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部BBC纪录片,看杜甫的人与诗

北京荨麻疹医院那里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近日,西方首部关于杜甫的纪录片在BBC上映。在纪录片中,主持人迈克尔·伍德通过走访留下过杜甫足迹的城市、地点、山川河流,还原了这个“中国最伟大诗人”历经坎坷的一生。

同时,穿插在这些回访镜头中的,是由“甘道夫”扮演者所朗读的杜甫诗作。这位出演过众多莎士比亚剧作的国宝级男演员,用浑厚的莎腔附着了杜甫诗歌独特的力量。

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为这部适时上映的纪录片赋予了独特的意义,我们得以趁机回顾这位在苦难中站立起来的“文化形象”,并以此观照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生活。

点击观看??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01

“诚恳而非猎奇”的拍摄手法

4月6日,BBC推出一部关于我国“诗圣”杜甫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部纪录片取名于英语世界第一本研究杜甫的同名专著,由洪业(洪煨莲)《DuFu:China’sGreatestPoet》撰写,年出版,至今被海外推崇为研究杜甫最权威性的著作。该纪录片便是以洪业的著作作为蓝本。

这是杜甫的生平与诗歌,第一次被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给西方世界。

本片的主持人、也是脚本的撰写者,是BBC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曼彻斯特大学公共历史教授、中英了解协会主席迈克尔·伍德(MichaelWood),曾制作超过10部历史纪录片。除了优秀的履历之外,他与中国早有渊源。在伍德创作的讲述中国历史的纪录片《中国故事》中,他从中华起源时期的商周秦汉,一路讲到0世纪的中国。这部在豆瓣获得7.9分的纪录片,被网友称为“最亲华”的中国历史概述,在英国掀起一阵热潮的同时,也向西方世界重塑了真实的中国形象。

《杜甫》的取景和情节走向,贯穿在迈克尔·伍德走访中国,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迹的历程中——从杜甫的出生地河南巩义,行经他青年时期壮游天下时经过的龙门、曲阜,然后又回到西安,杜甫求仕之地,再到成都、奉节、白帝城、长沙、湘江。在与历史交错重叠的过程中,迈克尔·伍德带领镜头,记录下了一个个曾留下杜甫印记的城市、地点或山川河流,重现了杜甫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的经历,回溯了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

除了横向的空间维度和纵向的时间维度之外,纪录片还穿插了一个静态的机位:在斑驳的墙壁前方,朗读杜甫的诗歌。而这位朗读者,正是英国国宝级演员、《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IanMcKelln)。

麦克莱恩曾出演众多莎士比亚剧作,纪录片中,他用浓厚的莎腔朗诵了《壮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15首杜甫的诗文译作。《每日电讯报》对此的评论是:“麦克莱恩爵士以一种平静、娓娓道来的风格朗诵杜甫的诗,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美。”

这部纪录片还邀请了哈佛大学汉学家宇文所安、牛津大学刘陶陶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祥波、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雨,带来多重视角的专业解读。宇文所安认为杜甫和但丁、莎士比亚同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诗人,是他们界定了伟大诗人的标准。

曾祥波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说到,“一个小时的纪录片不可能完全涵盖杜甫的生平与诗歌,只能按照编导的思考进行针对性选择,从呈现的纪录片来看,这种选择的态度是诚恳而非猎奇的。”

从原著到创作团队再到拍摄手法,我们至少可以窥见一二:《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部纪录片,尽力去立体化地还原了杜甫跌宕起伏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生。

0

杜甫的生与诗

唐代文化高度繁荣,杜甫的文学灵感,离不开幼时接触过的多元艺术形式。他与音乐、舞蹈的邂逅,可从杜甫幼时看过的开元盛世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的演出说起。她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观者如山,无人能及。而当杜甫晚年再次看到其弟子李十二娘的演出同样惊世骇俗,遂写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英文为麦克莱恩朗读部分):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Whenshebentback,yousawninesunsfallingshotdownbyYi,thegodofarchers.

Whensheleapt,youimaginedgodsastrideflyingdragonsintheclouds.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Whensheadvancedyouexpectedthunderandlightningfromagatheringstorm.

Andwhenshestopped,yousawthesoftlightoveravast,calmsea.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morethan50yearshavepassedsofast,liketheturningofapalm.

Stormywavesofwarhaveenfoldedourroyalhouseingloom.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ThepupilsofthePeachGarden,theRoyalDanceSchool,havescatteredlikedisappearingmist.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Thebrilliantfeasts,themusicandthesongshaveended.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AndIamnowanoldmanwhodoesnotknowwhereheisgoing.

_

杜甫

_

公孙大娘是唐代著名的舞蹈家,根据杜甫自述,开元五载(年,杜甫当时5岁),他曾在郾城看过她的剑器浑脱舞,惊为天人,当时就为她的舞姿所倾倒。时隔50年,他又在夔州看见她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回忆起幼年时看公孙舞蹈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写下了这首充满沧桑和兴亡之感的诗。

这首诗在杜甫诗集中意义重大,是杜甫大历二年(年)在夔州时所作。和杜甫幼时相比,此时的唐朝已盛极而衰,“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虽然舞姿尚在,但世事翻覆,作者的心情也像那衰败的国运,最终以忧伤收场。

当晚年杜甫举家迁至长沙时,他的心情好起来了。他在此地发现了一个同样也在避难的艺术家、音乐家和诗人群体,并且其中一些在北方已经结识。杨雨教授认为这个时期是杜甫具有创造性的一个时期,即便生活依然艰难,但痛苦中的火苗特别能够打动人,他的复苏精神在合作中与其他艺术家融为一体,他们一起将这首诗谱曲歌唱。

谈及杜甫的“与朋友交”,不能不提到杜甫人生中的挚友——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的李白,可谓是杜甫的良师益友,为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启发——尤其是在“对叙事艺术细节的刻画上”。正如片中所说,30岁与李白的会面改变了杜甫的一生。

那时正当杜甫短暂当官后对仕途失去信心,两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灵魂相遇了——李白热衷于追去天人合一的妙境,而杜甫则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xw/7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