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剪影武汉市十一崇仁初级中学八年级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至今历久弥新,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薪火相传守护民族文化的血脉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统筹安排下,八年级语文组分别在崇仁校区、京汉校区开展了一次“学经典用经典”仿写竞赛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精读《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核舟记》《蒹葭》《关雎》等传统经典名篇,吸收其精华,活学活用,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这里撷取几朵浪花,共同交流分享。

三叠泉记

——鄢绎阳

草木葱葱,枝叶簇蔟。缘径行,稍感清寒。俄尔雨骤,幸有密林遮蔽,尚无大碍,唯径泥泞。

片刻,渐闻涧涧水流,驻步倾听,乃泉声也。林渐稀,便得微光,从隙望,遂见溪流。泥径尽于林,疾步而去,而其流极狭,不如所闻之磅礴。矫目远眺,不可知其源,复前行。

已而,水声渐响。观之,其势急,其道宽,其量大,泉水击石之势宛若猛虎下山,威慑四方。

复行数十步,终得其源,山峰层峦叠嶂,泉水跌落起伏。汹涌清冽之水由百尺高处飞流直下,坠入其下深潭。潭水非素,乃碧蓝之色。些许飞沫飘浮于表,薄雾清烟弥散其中,似置身于仙界,无法自拔。

游梅园

——龚欣彤

辛丑牛年元月,家母有议,共往东湖梅园赏花,吾欣然应之。至梅园,游人甚多,盖皆来赏早春之色。入梅园,远望,梅似云,似粉霞,皆浮于远空之中,宛如人间仙境,美哉!

行数百步,见梅之种类,颜色多矣。宫粉梅,色淡粉,其瓣皆复瓣至重瓣,层次历历;绿萼梅,芳香馥郁,以萼绿瓣者为佳;垂枝梅,形如其名,呈下垂状,色多,有粉、红、白多色,因其势异于常类,别有一番柔美;腊梅,虽其花貌不同他类之艳丽,其花香尤为浓郁,生长之地多矣,屋外、学堂、道旁,处处可见。

严严寒冬,而梅可傲然挺立,可谓花之君子也,暮色降临,以其境过凉,须去矣。今日赏梅,予心甚悦,爱梅之深也。

忆游同济樱园

——李佳乐

早春莅临,各地樱花次第开放,便忆起二、三年前,与同窗共游同济樱园。

时方十有二,正值毕业之际。某日午休时,应邀与同窗共至同济医学院中樱园赏樱。于是欣然同往,欢笑载途。见旭日高照,树影斑驳,觉微风拂面,甚是怡人。隔绿树远望,见红桃灼灼,白樱纷纷,心向往之。至,则见石径交横,芬芳满树。其园方而正,长约二十丈有余,宽约六、七丈,中有一石塑,高可五尺许。小园绿意盎然,有喷泉、石阶、水塘之属。见春光大好,遂与同窗戏于其中。

园名为“樱园”,自然有樱数株。远观,则灿然、安然、婉然、恬然,恰似女郎倚春风。近看,则枝干交叠,繁花相接,为雾,为霭,为云、为霞。拾落英其下,但见五枚花瓣薄如蝉翼,粉中有白,白中有粉,二色相间,淑而不拘,风情独具。另有桃树,其花紧傍枝干,色丹;有玉兰树寥寥三四株,香气清芬。有友人性顽皮,单足立于塘中一石上,不慎失足坠入浅水中,观者皆大笑。其人初甚为窘迫,辄又与众人相视而笑。

樱花嫣然,而人亦悠然。余时不足,理应返程之时,便三三两两合影于树下。人花相映,引人神往。忽忆起六年前初入小学时,也曾举班共游樱园,月寒月暖,飞光飞光,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惟愿年年早春,花影依旧。

夕阳观山记

——李心悦

今有闲情雅致,缘山行,如有所思,乃忘路之远近。渐闻水声潺潺,复前行数十步,便得一溪。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吾俯身倾耳听之:溪水激石,泠泠作响,如鸣珮环。遂身陷其中,不可自拔。居无何,吾诎膝观之,其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佁然不动,或俶尔远逝,或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心悦之,乃素手入其中,欲捉之,以其身形灵巧,行动自如,未果。或藏于隙,或销于缝,或匿于叶,明灭可见。复试如此,便得鱼一。鱼亦黠矣,而顷刻擒之,止增笑耳。惟水过清冽,不可久居,乃欣然归家。

至舍,交之于母,欲其烹之,母应。已而夕阳在山,劳作完毕,父乃归家中,方入院,便闻幽香,急入户。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父拿酒取杯,倒之,既满。菜香而酒冽,父感慨道:“美酒佳肴,乃人间一大幸事,妙哉!妙哉!”吾乃提笔记之。

复真观记

——熊熙哲

从山路前行数十步,隔云雾,望牌匾,书“太子坡”,又唤“复真观”。引颈而望,竹林环合,山路蜿蜒,不可知其源.吾心奇之,遂快行欲望全景也。

既入牌匾,但见石阶连绵,青苔覆之,其势如斗折蛇形,波浪起伏;旁有朱墙随阶而上,盖九曲黄河墙也。

自阶俯瞰,山势壮丽嶙峋。因雨后初晴,山群隐于朦胧之中,明灭可见。

立观中,院落宽阔,屋舍俨然,结构缜密。其院中立一香炉,似由青铜而制,炉边云雾缭绕,盖游人为祈金榜题名而拜于此焉。四周寂静无人声,思绪随其清境而淡泊,有所沉淀。

同游者:家慈,姨母。

龟山游记

——陈可馨

沿龟山西下往前百许米,便为古琴台。台左有石狮一,门灰褐泛白,层绿瓦叠于上。榜上篆古琴台,其色金,雅中不失肃。

入门而数米既可得伯牙,于期之像,如生,若在言高山流水,相得甚欢,不禁令人忆之事,可谓知音兮!前行数十米,隔草坪,见杨柳,如拂盈袖。近柳,水清映帘,心旷神怡,及岸乃可见一石桥跨湖上,立于桥上,顾可望岸上,有碧柳参天,成荫遮阳令人爽矣!岸线曲折,皆如盘山之曲曲回旋,且不暇接之,白墙绿瓦之亭错于叠绿之中,明灭可见。下见碧水,湖中鱼可百许头,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盘坐于岸,鱼儿也不常抚游人足而行之,亦别有一番乐趣。

渐至昏矣,以时不早,乃记之而去。

归亭记

——胡妙言

余曾游至一亭,名曰归亭。其四面竹树环合,甚幽邃。隔篁竹,归亭明灭可见。复东行数十步,便得小口,从口入,下见归亭。蒙络摇缀,溪水绕之。

初闻之,曾虑归亭以其名“归”而陋、澈。然此亭幽雅,匿于深林。青树翠蔓,生机盎然。

亭下全石以为底,势不尽同。其柱上雕字。东柱雕《岳阳楼记》,南柱刻《醉翁亭记》,西柱则有《小石潭记》,北柱为归亭之记。

溪水西流,若非日光下澈,形如波澜壮阔,竟以其为空。斗折蛇形,蜿蜒无边,不可知其源。

竹树参天,日影星点,竟生幽香,清神唤意。坐亭中,如心归禅。余以为,此乃归亭之“归”所在。

游壶口瀑布

——徐珞宸

八月二十七日午,父内集共赴壶口观飞瀑。隔青山,闻水声,如鸣锣鼓,雄浑迫势,气吞山河,及下车,疾步前行,欲穷其声源。

噫!实是三千尺之银河也!浩浩荡荡,继往开来,于悠悠天地间。似雄狮猛虎,呼啸而至;似飞矢利箭,奔涌而下。水于高崖顺势飞泄,怒号嘶鸣,迸于池底,激起千层雪。沿岸而行,遍布奇石异堪。岩上人声嘈杂,挤挤攘攘,盖为河之磅礴折服。

人潮汹涌,渐生倦意。偷溜出人外,缘河徐行,水已不复波涛,浊流亦于相伴。时而微溅水花,甚感清冽,似与行者嬉戏。嘻,此乃别样情态。

回首矫望,残阳似血,斐然消退。河水仍澎湃依旧,心如河般沸然依旧。室于后笑而呼余,乃归。

鉴灯清明录

——崔博言

宋有词匠墨氏南湘,手艺奇巧,尤善青灯。以其灯明如鉴且常携一红枫为饰,自号曰“枫灯居士”。其建一屋,悬百余枫灯于其内,称“灯宫”,坐于江南枫原一小丘。余尝游之,实乃天下绝景哉。

白露时节,层林尽染,枫原内外,“红尽庙堂,血染寒霜”(出自其词《镜铃清》)。拾级而上,步步玄机;登顶而观,汤汤枫海,宫似轻舟浮于上。自中庭入,端见青石小道,周居清枫,围而迎之。

至宫前,观其丹色柱,左刻“小园叶败嗟乎又,静域重霜红若旧”,右刻“半陵败叶逝流水,一海秋风卷落花”,皆出其名词,浓墨糁之,经久竟不褪,真入木三分也。

入宫内,方见百灯映夜之景,虽其焰为近日村人所燃,但韵不减,皆北朝遗风者焉。

灯壁明如鉴,仿佛有光透之,盖简细质白玉为之。壁上书诗句,细若蚊足,了了可见。壁分八面皆名句也。灯底悬之以细线,垂着,鲜枫也。

立于宫中,四周环之以枫灯,熠熠如星河者矣。静观其壁,才惊其堂如学士之“雪堂”焉。四壁绘雪,人行冰河上,灯映雪宫中。再入内阁,见其赋之枫原曰《墨神赋》真迹,笔法飘然如雪绫舞于青烟之中,使人宛在欲界之仙都,忘乎所以,遨然游于天地之间,观日月、摘星辰。观其作,使人心澄明如镜,身飘渺若仙兮。

吁!君之才,景之美,境之清,天地之超然,皆现于一堂中,人亦博雅如此哉!

关雎

——黄思睿

何处传来关关鸣,

河中雎鸠成双啼。

关关雎鸠为何啼,

淑女红颜需颂吟。

淑女红颜谁人爱,

一人因其神魂离。

河中水荇处处寻,

窈窕淑女难以觅。

万花丛中一点红,

甘作绿叶将其衬。

奈何所为何其渺,

惟有日夜把她思。

彻夜辗转难入眠,

若眠必梦她笑颜。

月悬高处白如玉,

玉笛自有缠绵意。

似见伊人轻步来,

邀予共赏花月夜。

河中水荇皆可采,

淑女并非易可得。

伊人似蝶舞翩翩,

一人鼓琴露真情。

水荇千万难以选,

窈窕淑女惟有她。

伊人柔情恰似水,

一人温情暖她心。

朝朝暮暮相与度,

四时冷暖常相伴。

谈笑之间生情意,

愿将余生付彼此。

一身红装轻如纱,

今宵难忘钟鼓鸣。

关雎

——陈傲洋

精神雎鸠关关叫,

分畔河州不无好。

少女美善又窈窕,

年少儿郎望双照。

陈年荇菜多参差,

傲然左右水可期。

洋妆淑女披窈窕,

真心日夜复求女。

得求未果难入寝,

写言昼夜重思服。

不眠只因相思苦,

出入心扉难入眠。

来年池中长参差,

了却左右齐采之。

女子凝滑梳妆美,

钟鼓乐律使乐之。

蒹葭

——卜逸铭

蒹葭繁密,白露成霜。

心中所爱,相隔远望。

逆流而上,路险悠长。

顺流漂荡,朦胧遐想。

兼葭茂盛,白露已霜。

心中所思,离岸思长。

逆流而上,危乎远兮。

顺流飘荡,心中飞扬。

蒹葭新生,曦露依旧。

心中所念,岸边徜徉。

逆流而上,路漫宛延。

顺流漂荡,声儿激昂。

长恨歌

——蒹葭

——杨可雯

今夜月明欠清光,

诗国经城香满堂。

三百零五共华章,

就中拈来秦风唱。

蒹葭苍苍孤泉凉,

白露历历皆成霜。

月际皎皎坠冥池,

所谓伊人在何方?

且歌此章莫停棹,

此去迢迢道且长。

附耳落稿平生事,

伊人宛在水中央。

叹得江山辽阔兮,

蒹葭渡口依无恙。

只恨溯洄无觅处,

溯流兮兮也无双。

浮生旧事不值提,

唯念曾遇伊人像。

此恨绵绵不绝期,

独举浊酒道梦长。

蒹葭

——张顺涵

清风拂芦苇苍苍,

朝霞起白露为霜。

云雾漫漫时光度,

对岸那边伊人舞。

逆流而上沿路行,

顺流而下亦难寻。

无奈艰险路遥远,

伊人水中难靠近。

清风拂芦苇萋萋,

阳光现白露未晞。

小舟已停船头偏,

伊人已在对岸边。

逆流而上不肯弃,

顺流而下水草齐。

无奈浪高水路陡,

似见她在高地走。

清风拂芦苇采采,

晚霞落白露未已。

屏息凝神偏头望,

伊人身在水边唱。

逆流而上重呼吸,

顺流而下已心急。

指导老师:

万咏英吴菲邵凯志李智胡艳琴戚坦曾熙方晨都莹莹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zz/8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