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真不知道,这近百个地铁站名所暗藏的

  国贸的前世今生:砖窑、工业园区、拥堵

  明朝的时候,这里是城外的一片郊野,是朝廷的“獐鹿房”,为皇宫养鹿的地方,其中有一种叫牙獐的鹿,个子很小,头上无角。

  年,侵华日军在东城墙开了一个豁子,叫启明门(年改称建国门)。在启明门外三里建东郊工业区,继续烧窑制砖,满地窑坑。其中最大的是在北边的一座大窑,烟囱高耸,远远就能看到。所以远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窑为标记物。久而久之,此地就叫成了“大北窑”。

上世纪80年代初,大北窑西南角的北京第一机床厂厂区照。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大北窑地区聚集了大批工业厂房,被人们称为“铁十字”。东南角是军工单位国家科委研究所(现属于中国航天集团,医院)和建设大北窑立交桥的北京城建集团道桥公司(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15师);西南角是赫赫有名的北京第一机床厂(现在是潘石屹的建外SOHO,原址是一座王爷坟)。

  90年代,香港四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郭氏兄弟集团郭鹤年与中国对外经贸部合作,在北京建成国贸中心和中国大饭店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大北窑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后来改名国贸。

如今的“大北窑”已变成国贸,今非昔比。

  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大北窑常常拥堵。上世纪80年代修建三环路立交桥,横跨建国路的立交桥叫“大北窑桥”。21世纪初修建地铁,在大北窑设站,定名“国贸站”,随之“大北窑桥”也更名为“国贸桥”,公共汽车车站也一律称“国贸站”了。

  目前,大北窑这名儿听说不多了,唯一保留有“大北窑”文字的招牌是国贸桥东南角的“大北写字楼”,过去是二锅头酒厂的办公楼,位于北京电视台的旁边。

国贸桥。

  大北窑(国贸)在大北京只是个小小地名,可它确是北京解放前后的历史见证,也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呢。

  您经常坐地铁吧?今天要讲的是你我司空见惯的北京地铁沿线站名——其实,不少车站名历史悠久,后面隐藏了很多历史风云和趣闻

  1号线

  四惠东---四惠---大望路---国贸---永安里---建国门---东单---王府井---天安门东---天安门西---西单---复兴门---南礼士路---木樨地---军事博物馆---公主坟---万寿路---五棵松---玉泉路---八宝山---八角游乐园---古城路---苹果园

  四惠站:取东四环和通惠河为名。现有四惠交通枢纽。

  大望路原来是“大旺路”:据说因早年间附近有旺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八王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的墓地。修建地铁时,有人认为坟字不雅,便以西大望路北段命名“大望路站”。

  永安里:永远安居之意。解放前到建国初期,永安里这一带是老北京城的东郊,种着一片庄稼。

  “建国门”、复兴门从来没有门:历史只有60多年。年,日本人占领北平,为兴建东郊所谓工业区和西郊“新北京”,在现建国门和复兴门的地方拆除了一段城墙成为豁口,没有建正规城门。现有建国门桥、地铁建国门站等。

  东单、西单,与牌楼的故事:东单、西单有单牌楼,故名。牌楼额题“瞻云”,称瞻云坊。西单牌楼位于天安门之西,故称西单(光绪二十六年毁于兵火);天安门之东的称东单牌楼,简称东单。

  王府井,王府和井:王府井名称来源于“王府”与“井”二者。明永乐年间的十王府,过去此地有一甜水井。

  天安门东、天安门西:原名承天门,以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八年重建后,改称天安门,多了一层长治久安的含义。

  南礼士路原为“驴市”:今南礼士路即当年通往月坛的主路,旧时的交通落后,靠骡、马、驴、骆驼等运输。年以后雅化为礼士。

  木樨地不产桂花产黄花:旧为菜地,系白云观庙产。以产黄花菜(金针菜)闻名,色泽金黄如桂花。桂花又称木樨,故以此称之。

  公主坟:这里埋葬了两位公主,清嘉庆帝三女儿庄敬公主、四女儿庄舒公主。修地铁时迁出。现为街心公园。

  皇太后坐镇万寿路:明朝一位皇太后建慈寿寺,寺内有万寿塔。后废弃,仅剩孤塔,简称万寿塔。

  五棵松:就是因为五棵松树命名。五棵松路与复兴路相交处原是清提督邵英墓地。墓内有五棵古松,周围泛称五棵松。

  玉泉路:北端与玉泉山遥遥相望,故而名之。

  八宝山有哪“八宝”:《石景山区地名志》有相关记载,山上曾盛产马牙石、白垩、青灰、红土、坩土、黄浆、板岩、砂岩等八种矿物质而得名。

八角游乐园。

  八角实为“八家”:相传明朝时,曾有山西省洪洞县钱、赵、阅、孔、祁、王、梅、肖八户人家逃难居于此,被称为“八家村”。洪洞口音称“八家”为“八角”。

  “苹果园”话古今:明朝时代柳姓太监在此种了百亩苹果园,称“西果园”。

  2号线

  西直门站---车公庄站---阜成门站---复兴门站---长椿街站、宣武门站---和平门站---前门站---崇文门站---北京站---建国门站---朝阳门站---东四十条站---东直门站---雍和宫站---安定门站---鼓楼大街站---积水潭站

  西直门:元时称和义门,是明、清时通往西部山区的门户,由城楼、箭楼、瓮城组成。年修建地铁将城楼、箭楼拆除,发现元代箭楼被包于明代箭楼之内,甚为轰动,为当时新中国重大考古成果之一。

  车公庄:位于海淀区东南部。车公庄原称车轱辘庄,后音转今名。

  阜成门:元称平则门,明正统四年()改称阜成门。

  长椿街:因明代长椿寺得名。长椿寺建于,孝定太后居此。万历皇帝赐额曰长椿寺,祝太后健康长寿。

  宣武门:北京内城右池的城门。元顺承门改称宣武门,取宣扬武功之意。

  和平门:位于宣武门与前门之间。期望京城和平之意。曾被军阀张作霖改称“兴华门”。

  前门: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因处于皇城的前面,与处于皇城之后的地安门(俗称“后门”)相对而得名。

明城墙遗址公园。

  崇文门:元时建大都城,稍北处建文明门。曾有哈达大王府。取《周易》文明以健、其德刚健而文明之意。明正统四年()改称崇文门,又名哈德门、哈达门。

  北京站:北京火车站始建于光绪二十七年(),原址位于前门。毛主席亲笔题写了“北京站”站名。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明正统年间改称朝阳门,有“粮门”之称。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朝阳门门洞内的石刻谷穗毁坏。解放后,为便利交通,将朝阳门拆除,修建立交桥。

  东四十条原来是条胡同:在东四北大街东侧诸胡同中排列顺序为第十而得名。

  东直门:始建于元代,明初改建。元时称崇仁门,明洪武时称东直门,由城门、瓮城、箭楼、谯楼组成。年修建地铁时拆除,年在原地址建立交桥。

  雍和宫:北京现存最大的喇嘛庙,是当时雍正皇帝曾经的府邸。

  安定门曾是“兵门”:建于明洪武初年,有城楼与箭楼,瓮城呈正方形,军队出征打战从安定门出发。北京修建地铁,将安定门拆除。

 

  鼓楼大街:中轴线上的鼓楼大街多岁了,因建设鼓楼而命名。

大象洗澡。

  积水潭是大象洗澡的地方:通惠河,在流入城市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名为积水潭。积水潭曾经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5号线

  天通苑北---天通苑---天通苑南---立水桥---立水桥南---北苑路北---大屯路东---惠新西街北口---惠新西街南口---和平西桥---和平里北街---雍和宫---北新桥---张自忠路---东四---灯市口---东单---崇文门---磁器口---天坛东门---蒲黄榆---刘家窑---宋家庄

  宋家庄:因临近宋家庄而得站名。有个姓宋的人,在这里种的菜品种多、价格低,又新鲜,不少人来此买菜。后来逐渐形成宋家庄村。

  刘家窑:是在清光绪年由一个姓刘的创办的,专烧瓦盆。烧出的盆质地细腻,样式好,受到顾客的称赞,远近闻名。

天坛。

  天坛东门:天坛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现已开放为天坛公园。

  磁器口:因处有两家磁器店,买卖兴隆,名扬京城,故得名。后来在这条街上陆续开了很多瓷器铺,成为名副其实的磁器口。

  东四:因牌楼得名,人称“四牌楼”。年牌楼拆除,但东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张自忠路:因纪念抗日名将张自忠得名。张自忠,字尽忱,山东临清人。民国二十九年(年),日军进犯湖北襄阳樊城,张自忠率部与日军苦战,陷入重围,为国捐躯。

  北新桥:元朝称兴桥,清宣统时称北新桥。

  惠新西街南口:惠新里原为大屯乡药王庙村。年后逐渐成为住宅区。因东部有慧忠庵,“慧”谐音“惠”,又为新建小区,故称“新”。

  大屯路曾是“皇粮囤”:此地相传旧时曾于此地囤粮,故称大屯村。

  北苑路北:苑,是饲养禽兽及培育林木的地方。北苑是明清时皇家的游猎之地,与南苑对称。

  立水桥:明代在清河修了一座石桥,用的是十分坚硬的花岗岩,因坚固的桥墩立于水中,故得名“立水桥”。

  10号线

  巴沟---火器营---长春桥---车道沟---慈寿寺---西钓鱼台---公主坟---莲花桥---六里桥---西局---泥洼---丰台---首经贸---纪家庙---草桥---角门西---角门东---大红门---石榴庄---宋家庄---成寿寺---分钟寺---十里河---潘家园---劲松---双井---国贸---金台夕照---呼家楼---团结湖---展览馆---亮马桥---三元桥---太阳宫---芍药居---惠新西街南口---安贞门---北土城---健德门---牡丹园---西土城---知春路---知春里---海淀黄庄---苏州街

  巴沟:因临近巴沟村而得名。历史上这里是个多泉水地带,万泉庄泉水由南向北流去,其中沟渠最大的有八条,人们在水边台地上聚落成村后称八沟村。后谐音成巴沟村。

  苏州街:所在地历史上曾有一条商业街,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贺七十大寿,仿照江南苏州街景兴建的。后被英法联军焚毁。

  海淀黄庄:因临近海淀黄庄而得名,原为海淀皇庄,是明朝皇室成员所经营的庄园。民国时期改为海淀黄庄。

  健德门:因地处元大都的西北门健德门旧址附近而得名,该城门曾是元军出征北上的必经之门。现已消失。

  北土城:因临近元大都北城墙遗址(俗称土城)而得名。全部用夯土筑成,故称土城。

  安贞门:因位于元大都的东北门安贞门而得名,已消失。年代修建北三环路时,在旧址附近兴建了一座立交桥安贞桥。

芍药。

  芍药居:因芍药居小区而得名。相传早年间此地家家户户种芍药,专供宫中使用,并被皇帝赐村名为“芍药居”。

  三元桥站:地处三元桥附近,此地曾有三元庵。三元庵之“三元”是根据天关日赐福、地关日消灾、水关日解祸而来。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或“三元大帝”。

  亮马桥:因东直门外的亮马河而得名。古时来京客商马队进城前,就在这条河里给马洗澡,然后把马拴在河边柳树上,晾干马身上的水渍再进城,以图吉利,于是被称为“晾马河”,后谐音为“亮马河”。

  金台夕照:因临近“燕京八景”之一的“金台夕照”而得名。相传历史上此地曾有“黄金台”,“置千金于上以延天下士”,即在此用重金广纳天下豪杰。

  双井:因位于广渠门外大街的双井而得名,过去广渠门外是大片的农田,并以菜园居多。其中以姚姓人家的菜园面积最大,有四十多亩,菜园里有两口水井,相距只有20多米,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又因菜园的南侧有一条乡间大道,进出广渠门的行人多从此经过,并在井旁的大柳树下歇脚,于是将这里称为双井。后来菜园消失了,井也没了,但双井作为地名却保留下来。

  劲松:因位于劲松小区而得名,其所在地原叫“架松村”,因村内有清代肃亲王墓,墓旁有一巨松,枝杈横偃,满目苍翠,并用木架支撑,称“架松”,村名由此而得。由此派生出“劲松”,取“古松遒劲”之意。

  13号线

  大钟寺---知春路---五道口---上地---西二旗---龙泽---回龙观---霍营---立水桥---北苑---望京西---芍药居---太阳宫---光熙门---柳芳---东直门

  大钟寺: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建于清雍正11年,曾是清帝祈雨的场所之一。寺内珍藏着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的永乐大钟。

  知春路:该路为迎接年第十一届亚运会而开辟,因知春里而得名。

  五道口:因铁路道口得名。解放前,西直门火车站向北是没有人烟的荒地,故将与铁路交叉的小路的道口按编号排序为一道口、二道口……

  上地:因地势高而称。曾名永顺庄,取永远和顺意。村内原有苏老公庙。苏老公是清末慈禧太后的太监,有农田千顷。后,其后人苏德在清河开设聚丰粮店,兼营油盐。

  西二旗:因村得名。西二旗村就是明代牧马的各小旗官军的驻地,后来演变成村落。

  龙泽:因在龙泽苑小区附近而得名,小区是“回龙观文化居住社区”的龙头项目。

  回龙观:以观得名。原建有明弘治十七年()的玄福宫,为明代帝后谒陵时中途休息处,俗称回龙观,现尚存遗址。

  望京西:因位于大望京村西而得名。村东北部孙侯村(今孙河)建望京馆,为南北使臣宿息饮饯之所。

光熙门外元大都护城河。

  光熙门:城铁路基应为大都土城残址。

  柳芳:因原名牛房村谐音得名。民国时期为自然村,称牛房村。年建住宅区,年谐音为柳芳。

  八通线

  四惠---四惠东---高碑店---传媒大学---双桥---管庄---八里桥---通州北苑---果园---九棵树---梨园---临河里

  高碑店:旧称京亭。《日下旧闻考》载:“通州至京城,中途有高米店,或呼高碑店。”

  双桥:原指通惠河上的两座桥,统称“双桥”,方便人们来往于河的两岸。年新建的大型立交桥紧邻二桥,所以叫(新)双桥。

  管庄:成村时,管姓居多,故称。明万历二十一年()已见史籍记述。

  京东胜迹八里桥:有一座始建于明正统十一年()的永通桥,俗称八里桥,因桥距通州城西八里,故名。清朝曾发生八里桥之战,是一场清军和英法联军的大规模战事。

  通州北苑:位于通州区,为区别13线北苑站,故名通州北苑。

  果园:因村得名,村子以种植品种命名,如永顺镇的红果园、果园、黄瓜园和宋庄镇的菜园村。

  九棵树:相传是该村有99棵树,称为“九十九棵树村”,后来人们觉得叫着绕口,就简称为“九棵树”。

  梨园:因村得名。明朝时这里有一果园,迁徙民至此居住,看见园中有梨树,称之为梨园,也自称为梨园人。

  临河里本名叫小街:通惠河古道曾由此经过,村落形成后建有一条短小的斜街,故称小街。由于小街在潞河的右岸(西畔),被称为河西村、临河村。

  土桥为何没有土:元代通惠河繁忙之时,南方漕米和北方贡物多在大运河北端的码头张家湾下船,然后再陆路运至大都(北京)和通州。为了便于车马通行,在通惠河咽喉必经之地,修木桥以供通行。

  (太多啦太多啦~这是写成一本书的节奏呀~)

  据了解,近日,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公布:北京志将新增《北京地名志》,将记录目前约68万地名的有关内容,应该在年完成。

  

内容来源:京声京事(ID:rmrbbj),内容仅供参考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专家
北京白殿疯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mj/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