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www.xftobacco.com/zxpt/
近年来,崇仁县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我市列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契机,以乡村振兴为最终目的,围绕“两建三增”,将品牌价值建立在生态价值之上、有机农业建立在生态价值之上,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大、产值增长,打造具有江西特色、抚州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崇仁样板”,切实推动崇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
锚定“两建”
作为农业大县,崇仁积极创建农业品牌、发展有机农业。然而,品牌价值和有机农业均是建立在生态价值之上的,只有好的生态才有好的价值,该县深谙其理,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牢牢守住“绿水青山”,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
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以生态理论为指导调整工业布局,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坚决打击偷排乱排行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广电、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实施绿化提质工程,通过增值补绿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强化水体污染防治。采用改革工艺、循环用水系统、控制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等方式减少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加强监测管理,强化水源保护,全县出境断面水(国控断面)保持Ⅱ类水;城区饮用水源地和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保持%;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等地表水均保持Ⅲ类以上水质。
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提升有机肥施用比例,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5.6%,建立15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点,全面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理专项行动。完成造林面积亩,退化林修复1.36万亩,松材线虫病防治亩。
▲成群白鹭在翻耕的田野里栖息
二
立足“三增”
立足农民增收,谋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法。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崇仁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意见》《崇仁县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方案》《崇仁县农林水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谋划一系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法。
立足产业增大,确定试点工作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主线,结合崇仁生态优势,着力探索农林水资源、古村古建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确定到年,全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立足产值增长,构建试点工作体系。做好传统村落宅基地流转及古建筑确权登记和农林水资源经营权确权登记。搭建农林水资源经营权价值评估核算平台、古村古建价值评估核算平台、农村综合产权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和生态产品经营大户名录平台。打造林权及其衍生的农林水资源经营权抵押贷、古村落金融贷、争取上级再贷款等金融产品。建立财政风险补偿金、古建筑房屋安全责任险、生态贷款保证责任险等“三道防火墙”。
▲植保机穿梭在田间地头
三
创新“四优”
推广特色项目发展路径,打造乡村振兴价值实现优势。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鸟欢人和,是在崇仁县许坊乡许坊村随处可见的景象。该乡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大力推进总投资12.6亿元的崇仁县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从“改山、改水、改林、改田、改湖、改人居”等方面对环境进行提升,形成“一田三用——冬草春虾夏稻”“水旱轮作休耕”的复合产出模式。该项目年产值约2亿元,带动当地余人就业,人均增收3万余元。近年来,该县投资亿元,积极推进江西力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中国崇仁麻鸡农博城项目、崇仁县山斜麻鸡文化园(4A)乡村旅游点建设项目等44个绿色项目,种下乡村振兴新希望。
推行绿色蔬菜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打造绿色农业价值实现优势。该县立足“省内市场的主要集聚地、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配给地”目标定位,通过狠抓绿色蔬菜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解决经营资金问题,吸引当地在外种蔬专业户返乡创业,在2年内迅速建成了全省蔬菜产业基地。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15万亩,产量约30万吨。蔬菜产值从年度3.7亿元提升至年度10亿元,预计年度突破11亿元。
挖掘红色资源深层内涵,打造生态旅游价值实现优势。该县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优越,近年来通过探索建立古村古建宅基地流转、经营权托管、土地性质转换、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核算、线上线下交易、保护修缮、开发利用等工作机制,探索推进“古村落金融贷”,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古村古建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古村旅游资源品质提升,使旅游产业成为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创新数字产业发展平台,打造生态工业价值实现优势。崇仁县是输变电设备产业大县,也是全省工业大县。该县围绕建立生态工业体系,积极推动变电设备产业转业升级,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变电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并全面推广,为输变电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葡萄丰收
四
聚力“五活”
做活“田”文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配给地”目标定位,积极探索稻虾、稻鱼、稻蛙、稻鸭共养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发展绿色农业。目前,全县共有中国驰名商标产品1个、省级著名商标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1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绿色食品44个、有机农产品10个。
做活“林”文章。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全县种植药材、食用菌等林下经济作物2.5万亩,辐射带动农户余户,实现产值近10亿元。充分发挥“麻鸡之乡”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全县林下养殖崇仁麻鸡近万羽,辐射带动余户农户,实现年产值25亿余元。
做活“水”文章。积极推进民间力量、社会资本参与河湖管护治理,用足用好水域资源,激活内生动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通过引进上海、武汉等地的先进有机农业项目,运用工厂化循环水圈养等技术,高密度养殖鲈鱼、鳜鱼等鱼种,实现年销售额万元,纯利润万元。
做活“碳”文章。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深入贯彻“三新一高”发展理念,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创建绿色园区,组织企业创建申报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崇仁高新区已获评省级绿色园区,今年已推荐其申报国家级绿色园区。
做活“贷”文章。创新推出“麻鸡生态养殖贷”“生态农园贷”“麻鸡价格保险”“麻鸡蛋价格指数保险”等产品,复制推广“生态信贷通”“财农信贷通”“惠农E贷”等绿色金融生态信贷产品,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绿色信贷余额为26.44亿元,生态权益类贷款余额达35.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