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寻找德清县20个传统特色村落之龙胜村

龙胜村

德清拥有一个辉煌的身份――“瓷之源”(中国瓷器发源地)。德清是商周时期最大的制瓷中心,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而龙胜村是发现德清原始瓷窑址的集中分布区。

1本期传统村落专题,我们将带大家去阜溪街道的龙胜村,鉴赏下原始瓷艺术……基本概况

龙胜村,东与砂村村相邻,南与龙山村交界,西靠郭肇村,北为湖州市埭溪镇,杭宁高铁从村东侧穿过。龙胜村村域面积为1.52平方公里,下辖10个自然村。

整体风貌

龙胜村是德清原始瓷窑址的集中分布区,村落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各个村落被山体、水系和道路分割开来,但错落之间又衔接紧密,整个村子水系肌理完整,周围绿化环境优良,村落形态呈“几”字型的格局,布局较为合理。整个村庄以丘陵、缓坡、谷地、水面和田园为主要特征,体现了典型的生态村庄特色。

村落选址与周边山水格局保持较好的契合关系,传统布局保存较为完整,空间肌理清晰。

从村落的总体布局看,山峦是溪水的骨架,溪水是村落的血脉。村落保留了部分历史风貌建筑,体现了粉墙黛瓦的水乡传统建筑风韵。房屋群落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村落顺溪水和道路走向展开,形成优美的村落风貌。

历史沿革

龙胜村唐时属崇仁乡,宋代为崇仁乡社桥里,明时为太原乡十七都,清时为北乡十七都下管一保二、三、四庄、六庄、十七都下管二保一、二庄等,民国三十年时为长安区陇山乡,民国三十四年为安仁乡六保,下辖甲若干。解放初期为武康县三桥区龙山乡龙胜村,年农业合作化时,为武康县龙山乡前丰、前进高级农业合作社。年人民公社化,龙山乡合并为三桥公社,为三桥公社龙胜、漾口生产队。年调整社队规模,原龙山乡从三桥公社划出,成立龙山公社,为龙山公社龙胜大队、漾口大队。年恢复乡镇建制,为龙胜、漾口村,年龙山乡并入洛舍镇,年9月龙胜村与漾口村合并为龙胜村。年11月由洛舍镇划归武康镇管辖,为武康镇龙胜村至今。年起,经行政区划调整,龙胜村划入阜溪街道。

保护建筑

龙胜村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44处。类别涵盖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和近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四大类。

古建筑——

社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经济开发区龙胜村社桥自然村,系五孔石梁桥,呈东北至西南向,整桥用武康石砌筑。桥面直线距离42.00米,桥面宽2.80米,桥高6.40米,中孔跨度6.10米,次孔跨度5.10米,再次孔跨度4.00米。南侧桥面为三条石并列平铺,东侧桥面为二条石并列中间横铺小石板结构,桥梁两端坡脚有台阶8级,台阶两旁置垂带石。桥面置栏板,栏板为须弥座式,栏板间用望柱间隔,望柱仰覆莲型、方形等多种形式,桥栏尽头用抱鼓石支撑。中孔、次孔桥墩均为薄墩型,为三条纵向并列,上压长系石,长系石上刻有花卉纹样。再次孔桥墩用桥柱和金刚墙相依,金刚墙为条石错缝平砌。中孔桥柱镌有“□□□财□□□□□皇庆□年□初九日乙未重□□□□”题记,中孔桥梁两侧正中均有阳刻“重建社桥”桥名。

明嘉靖《武康县志》载:“社桥,县东北二十九里,吴王元年(元至正十六年,即年)邑人朱寿建。”清道光《武康县志》载:“社桥,明初吴王元年邑人朱寿建,北有社坛,因名。上市东西两埠之水,与兼济、吴堂诸桥来水会焉。”查“吴王元年”只有元末至正十三年张士诚起兵反元,国号大周,张士诚于元至正十六年()自称吴王,“吴王元年”应为元末,而排柱上“皇庆”题刻印证了社桥的建筑年代应为元皇庆间(-)。

该桥纪年明确,造型古朴,雕工精美,规模较大,是德清县境内较为罕见的宋元桥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古遗址——

亭子桥原始青瓷窑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始青瓷窑址位于德清县武康镇龙胜村东山自然村北亭子桥。距武洛公路10米,山体为南北走向,窑址主要分布于山体东侧,面积约平方米,采集的标本有碗、罐、插座、勾鑃残件等,器型丰富,产品类型较多,是战国时期一处非常重要的原始青瓷窑址。

该窑址于年被发现,年10月由省考古所发掘,平方米。窑址原生堆积下层为商周地层,推测为窑址是建立在商周遗址之上。此次发掘共清理龙窑8条,出土了大量原始青瓷产品,包括原始瓷日用器,仿青铜礼器和乐器三类。对研究越国贵族所用原始青瓷的烧造地点、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古墓葬——

缩头坞明墓(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缩头坞石像生位于德清县经济开发区龙胜村漾口自然村西北缩头坞山岙中。未发现墓冢,墓主也无从可考。现地表仅存石马、石翁仲各一,其余残件六个,位置已变动,分布面积约平方米。石马:太湖石质,青灰色,基本完整。长1.80米,高0.65米,头宽0.25米,配鞍。石翁仲:太湖石质,青灰色,头残,断为四块,残高1.55米,宽袖长袍,手执朝笏,系文官佣。据石像生风格推断,该墓应为明代官僚墓葬,是当时陵寝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漾口吴氏旧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吴氏旧宅位于德清县武康镇龙胜村漾口自然村路东组,民国建筑,坐北朝南。重檐硬山造二层楼屋一幢,面阔三间11.50米,进深9.10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梁架均素面,为穿斗式,系五架前后单步连前廊用五柱。前檐底层用堂门和牌板窗,二层用隔扇窗,东次间前廊已改为厨房。檐口用勾头滴水瓦,勾头瓦上印有花卉和“清”字纹饰,两侧用徽派马头墙。旧宅是村民吴阿金的父亲吴顺风所营建,吴顺风为当地有名的中医,家境殷实。吴氏旧宅具有民国时期地方宅第民居建筑特色,在当地已不多见,故有一定的保护和参考价值。

古树名木

在龙胜村姚家山居住点、施沙线公路西侧,有一株年的樟树。

保护建筑分布图环境要素分布图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清瓷文化

德清原始瓷窑址群位于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集中分布的区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由商代至战国不同时期的古窑址组成,数量多达80余处,其中9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清商周原始瓷窑址群规模大、延续时间长、保存完整,标志着中国制瓷史上的第一座高峰。是研究中国青瓷起源、中国古代科技史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德清原始瓷窑址的发现,对江浙等地古墓葬、古遗址出土的相同器物明确了产地关系,如苏南镇江、江阴、宜兴,浙江绍兴、余杭、长兴等地的同类器物。经测试,无锡鸿山战国贵族墓出土的原始青瓷礼乐器产自德清战国窑区。同时,为北方等其他地方出土的商周原始瓷的产地研究提供了参考。

德清商周原始青瓷窑址经过德清和浙江文物工作者25年的考古调查与研究,近年来古窑址的科学考古为这些古窑址及采集物提供了考古地层学、类型学上的参考依据,窑址范围清晰、地点明确、断代科学、材料真实可靠。“瓷之源”全国学术研讨会基本形成了一致的意见:“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的商周时期窑区,无论是生产时间、窑址规模、种类、数量,还是产品质量、装烧工艺等方面,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誉之为‘瓷之源’可谓实至名归。”

将美丽融入规划

让规划尽显美丽

了解德清,

从这里开始

-----德清展示馆

记得把我们的订阅号推荐给您身边的人哦--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是多少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gr/1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