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宜黄有座大王山
作者:之林
大地上的一切都处于持续不断的流变之中,任何事物都无法维持始终如一的形态。
——让·雅客·卢梭
“如果你能运动得比光还快,相对论意味着,你就能向时间的过去运动”,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有个有趣的阐述。换个时髦的说法,就是“穿越”吧。
超过光速显然做不到。所以多年来,我只在梦里玩穿越。每每回到大王山的弯弯小路上,扛一根长长的毛竹回家,听父亲讲他去年与同事猎着野猪的故事,一不留神毛竹骨碌滚落……在对矿山生活不多的记忆里,这是比较清晰的一个桥段。
光阴似白驹过隙,再回宜黄,已时隔三十六年。
一
经二都镇山前村,沿蜿蜒崎岖的林区公路一直上行。
山风吹拂着满坡漫岗的竹林,竹枝竹叶齐刷刷翻腾起舞。延绵几十里的竹林似乎看不到尽头,汇成浩荡的竹海。我突然醒悟:那段扛竹子的童年梦忆并非没有来由——劲风漫山吹,入竹万竿斜,大王山的竹海果然壮观!
二
砂石路上纵横的沟坎和随处可见的拦路石块无不在提醒我们:这条窄窄的林区公路基本上没有汽车走了。人迹少至,翠竹杂木野草放肆生长,张扬着山区植物的旺盛生命力。
当人类活动渐远,大山归于沉寂,最终回到天然状态。一群黑山羊错落列队,在山路上踱步。住在半山的养羊人俨然成了看山人,他对我们的到来颇为高兴,拿了锄头便去挖竹笋。笋乃山间平常物,却是天然美食,令我们开心。
海拔渐高,临崖山路视野开阔,望见远处层叠的山峦。想起母亲常说“谁说我没看过云海?我以前天天在大王山那个山口看云海……”
可是,曾经住过的钨矿在哪里?还能看到什么残存的印迹?是否能找到一点记忆?
三
近乡情更怯。早就听父母说过矿山三十多年前已搬迁,难免有顾虑:无人可见、无物可寻,费这周折上山,是否太矫情?
转念,生命皆有来处,亦将有归期。父母渐年老,我们也人到中年。矿山十年,时间不长亦不短,生命印迹不深亦不浅。这座山承载过几千矿业人的青春岁月,去看看他们曾经劳动和生活的大山,试着解读大自然赋予这座山的天然密码,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往昔情境的回首张望,对人与自然共存方式的好奇探究。
陪同上山的宜黄朋友们都是热爱大自然的有趣之人,我们从残矿的坑道前走过,捡起红的白的矿石;采下悬崖上的冰条,品尝清凉的甜,合影拍照乐此不疲;观察路边的野花野草,说一说与山有关的故事。
稀里糊涂的,经过野草蔓延的原矿部地址附近时,居然毫无意识,视而不见。
一直到下山,到底未见到儿时生活的矿部。
也许,我只能继续睡梦中穿越回童年。也许,这也是上天对我的关照,让我少了面对一片荒草的惆怅。
四
“本区属峰峦起伏,地形陡峻的中山区,最高海拔标高36.6m,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m,相对高差.6m,坡度30~45o”,地理术语这样介绍大王山地区。
数字没有温度,记忆却是有温度的。
山水在程,乡心切切。
记得山崖上绽放的鲜艳映山红,打柴的邻居姐姐攀上崖顶折了几枝;记得春节冰雪封山,父亲在火盆上架起锅,水煮蚕豆吃了一个星期;记得经过大礼堂,听到高音喇叭里传出的激越声音;记得套上鞋钉,沿又陡又长的结冰台阶,连滚带爬去山坡底下的学校;记得挖蚯蚓喂鸭子,那是一种特别粗壮的青灰色的蚯蚓……
山之所在,有巨石高崖,有山林走兽,有矿石宝藏。几分记忆,几分神秘,几分欢乐,足矣。
五
“年月根据群众举报,宜黄县大王山发现钨矿。
年7月大王山钨矿成立,该矿80吨/日选厂建成投产。
年江西大批干部从地方转业到钨矿,支援工业建设。
年0月大王山分场80吨/日机选厂破土动工。
年4月大王山钨矿因资源枯竭闭坑,人员和设备陆续调往彭山锡矿开展筹建工作”。
在密密麻麻的江西矿业史中找到几行有关大王山的文字,如获至宝的感觉。
从山上矿石堆里挑选了一小块纯白矿石带回家,与父亲聊起矿山开采的话题。父亲拿起矿石在手中反复端祥,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这是纯度相当高的石英矿。很多矿是共伴生的,我还在大王山时,钨的开采已很长时间,资源近枯竭,我建议过继续开采石英矿……”
母亲起身去书柜里找出了发黄的老相册。新旧照片对比,看到了昔日主峰,有点好奇,它一点也没有变嘛,现在还是那个样子。看到了坐落于起起伏伏山坡山凹处的矿山建筑,木质板房,清一色深灰的瓦顶;看到医院职工的合影,还有一个小小的女孩,那是我。
那段长长的时期里,通过矿业人的辛勤劳动,大山将它蕴藏的宝贵矿产馈赠给了人类。钨矿石被采集、运送出大山,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去……
六
此行之前,对我来说,宜黄只是一个地名而已。
此行之后,宜黄是一个气质脱俗的山水之域。
回吉安后,我对父母说得最多的是“宜黄的自然环境超出了我的想象,它的山水和人文保留了很多原汁原味的元素。要说旅游,宜黄可玩的地方好多。”
上卓望山,登卓望塔。临塔远望,宜水黄水静水流深。
如宝积寺,曹山清幽。群山形如莲瓣,晨钟暮鼓,风雨千载。
往太极岩,观石巩山。神奇丹霞石,天然一桥横空跨,义泉寺畔十八峰。
更值得探究的是,地处武夷山西翼的宜黄,“三面环山,以军峰山、鱼牙嶂、大王山三大主峰组成三个走向的主山脉,在南端相连接,形成南部封闭而高起,北部倾伏而开口的‘山’字地形”。
连地形都能用“山”字来绘,就不是一个“巧合”可概括的了。听说军峰山乃赣东群山之首,奇石怪松胜景纷呈;听说鱼牙嶂设华南虎自然保护区,森林繁茂,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遍布宜黄县域,还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群山,数不清的清秀山村幽幽古屋,集雄奇灵秀于一域。
而大王山,从深山变矿山,又复回归安静的自然。
山长在,水长流。
犹记风吹水上粼,余音绕梁宜黄腔。
变与不变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魅力宜黄。
下面是俺老爸写的文字,相当靠谱,而且很有地质工程师的风格。更可贵的是,他老人家居然还手绘了一张矿山地域地图,把我给乐得,呵呵。
《大王山忆想》
温暑清
年冬,一伙大学刚毕业的同窗学友,按照统一分配,冒着严寒雨雪,踏上冰冻的土地,来到了称为“一脚踏三县”的江西省冶金厅一个下属矿山——大王山钨矿。
来到矿山不久,大家就先后分配到坑口、选厂、车间等参加实际生产劳动。有的打风钻,有的井下爆破,有的做人工扒矿装车推车运矿等工种。此后,根据矿山的需要,先后调整至不同的岗位,大部分调到矿山职工子弟学校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时间从三、五年至七、八年不等。后来,有的逐步调到生产、技术部门担任职务或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大王山位于江西省抚州地区宜黄、乐安、崇仁三县交界处,其主峰不算太高,海拔仅00多米,但山势突兀,同周边海拔多在六七百米的地形比较,显得十分突出。同其它许多著名大山类似,十多亿年前的燕山期造山运动,让花岗岩浆从地壳下冲破阻力突出地表,形成了其今天的模样。
大王山山岭主体大致呈一个三角形,几条主脊向外延伸,将其所在地区隔离出宜黄、乐安、崇仁县属三部分,邻近周边以宜黄范围为主,乐安县次之,崇仁县较少。所在地区具有典型的花岗岩山地特征,,地形差异明显,少量地方平缓,多数地段地形坡度大于40度,且悬崖峭壁广泛分布,有的陡直崖壁高达数百米,使人无法进入。
大王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总体上同全省一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想当年,每当寒冬冰雪消融之时,山中倒木枯树被雨雪滋润,野生香菇木耳在枯木上一层层一片片地密密生长,这是假日矿山人采集的好时光,有时带的包袋不够,有人就脱下身穿的长裤,将裤脚扎起,做成一个长袋,从裤脚到裤腰腹满满的,往两肩一跨,驮着回家。至于适应时节的挖笋、采花、摘野菜,甚至砍柴伐木等,均是许多矿山人的业余活动爱好。
大王山独特的地域地理牲,使得该地区在矿山开采以前,交通异常不便,很大范围内无村庄,人烟稀少、人迹罕见,大范围内仅靠近乐安县一边地形较平缓处有几处人家。据说钨矿矿部所在地的山窝内,原来仅有一户人家,姓李,后来成了矿山人。附近较远处的邹村(人称邹子涵),更远些的厂下村,均仅有五六户或七八户人家。因此该地区矿山开采前大多应为原始森林密布,野生动植物丰富的无人区。但矿山建设后,职工家属最多时有几千人,由于建设的需要,工地、厂房及住宅区、公路沿线的林木均被采伐,彻底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仅在较偏僻危险的地方影响较小。
如今,矿山已结束了规模开采,大王山地区已逐渐变得静寂,开矿前荒僻野岭的风貌将会有所恢复。我国现今社会状况早已不同以往,不再需要以破坏青山绿水来取得温饱,也不用以无限制开发资源来发展经济。随着旅游业的广泛兴起,在可预见的将来,大王山地区依据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有可能成为一个具一定规模的旅游景点或当地的避暑胜地。
附图:大王山地域示意图
?
诚
聘
JOINUS
宜黄百事通
因公司发展需要,宜黄百事通(宜黄最大的移动生活服务平台)诚邀以下小伙伴加入:、文案/文员/新媒体运营专员(2名)前期有指导培训,底薪+提成;2、市场专员/业务员(3名)有销售经验者优先,底薪+提成;3、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名)要求有一定的从业经验;联系(邹)(李)▍素材来源:美篇
▍综合编辑:小姨
▍商务合作-
宜黄买房、卖房,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