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时间和空间的交叠。在同一时刻,世界上的不同地方可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同样,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在时间的长河中可能隐藏着太多的意外、惊喜、悬疑,以及动人的传奇。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圣先贤的故事或平头百姓留下的惊鸿一瞥,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空间内。
我们坐在现代化的楼宇中上班、开会、写报告、会客、用餐时,我们能想到,脚下这个天天上班的地方,曾经发生过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吗?
西单路口南多米路西,有条幽静的街道,东起宣武门内大街,西至参政胡同,名为教育街。明清时,这条街巷称铁匠营,俗称穿堂门。清宣统时设学部于此,民国时期改设教育部,故街道改称教育部街。民国十七年()教育部迁出,改作国民党北平市党部,遂更名为市党部街。
年西单路口
年北平解放后,复改为教育部街。年去“部”字,改教育街一直沿用到今天。原教育部址初为清敬谨亲王尼堪府第,大门及后半部分仍存。现在是武警总队招待所和民生银行总行办公区。
宣武门内大街西侧的清学部遗存
朱漆大门,门口蹲着两只石狮子。黄颜色的门牌上写着“教育街1号”,大门上是几个金色大字“清学部”。
清学部遗存,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教育街1号。
本篇文章就讲一讲,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的。当年的元大都,教育街所在的位置不是城里,而是护城河。这是怎么回事呢?
元大都的总设计师,是一个叫做子聪的汉族和尚。
和尚子聪的俗家姓名叫做刘秉忠,原名刘侃,生于年,河北邢台人。《元史·刘秉忠传》说他“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刘氏家族在金朝时就为金代统治者效力,曾祖父曾任邢州节度副使。年,刘秉忠17岁时,进邢台节度使府中做令史,即秘书。不久,因不甘于埋没在平庸乏味的文牍工作中,他弃职隐居,后拜虚照禅师,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史书里面仍然喜欢称呼他的原名,就像称道衍和尚为姚广孝一样,因此我们还是称他为刘秉忠。
刘秉忠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中,比较开明并且崇尚中华文化的一位,他将刘秉忠作为心腹智囊。
忽必烈
年,忽必烈的大哥——蒙古大汗蒙哥,在征伐南宋合州(今四川省合州)的钓鱼城时被南宋守军的炮风所伤,不治身亡。蒙哥的意外身亡,是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蒙哥的三弟旭烈兀当时已经攻陷大马士革,正在考虑是南下征埃及还是北上打拜占庭帝国。
正在围攻南宋鄂州(今湖北省武昌)的忽必烈,闻讯撤军返回草原,于年在开平府即位为蒙古大汗。由于忽必烈并未按蒙古惯例,经“库里尔台大会”推举,而是凭实力自立,很多蒙古贵族并不拥护他,并且忽必烈重用汉人,实行汉制,触犯了蒙古贵族顽固派的利益,很多贵族反对他,拥立阿里不哥作为大汗。阿里不哥与忽必烈进行了四年的内战。这一事件也引发了蒙古帝国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唯有旭烈兀的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
忽必烈为了摆脱反对派的牵制,更好地统治中国,在击败阿里不哥之后,决定将首都南迁。他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定都燕京(金中都故地,今北京地区),并命令刘秉忠赴燕京规划营建。
由于金中都城已于年被成吉思汗的大军摧毁,金中都的莲花池和莲花河水系不敷使用,因此新城的选址在金中都以北,利用玉泉山和高梁河的水系,并可以不受旧城束缚,能按理想放手规划。刘秉忠规划的新都城,参用了儒家经典《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每边开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城中干道九纵九横),经涂九轨(纵向的干道可并行九辆马车),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理想描述。
金中都与元大都位置
年,新都城正式开始营造,时任光禄大夫的刘秉忠作为总规划师,祖籍阿拉伯的回族人也黑迭儿负责设计新宫殿。郭守敬担任都水监,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为通惠河上游水源。
皇城以大宁宫太液池中的琼华岛为中心,西岸是太后居住的隆福宫和太子居住的兴圣宫。东岸是“大内”。大内南部是以大明殿为中心的举办典礼朝会的外朝区,北部是以延春阁为中心的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内廷区。大内以北是御花园。太庙建在城东,即“左祖”,社稷坛建在城西,即“右社”。主要的市场设在城西北部积水潭北岸的“斜街市”,即“后市”。因积水潭是大运河的终点,是货物集散地,适于交易。此外还有东市、西市。
刘秉忠在相当于今北京鼓楼的地方,建立了一座中心台,以此为四面城墙的定位提供标准。城中心为钟鼓楼,提供全城的报时,也是元大都的一个特色。他规划的元大都为南北向略长于东西向的长方形,周回60里,面积约为金中都城的2.7倍。南城墙位于今天的长安大街,北城墙即今天的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东西城墙则是今天的二环路。
元大都共开有11个城门,北面是健德门、安贞门,东面是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南面是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西面是平则门、和义门、肃清门。城门相对之间都有通衢大道,即《考工记》说的“九经九纬”,纵横街道所分隔成的方格地块,即为“坊”,坊内是居住区或衙署区。大都城共有50个坊,每个坊都有吉祥的名称。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一步约合1.54米),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即是今天说的“胡同”,出自蒙古语。
元大都复原图
刘秉忠在主持营建元大都的工作中,充分施展了他的才学。他不仅依据《周礼·考工记》制定了大都城的总体方案,还依据《易经》为大都各城门制定了寓意典雅的名称。
南垣正中为丽正门,取“日月丽乎天”之意;东为文明门,取“文明以健”、“其德刚健而文明”之意;西为顺承门,取“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之意(坤为西南方位)。东垣正中为崇仁门,取东方属春、属仁之义;南为齐化门,合“齐乎巽,巽东南也”之义;北为光熙门,取“艮(东北),止也……其道光明”之意。西垣正中为和义门,取西方属秋、属义之理;南为平则门,北为肃清门。北垣东为安贞门,取“乾上坎下……安贞吉”之意;西为健德门,取“乾者健也,刚阳之德吉”之意。
西单路口,就是元大都的顺承门所在的位置。在元朝的时候,教育街自然就是城门外的护城河了。
至元二十二年(年),忽必烈发布了令旧城(金中都故城)居民迁入新都的诏书:“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仍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其地过八亩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原住在金中都旧城内的有钱人家和官员,可以优先在大都城内各坊领取地块,每家八亩,建造住宅。不准超标准占地,也不准占着地不建房。不建房的人家,要把地块让出来交别人建房。
这个诏书,应是北京城里关于房地产规定的最早的文件。当时一亩约平米,每家宅基地这就是接近平米,放在今天那都是超级豪宅……
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历年)夏,朱元璋遣将领徐达、常遇春率军北征,七月抵达通州,元惠宗令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携后妃、太子、公主自健德门出城北逃,前往上都避难。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年9月14日),明军攻陷大都齐化门,由此入城。明太祖将大都改名为北平。
当初刘秉忠规划建元大都时,城建得比较大,应该是预留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可是没想到建成后不到一百年就已经改朝换代,此时城内人口还不足以把北城填满,因此城北居民稀少、地势空旷,在防守时城上军人无可依托。徐达在攻城后不久,即于洪武元年(年)在城中偏北部增建一道土垣,将城垣变为“日”字形布局,使北段城墙靠近居民密集区,战时守城士兵可以从容筹画衣食。由于新筑城墙西端正值河床(高粱河),因此自今德胜门以西处向西南倾斜,造成明清北京城池西北缺角的格局。角度倾斜的城墙将积水潭的一部分拦在了城外,后来叫做太平湖。文革时期老舍先生就是在这里投湖自杀的,现在已被填平,修起了交通枢纽。只留下一些地名例如高梁桥。
洪武四年(年)将此段新城墙以北的元大都城垣废弃,原来北城墙上的安贞门和健德门,以及东、西城墙上最北边的光熙门和肃清门也一并废弃。安贞门、健德门都是地铁10号线上的一站,光熙门是13号线上的一站,那么肃清门在那里呢?学院南路与西土城路交汇处,小月河南端,今天尚存一段40米长的月牙形土山,那里就是肃清门的遗址了。
这四门的城楼,以及被划在城外的官署、住宅尽被拆除。元大都北城垣虽被废弃,但并未被拆除,而是仍然起到拱卫城池的作用。直至嘉靖朝庚戌之变(年)时,在土城(尤其是改名“德胜门外土关”的健德门附近)仍有明军驻守。北平此后为燕王朱棣驻地,其城市格局在明初的五十余年中没有变化。
刘秉忠修建的元大都,北方两个城门,其他方向各三个城门,后来被附会为三头六臂两足哪吒城。丽正门为哪吒的头部,东边的文明门为第二头,西边的顺承门为第三头,三头有了,六臂自然就好摆位置了。东边的齐化门、崇仁门、光熙门为左边三臂;西边的平则门、和义门、肃清门为右边三臂。三头六臂有了,总得有两只脚吧?正好,北城墙上的两座城门健德门、安贞门便是哪吒的双脚。
当我们确定了哪吒三头六臂两脚的位置,再在元大都城内找到哪吒的五脏六腑就不难了。哪吒的上半身在元大都南端中部,其建筑为萧墙内的皇宫,五脏六腑包括灵显门、延春阁、仁智殿、兴圣宫、光天殿、隆福宫等宫城苑囿建筑及延伸到都城南部的35个坊。哪吒下半身则在元大都城正中,包括厚载门、海子桥、万宁寺、中心桥、钟鼓楼等区域。
明永乐四年(公元年),明成祖朱棣开始改造北京城,先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向南收缩2.5公里,这样,元大都南北方向短了,哪吒的脚没了。永乐十七年(公元年),将南城墙于旧址南扩1公里,南城墙于是变成了长安大街,而教育街附近这片区域,终于从城墙外的护城河变成了城内的地界,拥有了北京城的“户口”。
这样一改动,哪吒的双脚与整个身体又协调了。原元大都南城垣亦未完全拆除,而是任其自行湮灭。至明朝末年,元大都南城垣已经被剥蚀为数座土丘,并被称以“下岗”、“上岗”之名。至清朝,大都南城垣遗迹已完全消失。
经过北缩南展,明代北京城垣更充实了北京是哪吒城的说法。
年,朱祁镇即位,成为明朝的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改元正统。正统元年大兴土木重修北京城楼,增建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年)竣工。順承门从此改名宣武门,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之意。宣武门与崇文门并列东西,为的是取“左文右武”、“文治武安,江山永固”的涵义。然而明英宗做梦也没有想到,十年之后,“土木堡之变”爆发,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万明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军火武器研发亦被大大阻碍;他自己也成为蒙古瓦剌部的俘虏。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随着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被消灭殆尽,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失去了制衡,皇帝只能通过内廷的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以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整个国家的意志,文武大臣和君主离心离德,政治斗争日趋激烈,明朝从此由盛转衰。
由于明北京城北城墙的南移,失去了东城墙的光熙门和西城墙的肃清门,北京掌故中又流传出了一头六臂的传说。一头即正阳门,东三臂为崇文、朝阳、东直门;西三臂为宣武、阜成、西直门。
明嘉靖年间,在原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环抱南城墙的外城,北京城成了一个“凸”字形的城郭。好像给哪吒城戴上了一顶大帽子。外城也有城楼,借着外城东、西便门的建筑,又丰富了哪吒城的说法,三头六臂两足论依然存在:正阳、宣武、崇文门为三头;左三臂为东便、朝阳、东直门;右三臂为西便、阜成、西直门。
可以看出,北京的二环路,就完全是沿着明城墙修建的。
明代官署大都分布在东城,西单附近为大理寺官署所在(今长安街路北)。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明清时期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海瑞直言上谏痛骂嘉靖皇帝,被皇帝下诏狱,交由三法司会审,或者称“三堂会审”。
清朝顺治初年,在教育街这里修建了敬谨亲王府。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系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之三子,尼堪在对李自成、张献忠、李定国的战役中都立有战功。顺治十年(年),尼堪平定孙可望,在湖南中伏战死,是对明朝作战身亡中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予谥曰庄,此府因此被称为“庄王府”。
原府坐北朝南,府门5间,银安殿面阔五间,前出丹墀,东西翼楼各面阔五间;启门3间,神殿5间,遗念殿(后罩楼)7间。主要建筑分布在如今西单民银行总部大院,东院为花园,也就是如今的清学部遗址所在。
原庄王府大门
未完待续,下期更精彩!
与文化大家
走一段文旅之路
与民银旅行
开启一段心灵旅程
民银旅行携手同行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添加客服悟空18669519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