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隐身”猪圈巧遇学者发掘
四十多年前,闽北珍稀文物“朱子对镜自画像碑”在建瓯豪栋街朱家老宅的猪圈中被学生们无意中发现;如今,闽北另一文物“南朝印车轮纹方形砖(青砖)”又被学者李子从猪圈中发现。
南朝印车轮纹方形砖
近日,市博物馆向两块南朝青砖捐献者颁发文物收藏证书,我市又添一文物传奇。
捐赠者之一的李子介绍,这两块青砖原“隐身”于光泽县崇仁乡的一处竹林猪圈之中,偶然中被他发现。
去年8月,李子受邀到光泽县崇仁乡龚金其先生家中,鉴赏龚先生采集到的古物,不想,龚先生宅院的竹林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大片竹林中竟然有一个废弃多年的猪圈。”走近一看,砌猪圈的砖块让他眼睛一亮,“保存完好,古旧精美”。龚金其告诉李子,这些砖块采自他宅院的自留地。龚宅位处商周遗址范围,自留地伴出过上古石器和陶器,研究福建历史文化多年的李子判断,这些砖块非等闲之物。
于是他请龚先生取下两块砖,一路抱着回到南平。然后联系上梅华全、林蔚起等我省考古专家共同研判,专家学者们根据砖的纹饰、形状、规格及质地,确认为汉末“南朝印车轮纹青砖”。
去年10月,经龚先生同意,李子与龚金其将文物捐献给南平市博物馆,供馆藏和作文史研究。
捐赠证书
“秦砖汉瓦”是我国文物珍品,我省考古发现最早的砖即我市古汉城的“铺地砖”,继之即汉末南北朝时期的鱼鸟纹或花草纹印模红砖。此次捐献的印模青砖,砖质坚硬,砖纹清晰,图案为中间带有米字形的车轮形、钱币形。为研究我省古代建筑、科技、文化、信仰等多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同时对研究闽北汉末“中原入闽首途”及汉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并且为其展示闽北古文化。
市文物专家介绍,一般带有纹饰的砖都是墓砖,将现实中的各类形象模印在砖上,铸造陵墓,有生死相衔的意义,也是古人视死如视生这一生死观念的体现。据当前考古资料显示,南朝墓砖中的纹饰还包含动物、花草、人像、故事等类别。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古砖进行清理
据悉,去年我市博物馆共收到民间人士捐赠文物件,数量及质量都十分可观。市博物馆馆长王世亮表示,捐赠文物,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重要意义。
另外,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单位或个人,将获得由国家给予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本文来源:闽北日报,作者:杨希希/文,黄杰敏/摄▼抢鲜看!武夷新区轻轨2号线曝光
了解武夷新区轻轨最新详情请点此行
近期热点,点击阅读武夷新区:,不忘初心再出发
延平区人大常委会免职的政府组成人员名单
南平市将在年底启动行政中心搬迁
南平行政中心五年内搬迁,带你穿越到未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