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
崇仁一男子遮牌遭处罚,母女不满居然公然挑衅辱骂交警....
(详情点击)
崇仁县相山镇山斜村委会尧岗村,有一古老的“原生态”傩戏。是崇仁享受誉四方的民俗。
据尧岗村村民陈国贵介绍,村民把他们演出的傩戏称为“‘面里公’全套”,现在的师傅叫陈国民,已70多岁,陈国民的师傅叫陈乾元。“全套”演出有三“套”,第一“套”叫“赞钟馗”,第二“套”叫“小鬼偷刀”,第三“套”叫“闹花灯”。傩戏的产生,据说是很早的时候尧岗村有一位“老客”,在尧岗村的“王峰山”砍柴,听到“地下有锣鼓响”,然后“老客”就叫了几个人去挖,结果就挖出来了“六位大神”的傩面和一本书,书上介绍了傩戏的演法和意义,还写明了时间是唐朝。
从此以后,尧岗村便诞生了傩戏,每年正月初一傩神就要“下座”到尧岗村及周边演出,至正月十五傩神又要“上座”不再演出,被供奉在“永兴阁(村里的宗庙,内供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和托塔李天王等诸神像)”。尧岗村的傩戏,共有六位角色,分别是:钟馗,判官,关公(村民称“红面子”),小鬼,社公(村民称“白面子)和社婆。傩戏去演出的时候,还要带上一位幕后的“演员”叫“社仔”,以示“送子”、“送喜”、“送吉祥”。据说,凡是请了傩戏演出的人家都很吉利。尧岗村的傩戏在“文革”时期曾中止演出,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恢复。
尧岗村的“‘面里公’全套”应称为“傩戏”,是因为表演者不仅带着“傩面”,而且表演内容有故事情节,表演者原来还有“唱词”;称之为“原生态”,是因为尧岗村的傩戏是至今为止没有经过任何专业人员进行任何帮助而在当地产生的,而且其傩面都是自请工匠雕刻,按照“原本”的色彩涂刷的。因此,尧岗村发现的“傩戏”较之现在其它地方出现的傩舞、傩戏更具有原生态的重要价值。
活动中,村民们来到傩神宫里,进行简短的请傩神仪式后,请出傩神,穿上傩衣,戴上傩面具,奏响乐器,便开始走村入户进行傩舞闹春活动,为请傩人家祈求人寿年丰、平安吉祥。到了宗祠,表演者为村民表演了傩戏全套,全套有“赞钟馗”、“小鬼偷刀”、“闹花灯”。其表演风格独特,既有场面变化复杂,表演细致严谨,生活气息深厚,舞姿优美动人的“文傩”,又有气势威武磅礴,情绪奔放开朗,节奏热烈明快,动作刚劲有力的“武傩”,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神秘的语言、古老的服饰、传统的歌舞再现了中国傩舞傩戏精深的文化蕴涵。
请傩神“下座”仪式
▲上下滑动白癫疯不治有危险吗白癫疯是怎么引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