述,著作宏富,宋真宗尽取所著书藏于秘府,撰成巨著《太平寰宇记》卷。是继唐代《元和郡县志》以后又一部采摭繁富的地理总志,开创撰修地方志书的先河。谭纶(—),明朝江西宜黄人,字子理。自幼饱览诗书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嘉靖二十二年()中举次年登进士第。他还是一名抗倭名将。当年,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带队迎击,三战三捷。倭寇又从松门、澶湖劫掠附近的6个县,进而围攻台州,没有攻克只得离去。倭寇转而侵犯仙居、临海,谭纶将他们全部擒拿、斩杀。他升任海道副使,招募更多浙东地区的良家子弟加以训练,而且戚继光所训练的兵马也已经到期,谭纶趁机收编了他们,罢除外地兵,不再调派他们。之后,他又与戚继光一起在葛埠、南湾打败倭寇。欧阳竟无(—),名渐,号竟无,县城南门人。著名佛教居士,杰出的佛教教育家,唯识宗代表人物。清光绪十六年()进南昌经训书院,专攻汉学,兼修天文学和数学,潜心研究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黄爵滋(—),字德成,号树斋,县城人。清朝道光三年()中进士,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禁烟名臣,翰林院士,官至礼、刑二部侍郎。宜黄民俗文化宜黄戏:明代由于南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士大夫在欣赏南戏的同时,还开始积极的参与戏曲创作。他们的加入不仅使这一时期的戏剧在内容上有了变化,而且在戏剧表演形式上也更加规范。抚州的地方戏曲在南戏的影响下开始兴盛起来。在这种背景下,据明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系由嘉靖年间抗倭将领谭纶,从浙江将海盐腔戏班带回原籍江西宜黄后,受到当地音乐和语言的影响,宜黄腔逐渐形成。但宜黄腔这一称谓,始见于清嘉庆时宗室昭梿的《啸亭杂录》。不过,也有人认为宜黄腔即二黄腔的前身或二黄腔。禾杠舞:禾杠舞流传于宜黄县全境及周边乡镇的民间舞蹈,是山区人民世世代代在山上砍桠柴,利用禾杠和柴刀打着节拍进行歌舞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汉族民俗舞蹈。流传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傩舞:宜黄神岗傩舞,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江西省宜黄县神岗乡流传的一种祭祀仪式和民间舞蹈。表演时跳傩者头戴面具,手持长枪短棍,动作古朴稚拙,粗犷豪放;且又柔美典雅,诙谐幽默,武傩、文傩亦庄亦谐,相得益彰。宜黄神岗傩舞自明朝年间神岗应氏族人传入,至今已七百余年,为神岗所独有。舞者头带面具,手执干戟等兵器,主要表现驱邪捉鬼的内容,亦有一些诙谐幽默的表演。棠阴夏布:棠阴夏布素以“细嫩洁白,刚柔互渗”闻名遐迩,曾畅销南昌、九江、上海、武汉等地,远至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纪念奖。——文章来源于宜黄旅发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zz/11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