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儿治得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191124/7637171.html
广东楹联名师工作室招生简章
※※※※※※※※※※※※※※※
根据广东楹联学会关于设立“广东楹联名师工作室”暨举办“联教高研班”的通知精神,决定设立广东楹联名师工作室,并由广东楹联名师任教“联教高研班”。有关招生事项如下:
一、首批设立邹继海、孙幼明、容启东、康斯馨、梁健、宋贻珍、左万青、李林根、赵秀敏共9个名师工作室,为广东对联文化研究院内设机构。今后以名师工作室名义组织开展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和招生带徒等工作,为各级楹联学会培养骨干。
二、由广东楹联名师工作室牵头举办“广东联教高级研修班”,每期以 三、参加高研班学员条件:遵纪守法,思想健康,虚心向学,并具备一定的楹联基础知识、有一定楹联创作经验的各级楹联学会会员。
四、授课内容,由名师自主讲授楹联知识和撰联技巧等,重点传授个人创作经验和体会。
五、收费标准:每期每人统一收费元,由研究院统一收费。
六、报名和入学:实名报名,可通过 七、联系人:陈腾杰;手机:( 通讯 以下将九个“广东楹联名师工室”的招生要求及名师简介逐一推介,供有意愿的联友选择报名学习。
广东楹联学会
广东对联文化研究院
二〇一九年九月十六日
广东楹联名师
左万青工作室简介
左万青工作室
首期“广东联教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为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以及贯彻中国楹联学会“联教深化年”工作的部署,进一步提高全省楹联学会会员的楹联创作能力和楹联文化水平,推动广东楹联文化强省迈上新台阶,根据广东楹联学会粤楹字[]19号文精神,本人拟开设“联教高研班”,并就相关具体问题制定本简章。
一、办学目的和宗旨
通过系统性的楹联文化教学,使学员提高楹联文化学术水平、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达到“诗联并茂,德艺兼修”的境界,为各级楹联学会培养骨干。
二、参加高研班学员条件
遵纪守法,思想健康,具备一定的楹联基础知识和有一定楹联创作经验的各级楹联学会会员。
三、教学时间表
首期自年10月初起至年3月底止。首期自年10月初起至年3月初止,在 报名免费。首期报名时间由现在起至年9月30止,有意参加楹联文化研修的爱好者直接向本人以加 每人收费元,由广东楹联学会、广东对联文化研究院统一收费。
六、授课内容
讲授楹联知识和撰联技巧等,重点传授个人创作经验和体会。具体教学大纲如下:
1、对联综述(理论学习2个课时与作业评讲2个课时)
2、对联的胸襟与器识(理论学习2个课时与作业评讲2个课时)
3、对联修辞与技巧(理论学习4个课时与作业评讲4个课时)
4、对联创作的整体思维(理论学习2个课时与作业评讲2个课时)
5、实用对联(含征联)的创作技巧(理论学习6个课时与作业评讲6个课时)
6、长联的创作(理论学习2个课时与作业评讲2个课时)
7、对联的书写(理论学习2个课时)
8、诗词入门(理论学习2个课时)
9、辞赋入门(理论学习2个课时)
七、自我简介
左万青,笔名:丹青;网名:鹅凰春雨、老山猪。男,52岁,广东阳江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广东楹联学会会长助理,广东楹联学会诗、词、联、赋等赛事常任评委。个人自小受国学熏陶,对传统文学情有独钟,熟知典故,对楹联、诗词、辞赋等文学体裁均有深入的研究。自开始,以网络QQ群、 能官崛邹鲁之邦,尚义崇仁,奉公识体。煌煌者懋绩,凛凛然威仪!每回首彪炳途程,峥嵘时岁,最是钦雄浑魄力,精猛作为。且言享誉政坛:主高凉而孚众望,启航三个之代表;辅鼍邑而振廉声,竭虑两阳之文明。至若荣休复出,联旌大举,其间燕集鸾翔,景象恢宏。粤峤晋阶强省,创新局面;方家执手周围,铸就核心。盛名蔚起,殊勋远播。有此光辉,倩谁不敬佩讴歌,淋漓畅写?
儒老尊圣贤之训,通今博古,达己化人。豁豁兮胸襟,彬彬矣气质!常赏君谦和姿态,洒脱篇章,岂无染李杜诗香,欧颜翰采?艳说探微国粹:争朝暮以济闲身,养性七余之书斋;咏湖山以抒晚志,寄怀万里之疆宇。还看展览胜开,墨韵翩飞,纸上松虬竹劲,芳菲融溢。形神取重魏碑,夯实根基;法度归宗汉隶,成全风格。行草龙游,正楷绳趋。如斯造诣,纵笔便九天邀月,四海扬帆!
10、题平安阳江
治鼍有肇始之艰,史页回翻,蓦慨那尘烟明灭,沧桑易变!遥想当年,工贸方兴,农林待振;殊可知,渔市惶吞鲸巨笠,贾民惧逆旨钦差;罡风肆举,正道孤存。乍响一记春雷,整纲常,肃污垢,蓝空霁宇,碧海庆云。快哉!黎元拓业安居,郡邑陈花列阁,政畅时和,万点甘霖滋玉树。
乐富乃升平之象,世情辽望,尤欣这夹绿康庄,沁馥家园。闲游故里,街坊敦化,秩序井然;姑且看,北山聚曼舞娇娥,东岳屯吟诗逸叟;旭日温馨,鸣泉幽咽;更赏九衢夜色,月爽朗,气清新,车水马龙,霓灯焰火。呜呼!幼小能为教养,老垂得以扶将,文昌德茂,满城淑景靓尧天。
题当年手扶拖拉机手
猛力绞机,前边好彩拾条宝;
小心上坎,黑口居然嗍啖烟。
嗍大碌竹(阳江方言入联)
过瘾嗍多筒,懒佬得闲嘥口水;
好奇冇够窍,妋娘偷吃几牙烟。
注:阳江方言“嗍大碌竹”即抽水烟。
3、题大肚腩
下望不着边,前亲不了嘴,常憎此千钧赘肉,误人累己;
羞积得少德,悔嗍得多油,空剩这一副臭皮,作势装腔。
二、诗词作品
五律·答袁志鹏君
梦晤金兰友,朝东到剡溪。
双江争万壑,泄合各南西。
连屐清风浦,垂纶翠柳堤。
鹏抟声渐远,回首杜鹃啼。
注:剡溪:浙江水名。双江:指南江和西江,两江在剡中汇合形成剡溪。清风浦:剡溪地名。
五律·题《云山一夜雨》图
雨洗气清凉,山深草木苍。
庐还滴残露,人早作交觞。
绿水同修睦,红尘好坐忘。
樵来莫相问,溪径指云乡。
七律·清明时节携友遊海陵岛怀古
银滩十里踏沙行,敬仰英雄觐宋城。
拍岸春澜呼太傅;凌风雪鹤趁清明。
忠臣自古难生死,苍昊从来忽雨晴。
一叶归舟斜晚照,携还厓海马嘶声。
题老石磨图
庭深石老梦痕干,转辗犹闻彻夜阑。
翠色零星寥点缀,毛驴匿迹朔风寒。
七绝·题雪竹图
青枝傲雪自虚闲,腰挺风中未肯弯。
原本红尘多变色,无妨真我绿寒山。
注:①虚闲:疏朗有致。②变色,借代手法,指随季节更替而改变颜色的树木或事物。
七绝·偶题
轻风不意解封尘,往事沧桑甚累身。
世外华胥终是梦,三杯鲁酒祭青春。
七绝·题阳江风筝
若鹞飘飘瞰莽苍,遨游海宇美名扬。
总留一线牵亲友,任改云风只恋乡。
注:风筝界素有是“南阳江,北潍坊”说法。阳江风筝以灵芝、蜈蚣等名闻海内外
五绝·题黄河
初发水莹莹,蒙淤泣有声。
泥沙流九曲,入海自澄清。
七绝·年阳江南国书香节
八月江城暑气彰,诗书充栋沁心凉。
鼍人自古崇风雅,爱捧斯文入梦乡。
七绝·题莲开净寺秋日荷塘
笑看秋塘菡萏茎,西风暮日各枯荣。
相同水土相同种,扎得根深始至情。
七绝·别院古井
绿了荒芜柳又肥,春来秋去孰知微。
辘轳与井终厮守,懒管风花墙外飞。
七绝·石榴花
红妆倚绿向阳开,谢绝阴森远藓苔。
薄取甘霖三两点,春心不却待谁来。
菩萨蛮路
前尘漠漠烟来往,山重水阻云难荡。鸟迹且阑珊,旅人无悦颜。
新风吹粤峤,天堑闻龙啸。四面见康庄,延绵万里长。
诗词联赏析
广东高州东方新城全球重奖征联大赛作品浅析
综观多联的来稿,参赛面比以往的赛事广,参赛者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全球各华人移民国家;总体水平比以往有所提高,入奖及不入奖的好作品均不少。但仍有个别联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就评委的角度,对本次的来稿作出客观的综合分析。
(一)、佳作纷呈,各显风骚
1、用典自如,主题突出。
东方新城的建筑设计别具风格,说其是匠心独运并不为过。她传承了典型的岭南园林特式,并把中华传统儒文化有机地融进了园林筑造中去,旨在使住户及来客身处新城,既享受到优雅的园林景色,又能感受到浓厚的儒家气息;更可使社区内的孩子从小就养成知书达礼的好习惯,长大成忠义于国,孝悌于亲,仁信于世的栋梁之材。由此可见,来稿当以园林景观融入儒文化,并具有不可移易性为佳。
广东高州作者赖旭南之特等奖作品:
悦乎亭
凤集新城,坐饮湖山斟悦色;
鲤趋古圣,潜修诗礼达高天。
该联将儒文化与实地景观有机结合,言语典雅,生发自然,主题突出,内容饱满,并具不可移易性,是此次征联将主办方意图把握到位之典范佳作。
上比之起句“凤集新城”,即用蕴籍的艺术语言,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有朋自远方来”之意,并引“凤集”之典,喻赞了入住者和来朋不是普通人,而是高朋贤士。此行文手法不象一些联作不经艺术加工,直接引用了“有朋自远方来”这句话,失去了“原创”之味,显得直白和浮躁。上比结句之前缀“坐饮湖山”,雄浑大气,应景抒情,令读者不禁联想起晋代兰亭边曲水流觞之文化盛会;后缀“斟悦色”,生于文人雅士之凤集,发于把盏觞咏时之逸兴,一“集”、一“饮”、一“斟”,气脉连贯,生发自如。此时酒壶中斟出来的岂止是酒,更是高朋贤士的“悦”情。这情怀,不正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么?
下比作者并未拘泥于“不亦乐乎”的局限,而是就“悦乎亭”的实景,对新城中的住户、来客寄予合理的期望,深挖了亭子的儒文化内涵。起句“鲤趋古圣”之“趋”字独见匠心:“鲤”为亭周围池塘中景物,“古圣”为亭子侧边的孔子圣像,作者以一个“趋”将二物联系起来,使语句更见新奇,全联更具张力。一者,从直描手法来看,描写了池之“鲤”向往、仰望古圣(像),二者,从修辞手法看,以“鲤”喻新城中的人,以古圣像代儒家文化,联外之意不言自显;三者,“鲤趋”的结合,切合了儒家典故“孔鲤趋庭听父训”,为下比结句之“潜修诗礼”埋下了伏笔。下比结句之前缀“潜修诗礼”承了起句之意(“鲤趋”典故中有“学诗乎?”“学礼乎?”之情节),亦启了后缀“达高天”之成因,所谓环环相扣,气脉延绵也。后缀“达高天”跟上比结句“斟悦色”一样,是虚写,指高层次或高境界,这笔既暗合鲤跃龙门之寓意,又使下联之气势与上联均等,乃神来之笔。
特等奖作品,论对仗,工整且奇巧;论风格,雄浑而高古,论立意;妥切而深达。论内容,丰富而蕴籍。其能雄居榜首,实是合情合理,当之无愧。
三等奖河北唐山冯贵明作品:
题万通桥
笃行不倦,跬步通千里;
追远常思,一桥利万人。
引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劝学篇》中语典“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来题撰“万通”主题,自然贴切,哲思深刻。
2、用语寻常,胜在灵思。
语不惊人誓不休,虽说是撰联者追求的语言境界。但往往一些寻常用语,显得更能接近生活,惹人嘉赏,余味无穷。唐朝田园诗人王维诗《山居秋暝》之联句: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便是通俗直描很好的范例。此次大赛由河南驻马店余小伟撰写的一等奖联作:
步水桥
曲桥分碧水;
平步上青云。
其未引用典故,也没用高古的词汇,而是以通俗的言语,加以巧妙的构思而赢得了所有评委的青睐。全联直描的对象“曲桥、碧水与平步、青云”皆是常用语,而且,下联“平步上青云”古人就有使用的例子,如宋·郭应祥词《西江月》有句:“直须平步上青云。始信文章有准。”元·周伯琦律诗《送参议王君实之任燕南宪使》有句:“儒冠平步上青云,壮岁遭逢世罕闻。”而其之所以能得到评委的肯定,除了动词“分”、“上”用活了之外,意象的捕捉及上下联巧妙的组合,亦是其过人之处。不管作者是化用了古人句子,还是化用了成语“平步青云”,均是在“步水”之意基础上,另外赋以了腾达吉祥的寓意,颇见作者心思。
3、景观与感官相通,达到人与自然合一的妙绝境界。
通感是诗家在写景时使用的一种悟境修辞,构思时作者处于神入自然,超脱自我的高境界。也是我们常说的“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成功使用通感手法的作品,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特等奖作者另一联,曾是一等奖的候选作品,但因一人只可一联入奖规定而无法入奖,其写得十分精彩:
步水桥:
凌波莲绿袖;
步月影惊鱼。
一等奖联作
步水桥
曲桥分碧水;
平步上青云。
均是把视觉与感觉融通而生发意境,从而达到感染读者,抒发情怀的目的。
优秀奖河南虞城孙付斗作品:
东山水榭:
半池烟水鸟声湿;
一榭萍风月影香。
上联将听觉与触觉融通,下联将视觉与嗅觉融通,使人读过有意境清绝,神怡心逸之享受。若非“萍”字含漂泊意象,此联当可入等级奖。
4、理法自然,言简意赅。
此次大赛,有不少联作以自然法则来阐述主题所含的哲理,而且语句精警,易于记忆,便于流传,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如一等奖北京顺义吕文孝作品:
寸草心
本立道生,何言寸短;
天开地育,且看情长。
二等奖广东廉江潘锡强作品:
万通桥
曲直有桥皆是道;
方圆无处不通津。
5、反诘拈题,谋思性灵。
参赛作品中,拈题而作的作品不计其数,但能突破瓶颈的作品不多。二等奖广东广州梁罗林作品:
知暖亭
水暖何时须问鸭;
泉流花处便知春。
上比反用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意,并以此为下联铺垫,突出了知暖亭周围景物流泉和春花,使作品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二)、存在问题
好作品固然值得我们欣赏,但仍有一些问题需引起参赛选手注意:
1、疏于了解,不切实际。
落选的作品中,立意高雅,行文通顺,但不合东方新城景点实际的联作占了相当的比例。如某作者步水桥联:
凌波疑洛水;
问径唤渔舟。
此联显然离开实景而凭空创作,试想一个园林式人工浅水湖周围,何来渔舟呢?
再如某作者悦乎亭联:
浩乎玉瀑奔腾,苍穹而下;
悦也锦鳞游泳,云水其间。
此联上联夸张过度,不切人工瀑布实际。
2、望文生义,用典不当。
此次联赛有不少作品题东山水榭时,因榭名有“东山”二字而用了“东山再起”的典故。“东山再起”虽然励志,但有失势后恢复地位之寓意,对一个新兴楼盘来说,毕竟不甚吉利。如某作者东山水榭联:
志比鲲鹏,何甘死水微澜处;
才兼文武,直待东山再起时。
再如另一作者东山水榭联:
骋怀师孔丘,登东山而小鲁;
立业仰安石,对淝水以退秦。
此联虽没直言“再起”,但其意及“再起”,而且“淝水之战”毕竟有血光,楼盘不宜。
3、语欠和谐,不合使用。
部分联作不为用联方考虑,用语欠和谐,不利于楼盘宣传。如某作者步水桥联:
纳跬步深知水冷;
上危楼顿悟天高。
此联之“危楼”古语虽解作“高楼”,但现时的新解有“危险的楼房”之义,不利于楼盘的推销。
再如另一作者悦乎亭联:
仁人无敌,勿谓未之逊也;
贤者有朋,可知不亦乐乎。
商家以和为贵,讲究和气生财,“无敌”一词,实在有失中庸之道。
4、生套硬借,欠艺术加工。
落选联作中,因直接套用启事中景点上用语的不少,如某作者二联:
悦乎亭
当尔从此处入,必将醉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报春亭
我立千金诺,诚邀五洲客;
谁言寸草心,不报数春晖?
再如另一作者知暖亭联:
盛世民康仁尽至;
春江水暖鸭先知。
5、玩联不恭,权当嬉戏。
一些作者或许持开玩笑的心态投稿,令人啼笑皆非。如某作者投悦乎亭联:
有朋远至君颜悦;
无所不谈鬼话乎?
再如另一作者状元廊联:
骁将剑牵骁将舰,骁将如箭;
状元郎砌状元廊,状元似狼。
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东方新城全球重奖征联大赛不管是从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来衡量,都是空前成功的,这些征得的佳作,将会为提高东方新城的知名度和文化底蕴起不可估量的作用。
广东省第三届中国棋文化楹联大赛等级奖作品浅评
一等奖:(二名)
1、作者:朱志华(男)
下棋明世事,有大眼光,不因小局妨全局;
运笔似人生,是真手段,善处藏锋与露锋。
浅评:此联以处世、为人作为两条主线谋篇布局,笔触老练,用语通俗易懂,以事言理,浑然天成。上联以棋局寓处事,道出用世处事,须从大处着眼的大局观。下联以书法之道寓为人之道。“藏锋”与“露锋”本是书法术语,经作者匠心妙运,很自然地与为人之道有机结合一起。此联机杼足见,承转自然,允推男性作者榜首。
2、作者:郭德萍(女)
一子为全盘,死生莫为无名恼;
个人从整体,进退须从大局观。
浅评:此联以棋道寓用世之道,行文简洁自如,条理清晰,布局合理,经作者上下联语的精心刻画,一个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顾全民族大义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本联难得之处,是巾帼不让须眉,一洗女性作者的脂粉气,将棋盘上的玄妙推演得淋漓尽致。
二等奖:(三名)
1、作者:陈创
三思方落子;
百劫不输心。
浅评:本联贵在洗练,短短十言,道出围棋之道妙谛。上联以“三思”阐述下子前布棋局的重要;下联以“不输心”道出“败不馁”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
2、作者:吴建炜
手上才挪方寸地;
心中已动万千兵。
浅评:将帅决胜千里,一马平川,胜在谋定而后动。由战场演化而来的棋枰之道亦然。此联不言胜负,不言布局落子,而是以鲜活洗练的字词,对仗工整的流水对,描述下棋过程中一个风云在握的善弈者。正是字不在多,有神则灵。
3、作者:曹克定
四艺岂言闲,注全神以至陶情冶性,养得胸襟消俗气;
一枰何见小,识大局而迁治国麾军,修来智慧展宏谟。
浅评:此联为典型的散文句式联,分别以养性和修齐为意谋篇布局,联语古朴沉雄,起承、收放自如,章法足见。上联论述了琴、棋、书、画等四艺的不止于消闲,还可陶冶性情;下联论述了枰小道大的棋文化哲学。整联夹叙夹议,服务于棋及其他三艺文化在现实中的意义这个主题,虽有“四艺”与“一枰”有外延重合之对仗瑕疵,但掩不了作者借艺抒怀之宏愿。
三等奖:(五名)
1、作者:唐银华
将相合心,士遇良朋当尽瘁;
兵卒用命,时逢明主定成功。
浅评:此联以高层“将相”及底层“兵卒”分两条主线描绘和赞美中国现在的时局。世事如棋,上联“将相”堪比现时国家的文官和武官,古有廉蔺的“将相和”,今有文武官齐心协力,尽瘁国是。下联“兵卒”则寓意国家的普通战士和百姓,他们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全联富有时代气息,寓时局于棋局之中,遣词得当,风格雄浑,可称佳构。
2、作者:吴文生
开枰当做全盘想;
举步敢为一卒先。
浅评:此联通过对下象棋的开局描述,向读者展示了掌握时局的人所应有处事胸襟。上联“开枰”即开局,“全盘”即全局,联语弦外之音,说的是做每件事之前,应高瞻远瞩,凡事从大处着眼。下联“举步”即开始做某事,“一卒先”之“卒”,乃“身先士卒”,全句意思是勇者应敢于做发展大业的领头羊,起先锋模范作用。短联胜在精辟,失于片面,本联能以博弈者胸襟为主旨,遣词造句稳妥而简洁,已难能可贵;“敢为一卒先”更是勇气可嘉,气度自显。
3、作者:王祥文
一局稳操,未举足时先着眼;
全盘兼顾,当停步处莫贪心。
浅评:上联立意于“脚踏实力,稳中求进”。“一局”“着眼”是围棋术语,“举足”则比拟行棋。下联以告诫语气,着眼于“慎思笃行,肃欲戒贪”,切合当今倡廉反贪之好风尚。全联布局合理,寓意深刻,可作为官者的诫勉联。
4、作者:张兴贵
偕琴师画客书家,静观世态人生,进退之中需远瞩;
蕴佛理儒风道学,通晓兵谋战略,输赢以后要深思。
浅评:此联在谋篇上独树一帜,联之两起皆不直接说棋,而是以琴画书三艺、佛儒道三学为衬托,突显出棋文化的包容之广,地位之高。上联笔触为描述,通过对“四艺”名家欢聚一堂的下棋场景的描绘和论述,阐明了从容看世,周全处事才是正确人生观的哲理。下联笔触为叙述,通过对棋文化的奥微的陈述,让读者领悟到事物相通、表象藏微的道理。全联循序渐进,结构严谨,说理入微,不失为佳联。
5、作者:周文杰
始分开汉界楚河,对阵不容两立;
终收拾银枰玉子,合来仍是一家。
浅评:此联以象棋的开盘和结局分为上下两条主线铺开笔墨,脉胳清晰,用词铿锵有力,主旨明确。上联以棋枰上分处楚汉河界两边的双方比喻两个誓不两立的敌对阵营,让人想到了现时分处台海两岸的国共两党以往你死我活的斗争;下联则笔锋一转,道出了天下分久必合,血浓于水的情愫。全联上下比看似是对立的两件事,但却有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其紧密地扣在了一起。文字表象说的是一盒象棋对弈时分开两边对抗,结束时又放回同一棋盒内;而言外之意,却让读者读到国共两党兄弟情深,同属一中的深刻内涵。
广东省第四届中国棋文化楹联大赛获奖作品浅评
自撰联一等奖二名
作者:田伟(男)
由丝路开枰,谋篇布局,一盘下满环球,问谁先落子?
携梦怀启碇,破浪乘风,四海结成益友,看我正扬帆!
浅评:此联切合主题,较好将棋文化与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联语通俗而不失生动,立意平凡却不失恢宏,布局合理,起承、收放尽得方家风范。上联起句从大处下笔,将“一带一路”区域比作一个大棋枰,过渡句则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发展的战略比作弈道,最后以设问作结,留给了读者一定的想像空间。下联以怀揣“中华民族复兴梦”为起,接着以淋漓畅快的笔触,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和成果;结语“正扬帆”有寄有思,下笔着力。个人认为,此联有个缺憾,全联对“一带一路”战略与棋文化结合的阐述,仅停留于一般层次的字词铺张上,欠点睛之笔,未能深挖“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主题。
作者:温聪平(女)
五通中与外,丝路相联,互利共赢圆好梦;
一弈古而今,眼光独到,深谋远虑活全盘。
浅评:此联布局上从大跨度的空间和时间构思上下联,起得恢宏,收得自信;联语上“五通”“丝路”“共赢”“古而今”“活”等词语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可圈可点,颇得叙事联写作的妙谛。表达主题上,很好地点出了此次征联大赛“发展、共赢”的要旨。全联语句协调,包涵广达,主题鲜明突出,堪称佳构。作者虽为女流,却可秒杀诸男性作者。挑剌:个人拙见,下联中句与起句的跳跃稍大。
自撰联二等奖三名
1、作者:谭李云
鲸舟竞发,梦想启航,万里东风帆正举;
玉局重开,海丝落子,一招先手势无穷。
注释:鲸舟,大舟。玉局,棋盘的美称。
浅评:此联以“丝路”“棋局”为两个切入点谋篇,遣词生动易懂,修辞丰富贴切,构思独特新奇,富有时代性,能扣大赛主题。下联尤见出色,“重开”“海丝落子”“势无穷”具大师气象。联的缺憾是:虽然语句华丽,但政治思想深度不足。
2、作者:王汉群
振五羊,誉五洲,沐四度春风,棋院迎来新旧友;
抓一带,兴一路,谋千秋大计,人间洒满海天情。
注:四度春风指由广州棋院、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广东省楹联学会先后举办的四届中国棋文化楹联大赛。
浅评:此联是获奖联中最接地气的一联,所选主题也是唯一一联以“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棋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本联脉络清晰,语感流畅,用字通俗,接地气,上下联前三分句用数技巧深得其髓,熨贴无痕;两结句在全联中起到了压轴的关键作用,“新旧友”“海天情”把棋文化交流及“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无形的纽带“友爱、和平”有机地扣在了一起,从而实现了对联的对立统一。
3、作者:曾春辉
世界一盘棋,运真智慧,豁大胸怀,进退有方谋胜局;
风云千里势,扬丝路帆,拓经济带,海天在抱展宏谟。
浅评: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是世界性的,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因而在推行过程中须非常讲究策略。此联上联即是说棋,亦是说“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棋局演绎中有丝路方略,丝路发展战略中融入了棋局观。下联主要对“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美好的描绘,并寄以了大展宏图的美好愿望。作者在遣词上能围绕大赛主题展开叙述,用语大方得体,沉雄稳健,造句布局上环环相扣,首尾呼应,上下关联,不失为佳联。
自撰联三等奖五名
1、作者:祝大光
棋局恢宏,沿一条坦道,撒一串珍珠,亚欧重启丝绸路;
波澜壮阔,借千里清流,送千帆远影,中外拓宽友谊桥。
浅评:上联起句以棋局喻一带一路发展大局,逐句循序地向读者陈述了我国重启远古丝绸之路大战略的盛事。下联起句以波澜壮阔比拟“一带一路”发展的大好形势,继而二三分句描写了远航船队出发之时的壮观场面,结句以“友谊桥”作比中国与邻邦的友谊,一个“宽”字突出了成果的显著。但是,就个人愚见,此联遣词稍粗,气脉呆滞,条理欠清。首先起句的“棋局”孤立无援,感觉上作者是为了与棋文化搭上关系而生硬地用上“棋”字,全联除棋字外,再也难以找到棋文化的气息。二是下联中段二、三分句的“借清流”、“送远影”所表达的意象,似乎与“一带一路”的内涵难以关联。“清流”多用于表廉洁或德行高尚的人,“远影”则多用于送别场合,虽海丝出行是有送别之事发生,但重点不在“送别”上。此二词用在此处,恐有不当之嫌。另下联起句“波澜壮阔”,二句的“清流”与之是否冲突?
2、作者:戴高峰
丝路为宣,泼彩挥毫,描红国梦千屏画;
爱心当子,排兵布阵,走好人生一局棋。
浅评:此联以“发展丝路战略”和“棋局观”为两条主线成联,遣词较好,选材得当,修辞丰富。上联把丝路事业比作一张白纸,也比作一个美好的梦想,任由中华健儿为其添色畅写。下联把人生如下棋的理念融入联语中,“爱心当子”句有特色。此联的缺憾之处是未能把棋局观与一带一路有机地融合起来,上下联关联稍差。另下联的句势比上联的句势显弱。
3、作者:庄德同
方圆通胜境,取乐棋中,堪称智者;
路带隐商机,置身局内,便是赢家。
浅评:上联言棋道,下联述“丝路”,布局谋篇得法。联语精警雅朴,言理深刻。全联能从棋局观入手,将一带一路战略有机融合,作手已具联家气象。此联与上面一些联有同一毛病,立意上拘泥于输赢,未能悟出和棋才是棋道的高境界,共赢才是世界发展的主潮流的道理。
4、作者:杨轩
中华开大局,世界为枰,博弈风云称圣手;
丝路启新元,文明织锦,通连欧亚壮龙图。
注释:古四音。
浅评:此联以“棋局观”和“丝路战略”为上下联各自素材成联,从宏观上赞美了中国现时的“一带一路”大战略。联语具时代气息,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对仗工稳,为一较好的时事联。
5、作者:林小然
大政归心,际会风云,放飞我辈百年梦;
中枢落子,统筹带路,盘活神州一局棋。
注:带路,指“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横跨亚欧大陆,涉及三大洲数十国,影响深远。中枢,在此指党中央。突出党中央高瞻远瞩,展示我国国家战略的精妙一着。“一朝落子,决胜千里”。
浅评:此联谋篇上以时局气候为烘托,兴引出党中央前瞻性地在世界范围行出了划时代的“一带一路”大战略妙棋。上联不着“棋”,也不着“带路”而是讲“一带一路”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是来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总纲。下联“中枢落子,统筹带路”一矢中的,叙述精准,政治性强,包容性强,并将棋文化及“一带一路”战略自然地融合进来;结语不喊政治口号,而是以艺术化了联语,赞美了一带一路大战略给我们带来的新气象,好气象。全联用语精到,不粘不滞,能扣主题。纵观此联,长处是点出一带一路的总设计师是党中央,短处是未能突出“一带一路”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要旨。
从“花都湖绿道廉政征联赛”谈实用对联的创作
实用对联,是指于社会各种场合广泛使用的题赠、张贴、悬挂的对联,其具有通俗易懂,和谐吉祥,便于宣传等特点。“廉洁花都,美丽家园”楹联征集活动所征得的获奖对联正是具备以上的特性,从而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今天,我应花都楹联学会诚意邀请,有幸借花都楹联讲堂,以一己之孔见,浅谈一下花都区此次楹联征集活动获奖作品,并以此为契机,与众方家交流和探讨一下实用对联的创作心得。有不周全之处,望在座各位方家海涵。
先看一等奖河北张家口武文宝作品:
绿道润丹青,洒几片浓阴,留于身后;
花都铺画卷,题一枚廉字,烙在心头。
此联以画画为全联的构思,上联以“前人种树,后人承荫”为立意,先把花都湖绿道五颜六色的花木比作画画时的颜料为起,继而以成片树阴为具象生发,抒发赞美花都人民建造花都湖是一件福荫子孙万代的好事的情怀。下联以谨守廉心为立意,将谨守清廉的操守诗意化如画画时的落款。起句先把花都风光比作一幅美丽的画卷,接着把花都时尚清廉的风气比拟为一枚画家的廉字印章,钤在画上,也钤入人心。联语不枝不蔓,一气呵成。整联的可取之处是状景倡廉,有讴有警。不足之处是:布局上,上下联均以画画相关的词类开笔,难以拓宽胸次。行文上,上比一二分句间逻辑关系不紧,二三分句间跳跃大。遣词上,“身后”一词在此语境中是人死后之意,欠祥和,不够雅正。“题”字用得不够专业,不如“钤”更熨帖。对仗上,上下联首句属形对或宽对,非工对。一是在此句语境中,“丹青”为并列结构词组,“画卷”是偏正结构词组,结构失对,古人称之为二物对一物的三脚对或跛脚对。二是上联“润丹青”是状语后置,解为“以丹青润”,属偏正短语,下联“铺画卷”为述宾短语,按现代汉语语法判定是结构失对。但这种形对实不对的对仗法,在古联中使用的频率颇高,个人拙见,此法应该得到广泛承认。
分析此联,可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存在就是真理”来总结。它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肯定有其吸引评委眼球的亮点。存在归存在,我们在实用对联,尤其是征联创作中,应该尽量做到对仗工稳,用词雅正。比如我在评审高州东方新城征联的时候,就碰到用词不够雅正而落选的作品。如某作者步水桥联曰:
纳跬步深知水冷;
上危楼顿悟天高。
此联之“危楼”古语虽解作“高楼”,但现时的新解有“危险的楼房”之义,不利于楼盘的推销。
二等奖湖南长沙周永红作品:
意属岭南,犹忆悬鱼听竹雨;
心驰湖上,还来放鹤揽梅风。
此联以状景言情谋篇,以一岸一湖为两条主线布局。联语蕴藉高古,清新典雅,全联不着一廉字而言廉,是一副文学艺术鉴赏价值较高的佳作。上联以神往岭南(花都)为起,继而引出于花都湖竹林中听雨思“悬鱼”为结。“悬鱼”即为“羊续悬鱼”,说的是东汉时期南阳郡守羊续拒贿的清廉故事。下联将游心置之湖上,暗用宋朝时期隐士林逋不随俗流,归隐西湖孤山放鹤植梅典故,表达一种物我两忘的清高情怀。此联不足之处是“悬鱼”与“听竹雨”两个本不相关的具象连成一起使用,未免有凑合之嫌。倒不如“听澍雨”、“听泽雨”之类词语熨贴无痕。“澎雨、泽雨”等具象,与“悬鱼”典虽没关系,但因其有“清政明策”的意象而扯上了关系。下联林逋西湖隐居典,阐述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欠一股花都人民造湖植荫,奋发向上的雄浑之气。此联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我们赏读借鉴此联时,应该赏其清新典丽,切合题旨之优,避其欠花都湖特色,放诸四海之皆准之不足。
二等奖江苏扬州卜用可作品:
望绿道环湖,荫正庇人思召伯;
听碧波拍岸,声如掷砚想包公。
此联以花都湖周围景物为描写对象来布局,以叙议结合的手法成联。谋篇上,选取了中国古代两个清廉的典型人事来达题旨,亦是一副不着廉字而言廉的好联。上联起句从视觉入笔,以花都湖绿荫环绕之清新景色为起,继而很自然地化用“甘棠遗爱”典,而达以景寓廉的目的。下联作手将触手转到听觉上,从花都湖碧波荡漾的水声中联想到当年包公“端州掷砚”典故,承转自然。全联布局合理,行文流畅,环环相扣,生发自如,思想积极,主题突显,足见作手匠心。个人看法。该联属此次获奖作品中的佼佼者。若论从鸡蛋里挑骨头,此联的副词“正”与动词“如”词性失对,“荫正庇人”与“声如掷砚”结构失对,属硬伤(古汉语语法称虚字“正”与实字“如”失对)。基于这点,作者卜用可曾与在下交流其看法,她观点认为,如是介词,属虚字,虚字的对仗从宽,并引“字面对”来强调对仗的成立。个人认为,“声如掷砚”之“如”在此语境中应解为“好像”,短语的意思是:声音好象(当年包公)掷砚(入水的)声音。因而“如”是谓语,动词性的。“掷砚”属谓词性宾语,也可说是述宾短语作“如”的宾语。从古汉语的字面对来看,“如”与“正”也是失对的,实字不能对虚字。若将“如”改为“犹”,保留了“好像”的意义,而且可以借“犹”的副词性质与“正”形成借对,未尝不可。
说到字面对,在此我们不妨展开谈一下。古人的字面对,是一种非常讲究的小类工对。大的首先要做到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小的要做到同类相对,尤其是名词相对,要做到小类工对。如清末孝廉邹戴尧题郢中会馆联:
曲中白雪;
直上青云。
“曲”对“直”,“中”对“上”,“白”对“青”,“雪”对“云”,字字小类对仗,可谓工巧且别出心裁。再如此次花都征联江西南昌张绍斌的优秀奖作品之中的“湖山坦荡其怀”与“天地太平之像”也是工巧的字面对仗。
我们在做对联学问时,只有做到深化到概念层次去了解楹联理论,才能更好指导我们赏读和写作。若敷衍行事,采取玩玩看的态度,结果是累己误人。曾经有一联家跟鄙人谈论对仗时,其论调为“古人作联时对仗很宽,能做到大体对仗就行了,我们今人是自设樊篱”,并且枚举杭州春淙亭联为例:
泉水在山清,听天籁淙淙,到此且停双不借;
烟岚随地好,问尘寰扰扰,几人来作小游仙。
他认为,此联的“双不借”和“小游仙”连字面对都不是,词性也不同,只是结构上大体相似。其实这是一个没去细究而发生的错误。若“双不借”是动词,联义会很费解,所以细微者自然会去细究“双不借”的真正含义。这里的“不借”古时是指麻面的草鞋,“双不借”字面义即是一双草鞋,在此联中是局部特征代整体的借代手法,指游者的脚。本不可工对的词,由于发生了转义,脚与仙同属形体类名词,便可成对。此联作者堪称对仗能手。
三等奖广东广州邓静宜作品:
林秀湖宽,绿道绿阴追绿韵;
花香鸟语,清风清境合清游。
此联以浓彩描绘花都湖美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绿荫环水,鸟语花香的风景画。并能以“清风”为具象寓廉,既达到了宣传花都湖的目的,也拈了廉政的主题,是一副实用性较强的景区宣传联语。上联重复使用“绿”字,下联重复使用“清”字,皆为联之眼字,让人读之即可明白主题所指。在对联创作中,重复使用同一字词,加重语气来强调作手所需表达的意境,也是一种的常见修辞手法。此联不足之处,一是遣词上,“清境”一词用得不是十分稳当,“清境”在此联语境中固然不能牵强地解作道家玉清、上清、太清等“三清境”中的清境,应属作者临时组合的生造词,可理解为清雅、清静之地。“清境”在此语境中应指整个花都湖景区,是对所有花都湖景物的概括,与林、湖、花、鸟、绿道、绿阴、清风等存在包容关系,外延和内涵不能对等,因而清境一词应改用其他与清风等具体景物地位对等的词素。二是谋篇布局上,上下联的两条主线或说切入角度不清晰。
三等奖山西朔州杨怀胜作品:
问何人将秀色皴匀,开岭南画本;
待明月把清辉洒满,赏梦里花都。
此联行文用语熨贴自然,句子单边环环相扣,尤其是上联以水墨画技法“皴”融入联中,使岭南画本增色不少。在表达主题上,能以明月、清辉等一些光明、洁白意象来寓廉政。此联不足之处是下联“待”字可用得不好,仅表达了对建设廉洁美好花都的寄望,可谓是自设樊篱,为“赏梦里花都”增加了不必要的条件。
三等奖广东广州邝丽梅作品:
登此处湖山,乐明月一怀,清风两袖;
醉斯间景色,喜花开七彩,鸟语四时。
此联以游者角度入笔,以游览过程中的视觉和感觉两条主线分上下联布局,借游怀来状景言廉,联语平实而有诗意,是一副理想的景区宣传楹联。联语上比以登临花都湖景区为起,继而以乐“明月”、“清风”等具象生发出热爱花都湖景色的情怀,并以明月、清风的清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清明景象的向往。联语的下比则是以陶醉其间的切身感受,向读者展示一幅景区美好的画图。不足之处是上联“登”引领不了湖与山,“登”隐有向上的趋势,因而“登湖”这说法不是很适合汉语习惯,如改用“临”可以更好些。
三等奖辽宁朝阳笪德民作品:
是谁依山造绿?将万米长廊,铺成画境;
看我于水植莲,让一湖异馥,弥散花都。
此联采用典型的散文句式,谋篇上通过花都湖景色的烘托,突出花都植被造湖,廉风馥郁的良好社会风气。此联对联艺术程度较高,分别采用了反诘、用数、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美化语句,全联洋溢着的跳动的音符,是一幅动感的图画。只是此联存在一个当今联界争议的问题,即首句非领字句,“谁”与“山”,“我”与“水”平仄失替,属硬伤。依鄙人陋见,判断领字,要从领字的概念去分析,领字最明显的特征是统领或引领作用,其所引领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位对等、结构相似的词组或短语。而此联的“依山造绿”和“于水植莲”显然不符合此特征:“依山”和“于水”分别是谓语动词“造”和“植”的位置状语,地位显然不对等,若是“铺红造绿”和“栽竹植莲”,则“是谁”和“看我”可被视为二字领。现在有不少联家把散文句式(相对于律句或骈句而言)中的一个意节与领字混为一谈,是联界一危险的现象。如杭州云栖寺联: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这种散文句,并不是领字句,其句子节奏按意节来划分。按康斯馨先生《对联格律意节说》所述,“剪”和“留”为单个动词,不能单独形成一个意节,因而其意节点上联为“岭、云、衲”,下联为“窗、月、经”,很好地完成了当句交替和上下平仄对仗。按意节概念,“剪、半”“留、一”等位置非节奏点,平仄是可以不拘的。但我们不能把这种句式当成领字句。话说回来,此联如将“是谁”与“看我”对调一下位置,即符合了联律,又保持了联的原意和语感,不是很好么?鄙人不明作者为何非得如此造句。
优秀奖福建三明翁景星作品:
一轮明月临湖上;
千里清风度岭南。
联语简洁而练达,富有诗意,切合题旨,不失为一副好联。
优秀奖湖北武汉李家桥作品:
碧水一湖,印月犹如明镜照;
清风十里,听涛恰似警钟鸣。
联语明快,既能运用了具象生发来状景,又从景色描写的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明镜高悬”“警钟长鸣”等精警意境的陈述,深化了廉政主题,可谓匠心独运。
优秀奖浙江杭州何智勇作品:
多贪点水色山光,身心有益;
漫送来花香鸟语,取用何妨?
此联一“贪”一“送”用得活,见匠心。作者巧妙地利用灰谐的联语,劝谏贪墨者和行贿者,莫利欲熏心!。
优秀奖安徽铜陵周广征作品:
山色湖光,一路和风盈绿道;
梅香竹影,四时清气沛花都。
此联形容词“沛”活用为动词用得有亮点,“花”对“绿”稍宽。
优秀奖广东广州邝丽梅作品:
四时地绿天蓝,明月清风开画卷;
一路花迎鸟送,客情乡梦醉湖山。
此联前后分句关联紧密,有生有发。下联尤见出色,将花鸟予以人性化,一迎一送,人情味十足,令读者有宾至如归之感。此联虽有“画卷”与“湖山”属三脚对之瑕疵,但较之其他获奖联作,算是一副颇具特色的佳作。
优秀奖广东广州许育群作品:
观山水,听林泉,顿时劲气从身溢;
亲自然,行正道,是处清风拂面来。
此联上联稍觉粗糙,一是林泉与水意象重复,二是前两分句是一种恬闲的心境描述,后句却突然冒一股“劲气”出来,与之格格不入。下联则见出色,“亲自然,行正道”用得十分好,而且“行正道”是双关语,即把花都湖绿道比作充满清风的正道,又将正确为人处世的意思的表达了出来。
优秀奖江西南昌张绍斌作品:
守住清廉,若湖山坦荡其怀,民皆慕也;
伸张正义,护天地太平之象,梦自圆哉。
此联辞令为文言文,联语以议论为主,直言廉政之事,虽及征联廉政主题及有辞藻方面的特色,但离开了花都湖这个载体,有失征联初衷。个人窃以为用于在花都湖风景区不甚适合。
优秀奖福建福州李可盛作品:
流奔足下,脉接廉泉,水经绿道无穷碧;
德植心中,城凝正气,月出花都别样清。
此联总体联语鲜活,联想丰富,诗情荡漾,立意高古。其中“脉接廉泉”“德植心中”“月出花都别样清”等句可圈可点。不足之处为上联结句的“经”字不够精准,若改用“环”、“分”等字词更好些。
词评
蝶恋花
暮蔼渐沉云骤漫,最怕凭窗,惯看秋风卷。水逝无痕踪逝散,月残菊瘦星光淡。
晨晓梳妆脂粉懒,撩动心愁,消瘦娥眉攒。今日欲寻年少面,却将幽怨填词遣
浅评:词以秋日暮晓时间为序,分上下两阕描写闺妇之怨。
上阕以秋暮时分云霭沉沉的意象铺垫作起,向读者交待了主人翁一种沉闷的心情。“最怕凭窗,惯看秋风卷”句,隐约地描写了主人翁孤独无凭,无奈与秋风为伴的心态。“水逝无痕踪迹散,月残菊瘦星光淡”句,典型地用了状景寓情的春秋笔法,将主人翁年华逝去,容颜渐老的情形用以“水逝”“月残”“菊瘦”等具象生发感叹,愁,不言而生。
下阕由上阕的景物写意描写转入主人翁动作、心态的细腻工笔描写。其以晨起对镜懒梳妆为引,反用了“女为悦己者容”之意,更突显了人物的孤单。接着,作手以凄婉的笔墨,点出了主人翁娥眉紧锁的浓愁。“今日欲寻年少面,却将幽怨填词遣”作结,表达了主人翁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也道出了现时人老楼空的闺怨。
通篇看来多有可读之处,但亦有几处略感不足,一是下阕之“攒”字有出韵(古词韵)之嫌,二是词的下阕以“却将幽怨填词遣”作结,除略显词白意穷之外,更是未能起到总理全篇,升华主题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