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別記卷之三莆陽鄉裏別記

3.興化縣

興化縣,在府城北八十裏。東至福清縣百丈嶺界三十裏,西至仙遊縣何嶺界一百三十裏,南至莆田縣萩蘆溪渡界三十裏,北至永福縣四壁嶺界三十裏。東西廣一百六十裏,南北袤五十裏。

宋分三鄉,統一十四裏,后減為一十一裏。囯朝鄉仍其舊,永樂閒省興建、潯陽、安仁,凡三里。正統十三年縣革,西北永貴一鄉五裏并為興泰、福興二裏,附於仙遊縣修德鄉。東南武化、長樂二鄉六裏并為廣業裏,附於莆田縣七區。

3.1洪武二年興化縣三鄉十一裏十三圖建置沿革

⑴永貴鄉

永貴鄉,在縣西。東與武化鄉界,西與仙游縣歸德鄉界,南與仙游縣修德鄉界,北與永福縣和平鄉界。領裏五,曰興泰、興建、福興、潯陽、來蘇。

興泰裏(舊屬仙遊縣遊洋鄉,或永福縣和平鄉。舊縣),統圖二,在縣西七十五裏。東與安仁裏界,西與永福縣感應裏界,南與潯陽裏、福興裏、興建裏界,北與永福縣義仁裏界。其塘曰西會塘。

興建裏(舊屬仙遊縣遊洋鄉,舊縣),統圖一,在縣西七十裏。東與崇仁裏界,西與福興裏界,南與來蘇裏、常泰裏界,北與興泰裏、安仁裏界。其山曰石犬山(上有石如伏犬,下有五峰寺)。其陂曰離威陂。

福興裏(舊屬仙遊縣遊洋鄉),統圖一,在縣西九十裏。東與興建裏界,西與潯陽裏界,南與仙遊縣安賢裏界,北與興泰裏界。

潯陽裏(舊屬仙遊縣遊洋鄉),統圖一,在縣西南一百一十裏。東與福興裏界,西與仙遊縣永福裏界,南與仙遊縣晝錦裏界,北與興泰裏界。其陂曰神宮溪陂、北洋陂、南洋溪陂。

來蘇裏(舊屬仙遊縣修德鄉),統圖一,在縣西南九十五裏。東與莆田縣常泰裏界,西與福興裏界,南與仙遊縣折桂裏、常德裏界,北與福興裏、興建裏界。其陂曰楊梅陂、廟前陂。

⑵武化鄉

武化鄉,在縣東南。東與長樂鄉界,西與永貴鄉界,南與莆田縣武化鄉、唐安鄉界,北與永福縣和平鄉界。東南與福清縣萬安鄉界,西南與莆田縣崇業鄉界。領裏三,曰崇仁、安仁、廣業。

崇仁裏(舊屬莆田縣武化鄉),統圖一,在縣西南二十裏。東與廣業裏界,西與興建裏界,南與莆田縣常泰裏、尊賢裏界,北與安仁裏、清源西裏界。其市曰白沙市。其陂曰澚洋溪陂。

安仁裏(舊屬莆田縣武化鄉),統圖一,在縣西二十裏。東與清源西裏界,西與興泰裏界,南與崇仁裏界,北與永福縣新津裏界。其陂曰赤口溪陂、羅乾陂、西音陂。

廣業裏(舊屬莆田縣武化鄉),統圖二,新縣郭。東與福清縣光賢裏界,西與崇仁裏界,南與莆田縣興教裏、待賢裏界,北與清源中裏、清源東裏界。其陂曰蘇洋溪陂、白沙水陂、雙坑溪陂。

⑶長樂鄉

長樂鄉,在縣東北。東與福清縣長東鄉界,西、南俱與武化鄉界,北與永福縣中和鄉、丰和鄉界。領裏三,曰清源西、清源中、清源東。

清源西裏(舊屬福清縣長樂西鄉),統圖一,在縣西北三十裏。東與清源中裏界,西與安仁裏界,南與崇仁裏界,北與永福縣開平裏界。

清源中裏(舊屬福清縣長樂西鄉),統圖一,在縣北二十五裏。東與清源東裏界,西與清源西裏界,南與廣業裏界,北與永福縣唐元裏界。其陂曰龍亭溪陂、萩蘆溪陂。

清源東裏(舊屬福清縣長樂西鄉),統圖一,在縣東北三十裏。東與福清縣新寧裏、清源裏界,西與清源中裏界,南與廣業裏界,北與永福縣唐元裏界。其陂曰吉垾溪陂、薛洋溪陂。

3.2正統十三年興化縣二鄉八裏二圖建置沿革

永樂八年七月已卯,知縣楊武因裏狹圖少,經費不支,奏准裁減縣丞、主簿(出《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六)。

正統六年閏十一月壬申,戶部言興化縣田地七百七十餘頃年久抛荒,已行勘實,不堪耕種。其遞年負欠並該徵稅糧宜與除豁(出《明英宗實錄》卷八十六)。

山川如昨,風景不殊,而何人民消耗一至此耶。昔百姓亡命者十已三四,今豪大之族徙家而去之千里之外。而所遺一二鄉民,救死猶恐不贍,安能當公門之賦役而與國家同休戚哉。

省興建裏入興泰裏、省潯陽裏入福興裏、省安仁裏入清源西里。

⑴永貴鄉

永貴鄉,在縣西。東與武化鄉界,西與仙游縣歸德鄉界,南與仙游縣修德鄉界,北與永福縣和平鄉界。舊領裏五,今領裏三,曰興泰、福興、來蘇。

興泰裏(舊屬仙遊縣遊洋鄉,或永福縣和平鄉。舊縣郭。舊有興建裏,今並),在縣西七十五裏。東與清源西裏、崇仁裏界,西與永福縣感應裏界,南與福興裏、來蘇裏界,北與永福縣義仁裏界。東南與莆田縣常泰裏界。其山曰牛嶺山、南鎮山。其嶺曰辜嶺。其岩曰北山岩。其溪曰興角溪、遊洋溪、郭洋溪、小姑水。其橋曰郭洋橋(在舊縣興福門外)、惠政橋(在舊縣南)、宣化橋(在惠政橋之南)、駕仙橋(在舊縣西)、西河橋(在駕仙橋之西)、恩波橋(在舊縣東,舊名東郭橋)、壽峰橋(在舊縣東)。

福興裏(舊屬仙遊縣遊洋鄉。舊有潯陽裏,今並),在縣西九十裏。東、北俱與興泰裏界,西與仙遊縣興賢裏界,南與仙遊縣安賢裏界。其山曰尋陽山、其峰曰銀頂峰、雲頂峰。其岩曰蔡溪岩、燕峰岩。其嶺曰白馬嶺、牛頭嶺。其溪曰白浮溪、石馬溪、尋洋溪。其橋曰白鳧橋、銀岩橋、惠愛橋、後坑橋(去惠愛橋十裏)。

來蘇裏(舊屬仙遊縣修德鄉),在縣西南九十五裏。東與莆田縣常泰裏界,西與福興裏界,南與仙遊縣常德裏界,北與福興裏、興泰裏界。(上三裏計統圖一)。其山曰石所山。其嶺曰磨石嶺、長嶺、何嶺。其溪曰何岩水。其湖曰九鯉湖。其橋曰龍津橋(在長嶺下)、東林橋、蕭橋(在平陂鋪之北)、鯉湖橋(在九鯉湖道旁,有石刻鯉湖橋三字)。

⑵武化鄉

武化鄉,在縣東南。東與福清縣萬安鄉界,西與永貴鄉界,南與莆田縣二區、三區界,北與長樂鄉界。西北與永福縣和平鄉、中和鄉界,西南與莆田縣一區界。領裏三,曰崇仁、廣業、清源西。

崇仁裏(舊屬莆田縣武化鄉),在縣西南二十裏。東與廣業裏界,西與興泰裏界,南與莆田縣常泰裏、尊賢裏界,北與清源西裏界。其鋪曰山平鋪(去縣三十一裏)。其峰曰螺峰。其嶺曰平床嶺、澚嶺。其溪曰澚溪、洙溪。其橋曰灣溪橋(在平床嶺下)。

廣業裏(舊屬莆田縣武化鄉),新縣郭。東與福清縣光賢裏界,西與崇仁裏界,南與莆田縣興教裏、待賢裏界,北與清源中裏、清源東裏界。其舖曰楓嶺鋪(去縣一裏許)、溪南鋪(去縣一十六裏)。其山曰東山、薌林山。其峰曰文筆峰(一名石竹峰)、盧峰、越王峰、仙臺峰。其岩曰白龍岩。其溪曰上溪(一名湘溪。發源於石竹峰,縈紆數裏,瀦為龜潭,南注張洋,逾碣石,達於萩蘆坡,合於江以入於海)、鞏溪、瓢湖溪。其湖曰鈡湖。其潭曰龍潭、霛龜潭。其橋曰永貴橋(在瓢湖之下)。其渡曰萩蘆溪渡(在廣業裏,與莆田縣界)。

清源西裏(舊屬福清縣長樂西鄉。舊有安仁裏,本屬莆田縣武化鄉,今並),在縣西北三十裏。東與清源中裏界,西與興泰裏界,南與崇仁裏界,北與永福縣新津裏、開平裏界。其峰曰長壽峰。其山曰大帽山、棋山(山有五奇,曰仙掌峰、文筆峰、香爐峰、仙人臺、出風穴)、蔣山。其岩曰望江岩、永興岩。其嶺曰大松嶺。其溪曰大松溪、吉宦溪、杉溪、鳳摶溪。其潭曰虺潭、金鈡潭。其橋曰西建橋(在徐州)、大松橋、常思橋(在舊縣東南三十裏)、綠榕橋(在大帽山下)、滿長橋、大湖橋。

⑶長樂鄉

長樂鄉,在縣東北。東與福清縣長東鄉界,西、南俱與武化鄉界,北與永福縣丰和鄉界。舊領裏三,今領裏二,曰清源中、清源東。

清源中裏(舊屬福清縣長樂西鄉),在縣北二十五裏。東與清源東裏界,西與清源西裏界,南與廣業裏界,北與永福縣永唐裏界。其峰曰瑞雲峰。

清源東裏(舊屬福清縣長樂西鄉),在縣東北三十裏。東與福清縣新寧裏、清源裏界,西與清源中裏界,南與廣業裏界,北與永福縣永唐裏界。(上五裏計統圖一)。其山曰百丈山。其嶺曰百丈嶺、長腰嶺、赤崖嶺。其溪曰百丈溪。

附錄——興化縣十一裏轄村楫錄

興泰裏,村曰舊縣、南溪、吳宅、鞏橋、龍溪、鮪潭(宋太師鄭僑後裔世居)、高陽、漈坑(一名漈兜,今呼濟川。雲頂峰前出狀元即源于此)、龜嶺(宋乾道五年狀元鄭僑家在焉)……

興建裏,村曰馨山、五峰……

福興裏,村曰穀目、下村、潘嶺、田坑……

潯陽裏,村曰潯陽(一名潯洋。唐儒士鄭莊自莆田縣南湖村徙居于此,其子鄭積為金紫光祿大夫。裔孫鄭僑遷居龜嶺)、象山……

來蘇裏,村曰洋平、楓兜、下蔣、西林、何嶺、何岩、黃宅、麥斜、梅溪、東洋、後籠、九鯉湖、龍紀……

崇仁裏,村曰莊邊、赤石(明鄉賢周華故宅在焉。今呼尚書橋)、徐州(唐天寶八年,徐務入閩家在焉)、白沙(宋編修鄭樵墓在焉)、將軍潭、澚嶺(今呼澳柄)、西山、東坑、龜洋、西亭(宋防禦使薛奕後裔遷居於此)……

安仁裏,村曰棋山(唐劍南副使詹萬鈡故宅在焉)、西音、百俊(宋光祿卿方偕故宅在焉)、杉溪、赤口、松嶺、鳳沖、羅乾、上史……

廣業裏,村曰湘溪(元皇慶元年,興化縣治遷此)、銎溪(宋太常博士黃中庸故宅在焉。今呼宋洋)、霞溪(溪東為湘鄉,鄭厚之故宅。溪西則夾漈,鄭樵之故宅也)、馬洋(唐時林九牧裔孫世居)、安樂、瓢湖(古名萍湖。宋尚書左僕射陳靖故宅在焉)、西向(古名仙鄉。鄭樵裔孫卜居焉)、茅洋、碧溪、烏石、柯山……

清源西裏,村曰吉宦(宋福清縣百丈鎮將薛延輝與弟延節家在焉)、店尾(莆田與福清舊界在焉)、鳳摶(今呼鳳冲。方偕子孫徙居于此)、滿長(舊屬鳳摶洋。宋殿中臣薛峦家在焉,其孫薛奕於熙寧九年登武舉及第狀元)……

清源中裏,村曰大洋(巡檢司在焉)、烏石、馬塘、瑞雲、崇興……

清源東裏,村曰和陵(舊名霞林。宋狀元蕭囯梁後裔居焉)、龍眉(董丞相裔孫世居,今徙永福縣)、霞洲(舊名下周,在百丈山之西麓。洪武八年乙卯,蔡襄裔孫自靈川裏徙宅于此改霞洲)、大所、陳山(在瓊峰之麓。元至正閒,蕭囯梁裔孫自永福縣陳山頭徙居於此,仍名其地為陳山)、白鶴(唐時閩縣長樂人金鯉家在焉)、薛洋(薛延輝自福清縣漆坑遷居於此,尋徙居吉宦。今呼泗洋)……

備考——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之二十四。蘇洋溪坡、白沙小坡、雙坑溪坡、澳洋溪坡,赤口溪坡、羅乾坡、西音坡,龍亭溪坡、萩蘆溪坡,吉垾溪坡、名潭溪坡、薛洋溪坡。澳洋溪坡,舊志在崇仁裏。赤口溪以下三坡,舊志在安仁裏。龍亭溪以下二坡,舊志在清源中裏。名潭溪以下二坡,舊志在清源東裏。

周瑛《興化府志》卷之五十三。蘇洋溪坡、白沙水坡、雙坑溪坡、澳洋溪坡,舊坐崇仁裏。赤口溪坡、儸乾坡、西音坡,舊坐安仁裏。龍亭溪坡、萩蘆溪坡,舊坐清源中裏。吉垾溪坡、薛洋溪坡,舊志在清源東裏。

周華《游洋志》(清道光二十四年盛文堂記)村記

張囯樞《福建興化縣志》村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hj/10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