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崇仁古镇,隐匿于会稽山的怀抱之中,因其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而声名远扬。在年,这一建筑群更是被国务院庄重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价值。晋建兴四年,裘氏先祖裘睿随同晋元帝南渡,最终定居于婺州。至熙宁年间,其子尚义又迁至会稽云门,裘氏家族因此逐渐迁至嵊州西部。由于裘氏家族一直秉承崇尚仁义的家风,崇仁之名便由此流传开来。崇仁古镇,一个历史悠久的所在,自古以来便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而著称。自南宋以来,裘氏家族中涌现出四位进士、三十八名举人,以及众多仕宦,他们的才华与成就为古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晚清民国时期,崇仁经济昌盛,丝厂、茶厂、布厂等产业蓬勃发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更是资产逾十万的厂家不下十余家,被誉为“浙东小上海”。尽管如今崇仁的商业气息已不如往昔,但这里依然适合携家人漫步,在巷间、台门间寻觅那份古色古香的韵味。玉山公祠,位于嵊州市崇仁镇玉山公路29号,自清乾隆辛亥年建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布局吸引着无数游客。该公祠的纵深布局使得占地九百四十八平方米的空间内,照墙、天井、门厅、戏台、正厅等建筑依次展开,连廊与后厅更是将这一系列建筑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古代建筑群。游客们漫步其中,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古代建筑的魅力。灵气,是对物倾注深爱的体现。玉山公祠的天井四周,房门窗户上以及立柱檐角,都雕刻着各式精美的花纹。其中,吉祥的花木图案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而瑞兽祥禽的图案则寓意着如意平安的期盼。这些细腻的雕刻,无不透露出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后门塘的静谧与生机后门塘,一处静谧而充满生机的角落。在这里,时光似乎放慢了脚步,让人得以细细品味那份宁静与美好。塘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仿佛是与世无争的仙子,悠然自得。而岸边,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更是为这片宁静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后门塘,这一始建于宋代的方形池塘,以鹅卵石筑成,东西长2米,南北长3米,塘水至今依旧清澈不枯。它四周的建筑都以它为中心,大门朝向这片宁静的池塘。在崇仁有这样一句谚语:“穿靴戴蒂后门塘”,意指后门塘周边是官吏富商的聚居之地,因此它也成为了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不远处,义门裘氏家庙静立,与后门塘共同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与繁荣发展。义门裘氏家庙,占地广阔,历史可追溯至南宋嘉定年间。历经清光绪年间的扩建与民国廿五年的全面修缮,如今呈现三进五楹的精致布局,充分展现了江南古建筑的独特韵味。家庙正厅的水泥地面,自年修筑以来便一直得以保留,其精湛工艺与寓意祥和的图案、流畅的画面线条,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全国之罕见珍品。大夫第台门,作为义门裘氏家庙的重要组成,不仅见证了家庙的沧桑历史,更承载了无数裘氏族人的家族情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精湛的工艺,无不透露出江南古建筑的精致与韵味。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夫第台门默默地守护着义门裘氏家庙,见证着家族的兴衰变迁。大夫第台门,这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古建筑,占地九百三十四平方米,曾为玉山公的四子裘恂巽所拥有。它采用封闭式四合院设计,青砖与白墙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座两层楼的朴实而素雅的建筑。其窗门均以精巧的木雕工艺打造,选用上乘木材,历经二百余年风雨,依旧完好无损,无腐蚀虫蛀之患。门厅两侧巧妙地设置了月洞门与边门,而内屋的两壁上则悬挂着介绍“越剧之乡”的珍贵图文照片,流露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情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