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市
●青山区大学生人才公寓交付入住
筑巢引凤,招贤纳士。从青山区招才局获悉,目前共有人申请该区大学生人才公寓,其中人通过审核,登记配租48人,已发放钥匙22把。这22人已陆续入住青扬·新桥花园,成为第一批人才公寓受益者。青山区已建成的人才公寓总数达套,入住大学生总人数达人。
据介绍,为深入推进招才引智工作,青山区从年开始,探索通过建设“人才公寓”,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安居保障,以此吸引、集聚人才,优化区域人口结构,增加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今年,为贯彻落实“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青山区进一步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想方设法为大学生安家落户筹集房源。
目前,青山区大学生人才公寓有青和居项目的套和商品房配建的套,其中:青和居位于工人村建设十一路,共有大学生人才公寓套,已全部配租;青扬·新桥花园位于工业二路与市政侧路交会处,配建大学生人才公寓套,已全部交付,正在进行配租工作;青城阳光位于和平大道与工人村3街交会处,配建公租房36套,项目已竣工并装修完毕,目前正进行验收;中建·开元公馆位于建设三路,配建公租房套,项目已竣工并装修完毕,目前正进行验收;绿地·香树花城位于和平大道号,配建公租房套,项目建设工程手续正在办理;中体广场位于冶金大道与沿港路交会处,配建公租房12套,项目结构主体已基本建成,各项建设工程手续正在办理;联泰·香域水岸位于建设四路武钢材料仓库,异地配建公租房85套,现正在准备配建房源的室内装修;恒大御府位于27街62门4号,配建公租房套,该项目现正在进行工程施工;悦达新天地位于友谊大道与工业三路交会处,配建公租房32套,该项目主体结构也完成,配建公租房尚未装修;智绘城位于和平大道号52街坊,配建公租房23套,该项目已封顶;中冶39大街位于旅大街与建设四路交会处,配建公租房套,该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中;八大家花园位于红卫路34、42、43街坊,配建公租房套,该项目已竣工,手续齐全,现正准备配建房源的室内装修。
(长江日报策划:青山区委组织部青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撰文:李锐黄晓东邓链岳摄影:易建军宋磊)
2资讯●全市老龄人口建立信息数据库办老年证领高龄津贴足不出户
作为全市“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重点改革项目,今年我市将老年证办理和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纳入了政府十件实事内容。市政府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老年证办理和高龄津贴发放改革举措,将惠及武汉余万老人。
到了60岁自动提醒社区网格员
今年,我市完善了武汉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对接市综治办“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公安、人社、卫生计生等部门数据,获取老年人动态信息数据,形成全市老龄人口信息数据库,并实现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分级共享功能。由此,办理老年证有了“智慧大脑”。
以前老人到了60周岁需自行去办证点办理,有的老人容易忘记,就出现不能及时享受到老年证乘车、景区门票、就医就诊等优惠。有了信息平台,在老人满60周岁前的两个月,就会自行弹出提醒信息,该信息将分享给老人居住的社区网格员,由网格员联系确认登记。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我市老年证运行27年来,经历了由纸质版、IC卡后,进入了第三代电子卡时代,这在全国首创,办老年证可以实现足不出户。
老年证不用跑办证点在家就能办
以前初次申请办理新证、遗失补办证要由老年人本人或代办人到全市26个办证点中的任意一个办证点办理。实行“新政”后,办证不用奔波了,有三种途径在家就能办理。
第一种是由社区网格员依托武汉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的老人数据,对居住在本社区内的符合办证条件的老年人,进行确认登记。第二种是可以由老年人或其代办人登录武汉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网上登记。第三种办法是老年人或其代办人直接到所在社区现场登记,由社区网格员负责办理。
通过审核后,老年证按时寄回各街道(乡镇),并及时将证件分派到老年人所在社区(村),同时督促社区(村)网格员及时将证件分发给老年人或相关代办人员。
20元乘车意外伤害保险费停收
市民政局介绍,新办老年证免交工本费,首次补办老年证工本费由个人和市人民政府各承担50%,第二次及以后补办工本费由个人全额缴纳。缴费由老年人或其代办人通过手机APP网上支付到武汉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指定账户,或委托社区(村)网格员协助办理缴费事宜。
自年12月1日起,停止向老年人收取免费乘车意外伤害保险费,老年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由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企业按照事故责任和保险条款进行理赔。
武昌黄陂先试点年底前各区均实行
市民政局表示,将提高办证效率,制证时间从60日提速到15个工作日。年度免费乘车优惠充次手续按首次发证月份就近到全市所有中百超市(仓储)免费办理,即充即领。被损坏的卡,可在武汉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办证点现场缴费领取。
据悉,目前新政已经在武昌、黄陂两区先试点,接下来将会在各区分批实行,年1月1日前全部实行。
(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排入巡司河箱涵段污水力争下月进厂处理
长江日报记者23日从武昌区获悉,针对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及省市交办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要求,该区在水环境治理和改善方面重点发力,以水源地保护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突出问题整改。
针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存在武昌造船厂码头和水上生产车间问题,武昌区多次与武昌造船厂协商码头、车间搬迁事宜。目前,武昌造船厂已成立搬迁领导小组,逐步落实外迁,同时建立环境管理制度,承诺对生产行为和污染治理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搬迁期间的污染物达标排放。
针对巡司河及其入江口生活污水混排问题,武昌区实施明渠段截污,武泰闸附近两处污水直排口已于年9月完成截流,河道范围内的户、2万平方米房屋拆迁工作全面完成,目前正在积极配合碧水集团实施巡司河明渠段综合整治。
同时,该区推进箱涵段截污,新建截污管网,采取设置截流井方式杜绝合流污水排河,沿河污水经管网及泵站等设施排至黄家湖污水处理厂,目前项目全速推进,力争9月底前完工。
(长江日报记者张晟)
●后湖街邀市民票选停车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