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一行骑行临川温泉镇——崇仁白路乡,在白路乡吃过午饭后,一致多了个想法,去看看华家古村。
沿着崇仁河堤向南骑行约3公里,数百年历史的古樟树屹立在古渡口旁,华家在我们的眼前显现。从河堤右拐走进华家村,村前有一较大的湖,湖中一座拱桥将湖一分为二。华家村傍水而建,荆溪、桃溪萦绕其间,古建筑宏伟壮观,显现出江南水乡的特有灵韵。
村中石碑楼蕴有很多故事
全村保存完好的古屋尚有13处,包括“平原旧家”“江州衍庆”石牌楼、“华氏宗祠”“九思堂”“太史第”“世大夫第”“史学名家”等。村前道路从东到西用长条麻石铺成,长约米。村内纵横6条小巷亦用麻石和红石铺就,民房排列整齐,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村中最为显眼的是立于村西与村东的两座石牌楼。村西的石牌楼“平原旧家”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古朴典雅,楼前立有硕大的旗杆石,上刻“甲辰恩科”“中式第三名举人”字样。“平原旧家”字样下的横石上雕有代表“春夏秋冬”的四种花;石上还雕有七十八个石人像,这些石人像中蕴有许多历史故事,其中有“姜太公钓鱼”“廉颇负荆请罪”等。村东的“江州衍庆”门牌楼气势如虹,是祖先希望华家村依傍江河之州、繁荣茂盛之意。穿过“江州衍庆”门楼,则进入幽深小巷,历经千年风雨,几番变迁,古建筑依旧保持着古色古香。据村民介绍,两幢连体建筑“进士第”和“通奉第”最为壮观,占地面积达平方米,号称九幢十三厅、一百余室,前后贯通,内有“稻香园”“小趣园”“藏书楼”“望云楼”,原貌似有贾府大观园的气派,建筑规模宏大。“大观园”的主人叫华廷杰(—),曾在广东为官,官至布政使,兄长华辉被授翰林院庶吉士,“一门四进士,兄弟两翰林”就出自华家。
湿漉漉的青石板是时光流逝的见证
从古村小巷里转出,我们来到湖边的华氏宗祠。宗祠正面朝南,面湖而建,气势恢弘。正面开三门,中间大门门额上“华氏宗祠”四个大字赫然在目。门额上方是一块直匾,上书两个大字“恩荣”,顶上和两侧各刻有一条盘龙,构成了三龙图案,极其精致。大门两侧各有一仪门,左门为“入孝”、右门为“出弟”。华氏宗祠前立有“钦点翰林”字样的旗杆石。旗杆石是文化的象征。古时候,只有考中贡生以上功名的人才能立旗杆石。旗杆石多,说明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多。华家建村多年,人才辈出,远近闻名。清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先后出过翰林、进士、举人9人,知州、知县等朝廷命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华廷杰,先后担任过广东南海知县、南大知府、恩授奉政大夫,并做过同子监教授和乡试主考官。此外,还有华辉、华焯兄弟被钦点翰林;华煜、华星棋、华星汉和华休仁等高中进士,其中华煜曾荣任刑部主事。
长满青苔的墙头屋角成寻古探幽者的美景
离开“华氏宗祠”,我们参观了宗祠旁边的“世大夫第”古宅。“世大夫第”门墙八字形状,大气磅礴,气宇轩昂。内为三进三堂,设两个大天井。整幢大宅的墙壁、门柱、门楼、柱础、枋头、雀替,甚至挡板、天花板上,多有木刻、彩饰,花鸟虫鱼、福禄寿禧等,其雕刻工艺之精湛,文化蕴涵之深邃,足见昔日主人的富足和高雅的文化品位。
走出“世大夫第”,我们在湖边、宗祠前摆着造型,欢快拍照,快乐弥漫着古村,笑意倒映在水中。湖边几位老人晒着太阳聊着天,看着这群穿着骑行服的游客,热情地与我们攀谈,向我们介绍古村的今昔。经历经了数百年岁月的古屋,现在大多无人居住,有不少濒临倒塌;一些石雕、木雕等具有文物价值的物品被偷盗或遭到人为破坏,或自然损毁,非常可惜。
走出古村,站在新修的跨河大桥上,回头凝望幽深的小巷,心中不免生出感慨,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将是何等的繁华啊!今天,静守古村的人们又是何等的淡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文/吴文新图/朱斌黄谦文
编辑:朱斌黄谦文
精彩推荐
△我县变电设备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浙江乐清举行,现场签约4.9亿元
△火了!《崇仁》这首属于自己的歌最近刷爆了朋友圈
△唯美大气!崇仁旅游形象宣传片带你开启浪漫之旅
传递党政方针传播施政动态
讲述身边故事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好儿童白癜风能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