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明朝山东首任都指挥使叶大旺

白癜风丸价格 http://m.39.net/pf/a_4342727.html

年农历11月明朝大将徐达率领25万大军进攻山东。农历11月29日,元益都守将普颜不花战死,益都城被明朝大军攻破。第二年,设立山东行省,这就是我们山东省名称的来历。同时改益都路为青州府,省会和青州府驻地都在青州。守护山东的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也在青州,当时称山东的部队为“青州卫”。直到今天,青州城里仍有一条街叫卫街,有一条巷子叫卫里巷,这就是明朝青州卫的办公驻地,是省级单位。当时青州卫的最高指挥官的名字叫叶大旺。叶大旺是哪里人呢?还有哪些事迹呢?各种版本的《青州府志》和《益都县志》都语焉不详,本文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还望方家给予指正。

一、叶大旺镇守山东

1.修筑青州城墙建立牢固的后方基地

青州“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地形险峻,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青州城墙原为土城,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已经破烂不堪。而这时明朝大军的北伐之战还没有结束,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因此修筑青州城墙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据《嘉靖青州府志》记载:青州府城墙“国朝洪武三年,守御都指挥叶大旺增崇数尺,为门者四。”明朝人吴斌作了《青州歌》这样赞美青州城墙:

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门天上飞琼楼。

羽林兵卫若熊虎,剑戟耀日寒光浮。

迢迢紫陌香尘起,车马争驰迅流水。

飞甍万井碧鳞鳞,绿树连阴柳营里。

嵯峨城阙帝子宫,天人遥镇沧海东。

海波镜净寂不动,鲸鲵不敢扬天风。

楼上银壶漏初歇,画角龙吟泣霜月。

寒声萧飒落梅花,吹作征人鬓中雪。

另外,据青州文史专家刘珍实老师回忆:与青州其他城门一样,府城的东门也是两道,且前后两门门洞相对,只是头道门略小。当年,荷花池里望东门,两道城门连城墙,重楼高崇,城堡壮观。城门上方镶嵌着单人床板那么大的匾额,这块石质匾额,上面阴刻隶书“海岱”两个大字,落款“大明洪武三年山东都指挥使叶大旺监修”。出东门过吊桥,经东关折南昭德街通靑沂大道;去青龙街对接靑莱大路;粮食市街官道直通弥河渡口。吊桥在靠近小东门,其并非小说所描述的,那种可以起吊的大木桥,而是一座单孔石拱桥。这桥也是叶大旺监修的,与东门复建同期。

▲敕祀东镇庙记碑拓片

叶大旺修建了坚固的青州城墙,保护了青州府城人民年(——)免受匪灾、水灾,为青州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2.护送并陪伴皇帝的使者祭祀沂山

自古以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保有祭祀特权与强大的军力,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沂山,古称海岱、海岳,为中国东海向内陆的第一座高山,有“大海东来第一山”之说,素享“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

▲敕祀东镇庙记碑拓片▲大明诏旨碑阴拓片

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就派大臣到沂山祭祀。古代十朝16位皇帝登封于此,从而留下名垂青史的“东镇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数量为世界之最。其中有两块碑载有叶大旺的名字。其一,《敕祀东镇庙记》碑。该碑又可以称之为“金斗辅代祀碑”,是朱元璋于明洪武二年春派遣大臣金斗辅,到沂山祭祀。该碑立碑人,排在第一位的是“怀远大将军守御青州卫官指挥使司同知臣叶大旺”。其二,《大明诏旨》碑。《大明诏旨》碑可以说是“诏定岳镇海渎神号”碑,宣扬的是朱元璋不同于前代统治者的祭神主张。《大明诏旨》碑的刻立时间是“洪武三年六月日”。该碑碑阴为立碑人,排在第一位的是“怀远大将军同知青州左卫指挥使司事叶大旺”。皇帝的使者代表皇帝来祭祀沂山,当地军政一把手必须陪伴左右,叶大旺是作为当地驻军代表参加祭祀仪式的,这说明叶大旺是当地驻军军衔最高的领导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最讲究排名顺序的。在这两块石碑中,人名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叶大旺,可见,叶大旺是明朝初年山东省驻军最高领导。

▲沂山《大明诏旨》碑

又据《明史》(兵制)记载:“洪武三年,升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卫为都卫。”《明太祖实录》则记载:“(洪武四年三月)以叶大旺为青州卫都指挥使、邓哻为指挥同知。”由此进一步可以印证,叶大旺就是山东省驻军最高领导。

二、叶大旺就是叶旺

叶大旺修完青州城墙以后,到哪里去了呢?又有些什么事迹呢?

笔者不断查找资料,拜访名师,探寻叶大旺的踪迹。青州文史专家孙凤瑛老师给出了一条线索:“叶大旺于洪武四年,率领大军渡海攻下辽宁。叶大旺有可能就是叶旺。”我又给明史专家南炳文教授写信,询问“叶大旺是否就是叶旺?”我虽与南教授素不相识,可是南教授很快就给我打来“我虽然没有查到叶大旺就是叶旺,但是你可以查查《全辽志》,上面可能有记载。”在南炳文教授的指点下,我立刻找到明朝人李辅纂修的《全辽志》,在这本书里,我查找到了叶大旺的资料。现抄录如下:

“叶旺,庐州府六安州人。幼孤,从祖母所适姓金氏名大旺。元末起兵淮甸,众推为帅,破灭乡寇,人号长枪金元帅。龙凤间归附,判枢密院,乃复本姓。洪武元年改除都指挥同知,移镇青州。”

▲光绪江西通志记载金大旺

这段话就是说:叶旺,是安徽省庐州府六安州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跟着祖母生活。祖母改嫁到金姓人家,于是,叶旺就跟着改姓为金,名大旺。元朝末年,淮甸区域爆发了农民起义,叶旺被大家推举为起义军元帅,消灭了当地的盗匪,被人们称作“长枪金元帅”。龙凤年间归附朱元璋,被任命为枢密院院判,于是又恢复本姓。洪武元年改任都指挥同知,调到青州任职。

可见,叶旺,因为跟着祖母生活,祖母改嫁到金姓人家,所以就跟着改姓为金,叫金大旺。归附明军后,又改回原姓,那么金大旺就成了叶大旺了。所以,叶旺=金大旺=叶大旺。

再者,在前面洪武二年、三年、四年的碑记和文献记载中,镇守青州的只有叶大旺,这也与《全辽志》中所说的叶旺“洪武元年改除都指挥同知,移镇青州”相符合。因此,可以肯定叶旺就是叶大旺。

▲青州博物馆收藏明朝文武官员雕像

另外,(清)《益都县图志》还有这么一条线索:“叶大旺,怀远大将军、同知抚州卫指挥使司事。”叶大旺在青州任职,怎么会有担任抚州卫指挥同知的记录呢?查(清)《江西通志》,在抚州卫有这么一条记载:“金大旺,都指挥同知,吴元年任。”可见,明朝建国前后,为朱元璋镇守抚州的军事将领是金大旺,金大旺就是叶大旺,这样青州志书的记载就与江西志书的记载统一起来了。

既然叶大旺就是叶旺,那么叶旺可是明朝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明史》中有他的传记。

三、叶大旺镇守辽东

《明史·列传第二十二》是这样记载叶旺的:

叶旺,六安人。与合肥人马云同隶长枪军谢再兴,为千户。再兴叛,二人自拔归。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洪武四年,偕镇辽东。初,元主北走,其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家奴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帝遣断事黄俦赍诏谕益。益籍所部兵马、钱粮、舆地之数来归。乃立辽阳指挥使司,以益为指挥同知。未几,元平章洪保保、马彦翚合谋杀益。右丞张良佐、左丞商暠擒彦翚杀之,保保挟俦走纳哈出营。良佐因权卫事,以状闻。且言:“辽东僻,处海隅,肘腋皆敌境。平章高家奴守辽阳山寨,知院哈剌章屯沈阳古城,开元则右丞也先不花,金山则太尉纳哈出。彼此相依,时谋入犯。今保保逃往,衅必起。乞留断事吴立镇抚军民,而以所擒平章八丹、知院僧孺等械送京师。”帝命立、良佐、暠俱为盖州卫指挥佥事。既念辽阳重地,复设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以旺及云并为都指挥使往镇之。已,知俦被杀,纳哈出将内犯,敕旺等预为备。

未几,纳哈出果以众至,见备御严,不敢攻,越盖至金州。金州城未完,指挥韦富、王胜等督士卒分守诸门。乃剌吾者,敌骁将也,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敌大沮。富等纵兵击,敌引退,不敢由故道,从盖城南十里沿柞河遁。旺先以兵扼柞河。自连云岛至窟驼寨,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沍如城。布钉板沙中,旁设坑阱,伏兵以伺。云及指挥周鹗、吴立等建大旗城中,严兵不动,寂若无人。已,寇至城南。伏四起,两山旌旗蔽空,矢石雨下。纳哈出仓皇趋连云岛,遇冰城,旁走,悉陷于阱,遂大溃。云自城中出,合兵追击至将军山、毕栗河,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乘胜追至猪儿峪。纳哈出仅以身免。第功,进旺、云俱都督佥事。时洪武八年也。

十二年命云征大宁。捷闻,受赏,召还京。后数年卒。旺留镇如故。会高丽遣使致书及礼物,而龙州郑白等请内附。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明年,旺复送高丽使者周谊入京。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十九年召旺为后军都督府佥事。居三月,辽东有警,复命还镇。二十一年三月卒。

旺与云之镇辽也,翦荆棘,立军府,抚辑军民,垦田万余顷,遂为永利。旺尤久,先后凡十七年。辽人德之。嘉靖初,以二人有功于辽,命有司立祠,春秋祀之。

为什么各种版本的《青州府志》和《益都县志》在叶大旺修完青州城墙之后就不再记载叶大旺的事迹了?原来叶大旺于洪武四年率领大军镇守辽宁去了,并且在辽宁立下了赫赫战功。

再者,洪武四年三月叶大旺由青州卫指挥同知升为青州卫都指挥使,才有资格于洪武四年七月“同马云署龙虎将军、都指挥镇守辽东”。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确认叶大旺就是明初平定辽东、大名鼎鼎的军事将领叶旺!

另外,据《全辽志》记载,叶大旺在辽东还率领军民修建城池、设立府学等,所以“辽人德之。”另据(清)《江西通志》记载,金大旺在抚州将抚州学宫“因旧茸新”。可见,叶大旺虽然是一名武将,却重视教育事业。

四、叶大旺镇守抚州

叶大旺在辽东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其他地方还有什么事迹吗?

在《明太祖实录》中,又查到了叶大旺早期的一些踪迹:

(年农历三月)丁卯,命金大旺守抚州。

(七月)戊寅,命平章常遇春会邓愈及金大旺兵讨江西上流未附郡县。

▲青州古城墙一角

(十一月)壬申,故邓克明部卒罗五叛,寇抚州,守将金大旺讨斩之。罗五者,抚之崇仁县人。克明兄弟既败,常遇春籍其散卒三千七百余人分置抚州部伍中。罗五因纠集克明余卒,谋入抚州为乱,密使人持书约城中旧卒为应。书为大旺所得,大旺乃尽缚其卒,严兵以待之。既而果来攻城,大旺尽杀所缚卒,开门出击,遂破之,境内悉平。

当然,叶大旺的功绩应该远远不止这些,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可以猜想:在徐达率领25万大军平定中原的过程中,必定有叶大旺的一份功绩,只不过由于徐达手下猛将如云,名将若星,叶大旺的事迹被淹没其中罢了。

(文/闫玉新)

上篇阅读:惯向枪林策杖行——记国民革命军女将军、青州媳妇谢冰莹英勇抗日的动人事迹推荐阅读:高山仰止——记柱国太保兵部尚书邢玠《魏书·地形志》所载“八士山”、“黑山”考实永远的母校——纪念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建校周年青州龙兴寺始末「上」益都县文工团轶事(下)郑母的香山齐鲁古道说说历史上的青州兵青州老火车站轶事

.03NO1.第一期(总第二十二期)

▲以上图片由青州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文字、图片均为《东方花都》杂志原创,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hj/10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