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古镇,藏在岁月深处的暗香

崇仁古镇在嵊州之西,背倚五龙山,长善溪穿镇而过。崇仁的历史至少已有多年。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

崇仁,是一座尚未商业开发的幽静江南古镇。原汁原味地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古镇规模宏大,总面积达30公顷,其中精华区域面积3公顷。崇仁古建筑数量众多,从明、清至民国序列完整,类型丰富。

崇仁的明清建筑多为封闭式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其屋脊、出檐、马头墙有砖雕装饰,气势雄伟,典雅庄重。

砖雕堆塑,数量之多、工艺之精、构思之巧妙,堪称一绝。

崇仁古建筑的石材多取于村北五里许的石宕,石雕玲珑剔透,凸显石匠雕刻的功夫不凡。

木雕是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几乎每家台门室内的窗、侧屋的门、屋檐下的牛腿都是做工精巧,雕刻有人物传奇、花卉鸟兽等,艺术题材丰富。

典型的百鹿台门的檩有99只姿态不同的鹿,加上道地中央石子嵌成的一只鹿,上下呼应,总共有一百只鹿。

屋梁还有难得一见的燕子窝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早年代的壁柜。

现存崇仁最有特色的台门建筑群——五联台门系明晚期开始建造,至清代中期全部完工,以敬承书屋为中心,大夫第台门、樵溪台门、老屋台门、静轩台门、云和台门、翰平台门环列四周,总面积达平方米,各建筑既独立成院,底层又有边门、楼上有过街楼与邻院相通。每家人虽分居分炊,却往来方便密切,仍如一家,因此称为“五联台门”。反映了孝义睦族的义门精神,是崇仁义门裘氏特有的宗族血缘关系的物化。

耕作是农业社会许多家族的持家之本,在裘氏家族,除了耕作,读书入仕被看作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在这种“耕读传家”传统家族文化的熏陶下,裘氏后裔人才辈出,科第不绝。自宋至清,有敕命、敕书、诰命等三十余道,仕官人,其中宋代乡员2人、明清两代进士4人、文武举人37人、秀才人。虽然我们没有找到前人受敕之物,可是我们从门窗的雕刻中还是看到了种种蛛丝马迹。

有幸在大夫第见到了一位画家。他住在城里,今天携妻子回到老家,刚刚打开房门,顾不上洗刷整理,拿出笔墨,面对墙上的父母相框先作起画来。他说:“难得与先人照照面,通通灵气。”让人听了,眼框一阵的酸——

提起越剧的发展史,不能不提及位于崇仁古镇的玉山公祠。玉山公祠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年),是崇仁规模最大、建筑最精、保存最好的宗祠建筑。玉山公祠整组建筑雕刻精美,尤其是戏台,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古戏台建筑中的典范之作。后来,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著名越剧艺人周宝奎、筱丹桂、张茵等都曾在此登台演出。崇仁还是著名的围棋之乡,清末有“崇仁五虎”,近代有“新五虎”,建国后又冒出“小五虎”,可谓高手辈出,战绩显赫。著名棋手马晓春祖籍崇仁,其启蒙老师亦是崇仁人。

崇仁古镇内还有古井51口,加上几处布局均衡的池塘,形成了完备、合理的消防系统。

晚清民国,崇仁还是浙东经济发达的一个古镇,20世纪三十年代时,资产10万以上的丝厂、茶厂、布厂不下十几家,有浙东小上海之称。难能可贵的是,抗日战争时,由于崇仁未遭日寇破坏,经济繁荣,商号林立,商铺、药店、邮局、染坊、酒肆、赌场、当铺等一应俱全;更出现了代表地方权利高度自治的权利机构——法院和警署,这在国内乡镇一级的权利机构设置历史中尚不多见。

崇仁是嵊州紫砂工艺品的主要产地,到了崇仁别忘品尝很有名气的陈氏炖鸭,还可以买点溪滩榨面、西青豆腐皮、桂岩雾尖茶叶、笋晒花生米、竹器等当地土特产品。

古镇里,已经不多住户,更少见青壮年,留守的大多是些老人。

天气终于放晴,把去年收割的晚稻再凉晒凉晒。

百鹿台门的女主人细细向我们诉说台门的历史,身形总是忙碌不停。

街上,老伯腿脚不便,向我们介绍崇仁的过去,指点游览路径。

老奶奶热情地让我品尝她的笋干。

朝北台门的主人正在修剪门口的绿树。

老翁口齿不清,估计身患了中伤。

阿婆有些害羞,躲在门后,不让拍照。还是让我偷拍到了一张,嘿嘿。

虽然满头银丝,可满脸红润,身手麻利。

这群老人坚守着老屋,打理着老屋,有他们在就有老屋在。他们就象是这座碑亭,是这座古镇的标志,是这座古镇的承载者和守望者。

岁月随时光流逝。

庆幸传统在继承光大。

来源:嵊州文艺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gr/6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