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名解地,探源拾遗,原来,这就是绍兴

岁月沧桑,轻拨历史的沉沙,可回归一些人与事的本来面目,亦总能探寻些许耐人寻味的故事。

地名是地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的背后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01

崇仁

嵊州的崇仁古镇,地处会稽山腹地,以格局完整,保存完好,建筑精美的明清古建群而闻名。年崇仁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建兴四年,裘氏先祖裘睿随晋元帝南渡,隐居婺州。熙宁年间,其子尚义迁移到会稽云门,裘氏分迁至嵊州西部。因裘氏家风以崇尚仁义为本,崇仁之名,由此得来。

崇仁境内,山水景观丰富。镇北五百岗森林茂盛,陡坡悬岩,景色壮观。有落差多米白水坑瀑布之雄,五龙潭大峡谷之幽。

现今,崇仁古镇因玉山公祠、五联台门等为代表的明清风貌的古建筑群和伟镇庙、老家庙、廉井、指道碑等文化古迹,以及瞻山庙、张伯岐故居、王金发故居、逵溪洗屐桥等名胜景点,成了当地人安居乐业,外来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02

三界

三界镇位于嵊州市北部,因位于今绍兴市柯桥区、上虞区、嵊州市三地交界得名。

三界镇系历史悠久千年古镇。建制于东汉永建四年,划剡县北乡及上虞南乡置始宁县,县治三界。隋开皇九年,废始宁,并入会稽。明成化八年由会稽划入嵊县。清康熙时,称三界镇。

三界镇地处要冲,与水结缘。因水陆交通方便,是嵊州北部的重要集镇。其水系通曹娥江可直达宁波、上海港口,为嵊县水运的唯一出路口,对县域经济发展和物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因而有嵊州“北大门”之称。陶濬宣在《入剡日记》写道:“江舫接尾,街灯连辉。聚落之雄胜者。”可见清时三界之繁华。

剡溪

三界镇人杰地灵,名人荟萃。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化作金牛,顶开嶀、嵊两山,形成“剡溪口”,有了金牛节。山水田园诗开创者谢灵运,归隐三界,修营旧业,留下《山居赋》。他曾带仆百人从始宁南山到临海一路伐木开道,游山陟岭。后人慕谢公之名追寻吟诵,成就了浙东唐诗之路。

03

甘霖

甘霖镇位于嵊州市西南部,原名两头门,为剡中交通枢纽,明万历年间形成集市,商贾云集。清嘉庆七年,嵊逢大旱,农田干涸,县令祈雨返程路上经两头门时,天降大雨。有诗云:“龙游化甘霖,与世为丰年”。为示纪念,遂将两头门改名甘霖。

嵊州文脉源远流长,“万年文化小黄山,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甘霖镇就占两项。

小黄山遗址列为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同一时代中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闪耀着原始农业的新石器文化,开启了古越文化的文明曙光。

甘霖是越剧的诞生地。一代代越剧人,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不断进取,走向繁荣,在短短百年越剧被誉全国第二大剧种。如今,甘霖以越剧为核心,打造文旅融合的越剧小镇,打响越剧朝圣地品牌,赓续传承越剧文化。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嵊州各地透着钟灵毓秀,吸引历代文人墨客畅游览胜,吟诗作画。除了崇仁、三界、甘霖,其他地名也记载着往昔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脉底蕴。关于嵊州其他地名的探源拾遗,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zz/11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