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有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你知道在

  在历史的长河中,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承载着一个家族的文化底蕴,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渠县三汇镇的蒲氏宗祠,就承载了蒲氏家族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蒲氏宗祠,感受它那丰厚的文化底蕴吧~

渠县蒲氏宗祠秀出世代底蕴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家规、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蒲氏宗祠全景图

  在渠县三汇镇众多古遗址中,唯蒲氏宗祠独领风骚。蒲氏宗祠位于渠县三汇镇重石村小学内,占地面积余平方米,由正殿、帝师堂、双石桅杆等组成。

  在全国姓氏宗祠中,唯三汇蒲氏宗祠有帝师堂之殿。该殿占地约平方米,供奉着蒲氏先祖牌位。

蒲氏后人祭拜先祖

  相传,蒲氏先祖蒲依之自幼聪明博学,18岁时成为舜的老师,成天穿着用蒲衣编织的衣服,被称作“蒲衣子”,后来舜帝要把天下让位于他,他不接受,遂离开舜帝,隐居深山老林而终,舜帝为缅怀授业恩师,赐“帝师堂”匾额于蒲氏文昌殿。在封建时代,进入帝师堂,不但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皇帝进入也要下跪叩拜。

国家一级书画家蒲继胜老先生从江苏徐州来到渠县蒲家祠堂教学

  清乾隆十六年(),蒲氏宗祠最初是在渠县土溪镇上游村蒲家沟,竖有木桅一对。清宣统三年(),因李绍伊事件被焚。清道光元年(—),由蒲氏族人筹资在重石坪修建蒲氏宗祠,竖石桅一对。

  蒲氏宗祠石桅杆出类拔萃,规格最高,四川第一,全国少有,高20米,中是双斗,底是八角。

  石桅杆的原型是笔,故又称“石笔”。在科举时代竖立桅杆,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一般高约5—6米,最高10米,上细下粗,中有石斗,下有底座,雕刻细致,打磨光滑,石斗一般是单斗,少有双斗,底座分四角、六角、八角等样式,八角为上等,秀才为四角,举人为六角,进士和四品官员以上的为八角。

蒲氏宗祠族规

爱国爱乡,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改革进取;

重教育人,勤学奋进;艰苦奋斗,创新立业;

团结和谐,诚实守信;热爱家族,不忘祖宗;

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修身养性,不赌不淫;

崇仁尚义,扶弱济贫;先祖美德,代代相传;

蒲氏家训

奉祖先睦宗族孝双亲和兄弟

明礼仪知廉耻定志趋求学识

严内外端品行尚勤俭教子孙

饶相邻戒争讼勿骄矜

蒲氏子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蒲氏宗祠建筑考究,结构宏伟,工艺精湛,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孝道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的密码注解本。

本文来源:廉洁达州,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2018冬季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hj/1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