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念佛法门何谓大智慧何谓大丈夫

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

第三讲

讲题:《劝修念佛法门》第三讲

主讲:上修下正法师

地点:江西崇仁县地藏寺

时间:年

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佛正法菩萨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好,大家请放掌。

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以后,他就认为所有的这个诵经、学教理、开智慧、断烦恼都没有必要了,只要一部经、一句阿弥陀佛,直接往生极乐世界,就阿弥陀佛了,就圆满了。他把极乐世界当成什么?当成终点了。这样子一来,其实对净土法门,他只说出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要点他没把它说出来,这样就把整个很圆满的一个净土宗、很圆满的一个成佛的法门,被他给带偏了,这整个都搞偏掉了,搞垮掉了。

为什么那个本愿法门在我们中国一直遭到抵制?因为这三句话当中,他只是听懂了前面一句话,就是说“只要你有真的信、真的愿,无论是阿猫阿狗,有智慧没智慧,都可以往生,佛愿是平等的”。他只听懂了这一句话,他没听懂还有一句话--品位高低由持名功夫之深浅。第二句话不懂,第三句话不提,三句话他只讲一句话,结果整个法门就被他搞偏掉了,所以变成了什么?变成我们现在大家批判的邪教,称之为邪教。他完全把佛的意思搞颠倒了,把整个净土法门这圆满的法门搞偏掉了。所以这个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像印光大师、像蕅益大师、像其他历代的祖师,他们在这个方面说得是非常的圆满,说得是非常的全面。他们不会说一件事情,比如说一本书有里面有外面,他不会只说这边不说那边,是不是?他会前前后后全都圆满地说出来。所以呢,我们在听课的时候,我们要有这个概念,也要有这种思维。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以期速圆佛果。”为什么速圆佛果?因为极乐世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它是一所法界大学,在里面的老师都是等觉菩萨,都是十方诸佛,他们给我们做校友。跟我们一起学习的道友、师兄弟,都是诸上善人,全都是初地菩萨二地菩萨,或者只有纯善的善人在一起。

然后我们所说的这个环境,这个教学环境那是没得说的。为什么?它是法界为性。在一个小草里面,你可以看到十方法界所有的事物,在一个小草里面你可以看得到。在一棵大树里面,你可以看到十方世界,比如娑婆世界有人发菩提心了,像一个视频一样的,就在里面显现出来。

你想看阿閦佛国,这个视频里面显现出来,就像我们开遥控一样的,一看很清楚。任何一个世界只要你想看,它这个大树里面像视频一样全都显现出来。哪个佛跟哪个菩萨说什么法,比如说,你说我想听一下阿閦佛在跟哪尊菩萨说什么法,你一合掌一祈请,那个树里面就显出阿閦佛国正在跟哪个菩萨在讲什么经,在听什么法。所以这个太殊胜了,它任何的一棵草,一块金砖,地上一朵花,任何一个东西,它跟十方法界都是融通无碍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全息的,就任何一点它都是整体的,任何一点当中,它跟十方法界整个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极乐世界是这样的殊胜!如果到了这样的环境当中,人家说就是牛都会变成大智者,不要说人了,是不是?因为这个境界太殊胜了。

所以为什么到了极乐世界决定成佛?你没有退啊。法身大士为什么也要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到了那里跟诸上善人在一起,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它是法界为性,跟十方法界融通无碍,你往生极乐世界,等于往生了所有的佛的世界。

为什么说我们诵《药师经》,不求往生药师佛的东方净琉璃世界呢?因为往生了极乐世界就等于也往生了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为什么?因为你在极乐世界,任何的一法当中,你都可以完全……你自己想去供养药师佛,想听他说法,你不要离开极乐世界,只要待在极乐世界,你向一根草一看也可以看得到,一棵树一看也看得到,一颗花一看也看得到,向空中一看也看得到。为什么?它是融通无碍的。

那你说:“唉呀,我要往生兜率内院跟着弥勒菩萨,将来龙华三会普度众生,我们跟着他一起出来,就像释迦牟尼佛身边的文殊、普贤、舍利弗、目犍连这十大弟子一样的,也跟着弥勒菩萨下来普度众生,可不可以啊?”也可以。极乐世界它是法界为性,兜率内院在哪里?也在那里啊。你不用离开极乐世界,其实你当下就可以在弥勒菩萨面前,可以跟他修行,可以跟他学习。大家诵普贤行愿品,说往生极乐世界已,见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是吧?所以弥勒菩萨也是在极乐世界啊。

所以,见到阿弥陀佛等于见到十方所有的诸佛,往生到极乐世界等于往生到所有诸佛的世界,你说这个境界有多殊胜?那你还在求什么?你说我要到文殊菩萨妙喜世界,你到了极乐世界也等于到了妙喜世界一样。你想一想,往生一尊佛的净土就等于是往生了十方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一尊佛就等于见到了十方诸佛。

因为十方诸佛都可以在极乐世界显现,在极乐世界里面,可以看到十方诸佛说法讲经,度化众生,各种的情形都非常清楚。

所以千经万论,在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么多的经典当中,大半的大乘经典,或者有的专门讲极乐世界的,比如说净土三经。还有兼带讲极乐世界的,像莲池大师就整理出十六部,就是讲净土法门的,讲西方极乐世界、劝大家往生的,就十六部。那其中带着一句两句、三句四句的,到处都是,随便一翻可以翻出几百部出来。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告诉我们去往生琉璃光世界呢?不告诉往生其他世界呢?其他诸佛的净土他是顺带说一下,不详细地说,为什么?这就是缘分。别的世界有没有跟阿弥陀佛一样好的?也有。你看《首楞严三昧经》,他说释迦牟尼佛那个净土跟极乐世界一样的。我们诵《药师经》,药师如来的净土跟极乐世界一样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导我们往生他那个世界,而引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呢?因为阿弥陀佛跟我们娑婆世界缘分最深,所以说呢,他就能够帮你。

就像打个比方来说,你的亲戚当中,你去借钱,那崇仁城里有钱的人多了,几百个、几十个亿的都有,你为什么不向他借钱?你不认得他,你跟他没有交情,他虽然很有钱,他不会借给你,是不是?你向一个只有几万块钱存款的人借钱,为什么他会借给你?因为他跟你有亲戚关系,他跟你关系好,你一问他就会借给你。为什么?这就是缘分。

所以说从功德上来说,每尊佛的功德都是平等的。从佛的别愿上来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创立的这个极乐世界,那么别的诸佛有没有跟这个世界一样清净的?也有。那为什么我们不求生别的佛的世界,只求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因为我们多生多世就跟他结下很深的缘分,这个就是一种缘分。

我们汉传佛教四大菩萨,那难道十方法界当中只有四大菩萨吗?菩萨无量无边,为什么我们大家只会念观世音、念地藏王、念文殊菩萨?因为他跟我们这个世界有缘,有缘的话你听到就亲,就会很亲热,一听他的名字你就生欢喜。如果缘分很浅的话,你说他再有功德再怎么样,他有功德是他的事,关我什么事,是不是?你就生不起这种信心,生不起这种亲热、亲切的感觉,就是这样。

一个是缘分深,第二个方面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介绍的佛太多了,那众生的心就会很乱。比如说,“我到底去东方好还是西方好呢?南方好还是北方好呢?阿弥陀佛好还是阿閦佛好呢?宝生佛国好还是妙喜佛国好呢?”你就会选择题a、b、c、d、e、f、g……你天天在做选择题,你的心就会很乱。

如果他给你一个硬性规定就是极乐世界,那你就断了后路,不想了,是不是?“我没有选择,我就去这里。”你的心就能够归到一处。所以说一代时教,处处宣讲极乐世界,处处宣讲净土法门,意义就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好好去体会它。

印光大师说,如果我们真正的能够以华严海会十大愿王为依凭,往生极乐世界,这种人叫什么?叫大智慧,叫大丈夫。

真正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是大智慧啊!为什么大智慧?无量劫的生死,无量劫的烦恼,无数亿的轮回,就在你短短的几十年当中,就把它了结了,彻底地把我们生死的根本、痛苦的根本、烦恼的根本,一刀两断。然后接下来,我们就是无量劫无量劫的这种快乐,这种广大的法喜,你说这个多划得来。

如果你会做这笔生意,那你真是会做生意。这个东西你能抓得住,你能够有取舍,那你真的有智慧。你想一想,人生一百年,你再怎么当皇帝,你坐拥江山再怎么样,你也只是一百年,一百年过后怎么办?你还是要进入轮回。那极乐世界呢,你只是苦了这么几十年,娑婆世界再苦就苦几十年,一旦阿弥陀佛把你接走了以后,到了极乐世界,你的苦难终结了,接下来是无限的欢喜享受,是不是?一劳永逸。所以这个生意最做得来,做生意要这样去做,这个叫会做生意。看问题会这样去分析,这叫有大智慧,真正的有大智慧。

那为什么叫大丈夫呢?大丈夫能够直下承当。就是会看大问题,在大是大非、重大决策面前,你能够当机立断。不会说畏畏缩缩、首鼠两端,“唉呀去还是不去?做还是不做?往生还是不求往生啊?”拿不定主意,进进退退、进进退退,优柔寡断。大丈夫是什么?大丈夫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斩钉截铁,做就是做,去就是去,没有第二句话,一言九鼎,一锤定音,这叫大丈夫。

我们世间的英雄豪杰都是这样子,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巴掌一拍,“定了!就这样子。”是不是?哪怕前途再艰难,去了就去了,冲出去就冲出去。不是说拍了巴掌又说:“这个事情太难搞了,还是算了吧。”这种人是干不了事的,在世间来说这种叫小人,他做不了事情,叫什么?叫“一涨一退山溪水,一反一复小人心”。

山里面那个水是什么?它涨水很快,下几天雨,一下子就山洪暴发,“哇啦哇啦”往上面涨。过两天一停雨,水又没有了。它那个水要大,也很快,下几天雨,水就大了。水要小也很容易,天晴了十天半个月就没水了。所以山溪里面的水,它涨也快,退也快。

那个小人物--这个小人呢是说小人物,不是说阴险小人,不是这种小人。就是小人物做事情易反易复,今天说:“好,可以噢,我答应你,这个事情就这么做。”过两天就翻脸了,主意又变了。然后过两天又发心:“哦哦,好好,可以可以。”过两天又没有了,又没有下文了。这个是小人物,做不了大事,他是这样子。真正的大丈夫是一拍掌,“定了!”就定了。

所以印光大师说,真正能够求往生极乐世界,真正想一生成佛,能够抉择这样的一个方便的法门,这就是大智慧。他知道什么叫难行道,知道什么叫易行道。就像我们前面打个比方一样的,你现在去北京,你走路去,要走半年、走几个月。你坐个飞机去,半天就到了,是不是?你不选择坐飞机,你选择走路,那有什么办法?

在这里你自己会作出选择,你现在贪图这几十年的快乐风光、威风,然后到地狱里面去受一劫阿鼻地狱的苦,然后又变成饿鬼畜生,在不停地转不停地转。那你想一想,贪了一瞬间的快乐,遭受长劫的痛苦,你说这种人有没有智慧?决定是没有智慧的!

前一段时间,有个居士过来,坐在这里聊天,我们也提到这个问题。他说看问题,西方哲学看问题是从终点看起点,就是人站在死亡这个角度,比如说我想到我现在要死了,那么我在拷问我的灵魂,拷问我的内心,我觉得这一辈子当中,什么事情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比如说我现在就要死了,对我来说什么东西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能够凸显我人生生存的价值。

要拷问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的灵魂,你考问清楚了以后,然后我们在日常生活过日子,你就知道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要坚持做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这样子,这就是人生的意义,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但是我们中国儒家的教育讲的是什么?上面有祖宗,中间有自己,下面有儿孙。考虑问题不要给老祖宗蒙羞,不要自己一事无成,不要让自己儿女抬不起头来,是不是?你考虑到祖宗也要光荣,自己也要有名望、也要自在光显,那下面的儿孙也要发达、也要繁荣、也要有面子、有荣耀。不然人家提起说,你父亲是谁,母亲是谁谁谁,脸都红的,不敢说,是吧?

就像秦桧一样,人家说“人到宋后讳姓秦”。到了宋朝以后,自从岳飞去世以后,所有姓秦的人,人家问他姓什么,他都不好意思说。为什么?因为出了个大坏蛋叫秦桧,是不是?他害死了岳飞。但是如果问你是姓什么?姓岳。“哎呀,岳飞、岳王爷,你的祖上不是岳飞吧?”你就觉得很光荣,是不是?如果人家问:“那你是不是姓秦的?你祖上不是秦桧吧?”就觉得没有面子。

如果有三代人的这种眼光--祖宗、自己、儿孙,有三代人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这个人生,去看待我们这个社会,去处理我们的一些事情,你这个人就会变得非常的通达,心胸非常的开阔,很多人生的是非得失都可以云淡风轻,可以看得很清楚。

如果是按照我们佛教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眼光去看问题,生命之流是无限的,就像长江大海,我们一生一世的是非得失,就像大海里升起的一朵浪花,一冒起来马上就消失了。如果我们能以三世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一世,我们这一世算什么?你成功了,真的成功吗?你失败了,真的失败吗?成功了也不算成功,失败了也不算失败,所以心里很平衡、很舒坦、很自在。

那最怕的是什么呢?不会站在终点看起点,不会站在三代人看我们这一代人,不会站在三世眼光看我们这一世。而是就看眼前的一时一世,这就非常可怕。过去的人说:“火烧眉毛,且顾眼下。”这个火烧到眉毛里面来了,还说没事,眼睛还没受伤呢,没有事情。就是这样子,只看到眼前。中国人骂人叫“鼠目寸光”,像那个老鼠一样,它只看到眼前一寸长的地方,目光短浅,只看一时一世,不会看到无量世,不会看到三世。所以最可怕的就是这种。

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会看三世,每个人都会站在终点看问题,这种人就会有智慧,这种人就会有慈悲,这种人就会有普度众生、为人民服务的心胸与情怀。如果都是看眼前一时一世,那全是坏人,没有一个好人。为什么?如果明天死了,活着无所谓,我现在痛快就行了,是吧?如果这样子,那什么事做不出来?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也就根本谈不上有任何的道德约束。

所以世间的圣人,像孔子他们看问题,他们是看三代的。像西方的哲学家是看一生一世的,站在终点看起点。像我们佛教是站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生命之流,来看待我们这一世的人生。所以这样他们都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慈悲,心胸都非常得开阔。那世间的一般作奸犯科的那些大恶人、那些大坏蛋都是什么?都是看眼前的一时一世。所以这个是很可怕很可怕的。

所以智慧从哪里来?就从你的见解当中来。为什么说信净土法门有大智慧呢?因为他会做生意,他会做决断。为什么他是大丈夫呢?大是大非他看得很清楚,他不会围绕着蝇头小利、不会为了眼前一点点利益而迷失了自己,所以这叫大丈夫啊。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gr/5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