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读完5000年智慧精髓一张图知晓

  五代

杜光庭

高道,道门领袖。道教集大成者。

以“五道”“五宗”概括《道德经》六十余家注解。调和儒道,把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仙道非一。

谭峭

著名道家学者。其《化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居重要地位。是一名了不起的古代科学家。

世界起源于“虚”。道是“虚实相通”,修道者保持此境界即可“无生死”。无生死、黜是非、齐昏暗、忘祸福,泯灭一切差别,达到“大同”。理想社会是无亲疏、无爱恶的“太和”社会。

《化书》

北宋

石介

宋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

道统论。批判佛道。天人相与。道、气、性、理。复古,神秘主义圣人观。民本。

孙复

与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

文为道用。尊天子、黜诸侯。儒家道统,排斥佛道二教,抨击时文。

胡瑗

大儒学者。理学先驱。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李觏

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无神论。一元论。主观来自客观。功利主义。均田、平土。重兵、强兵、武备,仁义之师。

周敦颐

儒家理学思想鼻祖。

无极而太极。物则不通,神妙万物。至诚、主静。文以载道。明慎用刑。成圣五阶段论。

《太极图说》《通书》等

邵雍

大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先天学。宇宙循环论。历史循环论。从儒道互补的角度来沟通天人。人性同于物性,人性高于物性。

《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

张载

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关学创始人。“北宋五子”之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崇文集》《正蒙》《横渠易说》

程颢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人性本善。性即理。存天理、灭人欲。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存天理”须先“明天理”,“明天理”须即物穷理。君臣、父子等尊卑秩序,亦是天理。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定性书》《识仁篇》等

司马光

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每一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都合礼节。对财物看淡。

《资治通鉴》

王安石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被誉为“通儒”。名列“唐宋八大家”。

功利主义。性情论。风俗是国家的根本。

吕大临

金石学家。关学的杰出代表。

“气”为人和万物本原的一元论。天人合一。天下一人。万物一体。一体二用。生生不穷。与时消息。随时识事。

苏轼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氏蜀学”开创者和集大成者。

儒释道三教合一。

谢良佐

官员、学者。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称“程门四先生”。创立上蔡学派,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在程朱理学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

以“生意”解释仁,活者为仁,死者为不仁。“格物穷理”论。使“本真”的心恢复,才可深懂《论语》微旨。

程颐

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

“天理”说。将“仁学”发展至“万物为一体”境界。“定性”论。

苏辙

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氏蜀学”开创者和集大成者。

儒释道三教合一。

游酢

著名理学家。“程门四先生”之首。

“气”的“人化”。强调道德层面上的“理”。“孝弟”就是“仁”之本。由迹求道,以禅证儒。

杨时

“程门四先生”之一。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奉为“程氏正宗”。

用《华严宗》《易经》阐述自己思想,并用孔孟《大学》《中庸》《孟子》中“格物致知”“诚”“形色”“天性”等概念丰富扩充。对“理一分殊”“明镜”等学说有新创见,自然观上吸收张载“气”论。

南宋

胡宏

湖湘学派的实际开创者,理学一代宗师。

性本体论。人性无善恶论。“缘事物而知”和“循道而行”的知行论。

李侗

理学家。

万物统一于天理,只是天理的变化。理与心一。默坐澄心,体认天理。

薛季宣

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

强调“步步着实”,注重研究田赋、兵制、水利等。

陆九龄

儒家心学开创者之一。

“心”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圣人相传的“道统”即是“心”。治人先治己,自治莫大于气。反对“弃日用而论心,遗伦理而语道”。

张栻

创办城南书院,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

知行并发。天、性、心三者名异实同,皆同体于理。天下万物皆生于理。穷理在于居敬,居敬在于存心。复性之善。

吕祖谦

创立“婺学”,“东南三贤”之一。

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

唐仲友

著名理学家。

紧紧围绕“经世致用”,提倡脚踏实地,注重现实功效,实事求是、身体力行。

陆九渊

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

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求诸内,存心养心。

陈亮

永康学派的代表。

“实事实功”,有益国计民生,讥讽理学家空谈“尽心知性”。

蔡元定

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

以十为河图,以九为洛书,但两者又相互表理,其为一理。

朱熹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

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论。人性二元论。

《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

陈傅良

永嘉学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学者。

注重研究经济致用事功之学,提倡学术接触实际。批判“贵义贱利(经济)、重本轻末(商)”思想。

叶适

永嘉学派集大成者。

提倡功利,但把讲功利与讲义理结合起来,反对空谈性命,讲求学统。经制之学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又讲义理。

杨简

“淳熙四先生”之一,发扬陆九渊“心学”。

天,性中之象;地,性中之形。天地人物尽在性命之中,天地人物之变化皆性之变化。性善论。无思无虑即道心。反观、复心、自我反省,“直而达之”地去体验道。

蔡沉

理学家。

理是气或物的根本。万物万事各有其理,但总的理只有一个。有理乃有气,有气乃有形。阳顺阴逆,阳长则阴消、阳进则阴退,顺吉逆凶。心为身主,人心动静产生性情,性是理之形体,情是性的发动。主敬功夫。

真德秀

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创“西山真氏学派”。

德性天与,顺天应人。即器求理,持敬。神者气之伸,鬼者气之屈。

魏了翁

理学家,蜀学集大成者。

河图与洛书,发挥道数无遗余。

黄震

“东发学派”创始人。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天人两分。心只是灵明,不能传,也不须传。道不离器、物各有理。知先行后。

许衡

理学家,元代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

实行儒家的仁政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的关键,则在于实行“汉法”。

刘因

著名理学家、诗人。

理是天地万物本体,天地万物皆由理所生,万物形体消灭后又复归于理。天人合一。物以道为体,舍道则物无所依据。人性善恶,取决于“阴阳”二气。无待于外,自求本心;养气持守、不动心。

邓牧

道家学者。宋元之际代表性社会批判思想家。

宇宙源于无形,因阴阳变化交合而生有形。“数”左右历史进程。鄙视世俗,崇尚读书,淡泊名利。生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不可改变。猛烈抨击君主专制,人人可做君主,衷情圣王的“明君论”。“一介之士”是“至宝”。无为,小国寡民。

郑思肖

诗人、画家。

忠义。

吴澄

杰出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

天为道统之原。天地日月人物皆本于“一气”。“气”具实体性,是形成天地人物的质料。宇宙本原为“理”和太极。理为太极,为精神本体。太极等同于天、帝、神、命、性、德、仁等。心性说“和会朱陆”(朱熹的格物和陆九渊的持之本心)。

郑玉

理学家

理气相即。和会朱陆(朱熹、陆九渊)。以“诚”为本。尚实斥虚。

谢应芳

理学家。

反佛、道。笃志卫道和忧民情怀。对儒道身体力行,时时刻刻遵守。

刘基

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法治。

方孝孺

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道、气、文三者合一。民本。法治。

曹端

著名学者、理学家。被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

屏斥佛教与道教。推尊“太极”,认为是事物本源,是“理”是“道”。以德服人,知行合一。重心之未发时“预养”功夫,主要是“诚”、“敬”。

薛瑄

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创始人,清人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

理在气中,以气为本。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天地间只一气,天地万物皆气聚而成形。实学。复性。

吴与弼

崇仁学派创立者,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万变而各有定理。存天理,灭人欲。穷通、得丧、死生、忧乐,一听于天。未至于天道,未至于圣人,不可谓之成人。圣人体天。惟学圣贤为无弊。苟一毫不尽其道,即是自绝于天。天之元气。人性本善。

胡居仁

理学家。

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强调诚敬、慎独、力行。

陈献章

江门学派创立者,开明儒家心学先河。

吃紧工夫全在涵养,喜恕未发而非空,万感交集而不动。(黄宗羲评语)

王守仁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

王艮

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创立者。

百姓日用是道。满街都是圣人。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正人必先正己。以身为本(重身)。以孝弟为本(重孝)。

何瑭

学者。

甘泉以存心为主,予以格物致知为先。非存心固无以为格致之本。物格知至,则心之体用益备。

王廷相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

提倡独立思考,反对因袭旧说。天地万物的本原就是元气。彻底的无神论。历史进化论。优胜劣汰。批判五行说。概率论萌芽。梦境受肉体感觉和醒时思维影响。

罗钦顺

著名哲学家,“气学”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之一。

“气”是宇宙万物根本,“理”是“气”运动变化的条理秩序。气有聚散,聚散之理就在其中。理在事中。格物是格天下之物,不只是格此心;穷理是穷天下事物之理,不只是穷心中之理;资于外求,达到内外合一境界。

黄绾

学者。

批判王学“良知说”和“程朱理学”,反对士大夫空谈理性耻于言行,主张经世反对弃世,成为中国思想史上较早全面对王学批判的人物。

颜钧

泰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平民思想家。

大中学(大学中庸之学):平民儒学,不重在教人如何“做官”“治世”,而是重在如何“做人”“救世”。

欧阳德

著名理学家,江右王门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指出“良知”与“知觉”的不同: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知觉未必皆善,良知者——知恻隐、知羞恶、知恭敬、知是非,是本然之善。

湛若水

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建立“甘泉学说”。

合一论:心与物、理与气、心与理、心与性、知与行、理与欲、虚与实,都是合一不可分割的。

邹守益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

聂豹

王守仁心学正统传人。

“良知”不是现成的,要通过“动静无心,内外两忘”的涵养功夫才能达到。

罗洪先

理学家、地图学家。

致良知。

陈建

学者。

阐明朱子学问思想的先后次序,说明朱学和陆学的不同,辨明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中立论的根本错误。

钱德洪

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为学注重“为善去恶”的修炼功夫,对“天泉四句教”有独到见解。

何心隐

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弟子。

人为天地之心,心是太极,心即是理。

张居正

内阁首辅,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万历新政”。

近民便俗、通识时变的社会变革思想。不拘一格、敦本务实的选才用人思想。以伸张法纪为中心的整顿吏治思想。

王畿

王门七派中“浙中派”创始人,阳明学派主要成员之一。

以“四无”为核心,修正王守仁“四句教”。心、意、知、物只是一事。从先天心体上立根。良知一点虚明,便是作圣之机;时时保住此一点虚明,不为旦昼梏亡,便是致知。不重“致良知”,强调自由自在的处世态度。

胡直

学者。

理在心,不在天地万物。心造天地万物。在为学之序上,提出“物理远而心性近”,主张以心性为先。

罗汝芳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泰州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先驱。

大道只在自身,人的一切都是“道”的作用和表现。只要具备肉体形躯,就有了做圣人的条件。不学不虑,就可以造就“良知良能”。人的良知不会泯灭,圣愚差别只在“觉”与“迷”。

李贽

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儒家“六经”经过后人吹捧拔高,不能当真理。必须打破孔孟之道及变种宋明理学对人的桎梏。不存在高下贵贱。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

顾宪成

官员,思想家,东林党领袖。

对王守仁“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抨击和批判,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

吕坤

文学家、思想家。

气一元论,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道器非两物,理气非两件。

焦竑

大学者。承接与发展了晚明“泰州学派”的思想革新运动,打破了程朱理学教条。

学道者当扫尽古人刍狗,从自己胸中辟出一片天地。

杨东明

著名理学家,北方王门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以气为本。理气断非二物。气质之外无性。本性之善,乃为至善。心性合一。

高攀龙

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

静坐功夫:以“平常”为要诀,即清静自然。静中只体认本性、原来本色,还他湛然而已。又把理学“主一”观念引入静坐论,一即平常之体,主则有意存,具有“以静为主,动静交养”的含意。

徐光启

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经世致用。“富国必以本业”的农本思想。重农不抑商。荒政观。人富而仁义附。对待西方技术“会通以求超胜”。反迷信。技术救世。“物能”与“技能”并重。“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耶儒互补。“大农业”系统观。“私”与“利”的合理性。

刘宗周

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心学的殿军。

“慎独”是刘宗周全部学说的宗旨,“诚意”是他全部学说的根基。

黄道周

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民族英雄。

重仁义。爱人安民。举贤才。正君道。

宋应星

明末清初著名科学家、哲学家。

批判怪力乱神,主张试见和试验。“形气”论。“二气五行说”。万物“生化之理”。

《天工开物》

熊伯龙

顺治帝老师。学者。

宗旨在于劝世人不要受惑于神怪祸福。自然界及其秩序是自然而然的,天是自然的,没有意志,不能干预人事。

方以智

著名哲学家、科学家。

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

陆世仪

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是对中国思想进程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实学:以“居敬穷理”为本,着重内心修养,主张读书要讲求实用。

张履祥

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传道人物之一。

不务虚谈,践履笃实。经世治生,耕读并重,打破了传统的“学而优则仕”。

朱之瑜

学者、教育家。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

主张忠君爱国,推崇苏武、文天祥的伟大人格。论学问以实用为标准。

孙奇逢

理学大家。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

将朱熹的“格物致知”与王守仁的“致良知”合二为一。“顿从渐来”的顿渐合一说。将“道问学”与“尊德性”合二为一。躬行实践、经世载物。知行合一。

陈确

明末清初思想家,明末大儒刘宗周弟子。

知过改过,便是圣学;学问之道无他,惟时时知过改过。特重当下工夫。

顾炎武

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提倡“利国富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应撝谦

经学家,学者。

做学问不喜陆王家言,“阳明之功谲而不正”,“阳明自少独学无师,坚于自用,其论性论太极,亦颇与程朱不同,然其教人用功,必以穷理格物为本,谨守朱子家法。”

傅山

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

批评理学。以老庄为宗趣。

汤斌

政治家、理学家。

笃守程朱,亦不薄陆王;朱王合一,返归本旨。反对讲学空谈,力求笃行实践。主敬。存天理。

朱用纯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王夫之

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气一元论。反对“生而知之”。克念。理势合一。性日生而日成。

陆陇其

理学家。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

尊崇朱熹理学、力辟王守仁心学。学术必须致于实用,实行则须始于实学。

黄宗羲

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反对“理在气先”,“理”不是客观存在,而是“气”的运动规律。盈天地皆心。认为王学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两者别无二致。

刘献廷

地理学家。喜研究佛经。有人称以他为代表的学者为“广阳学派”。

以当时知识份子不敢踏出书房一步为耻。尤为厌恶知识份子唯利是图,认为人即是上天的具体化,可以为天主持公道,将天的好生之德广被人间。人生于气运流行中,当人与气运搏斗,个人家庭可以弃而不顾,因为王道重人情,是站在天下人的立场而言。

费密

著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

以汉儒为宗,力倡实学,反对宋儒空虚疏狂的积习,对其抹煞汉唐诸儒的功绩表示异议。对宋明理学“道统论”进行深刻批判。

唐甄

思想家、政论家。

尽性与事功相互统一的心性学说。经世致用、救世治民才是圣人之道的根本宗旨。

颜元

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

“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主张。

李颙

哲学家。理学造诣很高,被称为“海内大儒”。

明体适用,即“明道存心以为本,经世宰物以为用”。提倡“悔过自新”。明学术、正人心。

王源

思想家。

经世致用。太极实有。天胜人,人胜天。人性无善恶论。无神论。

毛奇龄

经学家、文学家。

批驳程朱理学,认为有极不妥帖处至篡改了经意。极力推崇汉学,提出治经新方法。

李光地

名臣、理学家。

提倡实学、反对僵化、主张兼收并蓄和会通中西。

张伯行

大臣,理学家。

主张穷理,重视《小学》,并把自己对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的信仰贯彻于人伦日用之间,以指导自己的人生。

李塨

哲学家、教育家。

理气一元论。理在事中、理气不二。因行得知,不能离行言知。

王懋竑

学者,毕生研究朱熹之学。

进行朱子学研究时把汉学与宋学相结合。

方苞

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治学宗旨,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

江永

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

治学特点突出表现为“经世致用”。在治学之道上要求做到“博”、“精”、“新”。在具体方法上提倡“比勘”。

程廷祚

理学家。颜元、李塨学派重要弟子。

天地而下,一气而已。生生不已,以两为体。气外无性,广其爱而节其爱。

戴震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

气化即道。就事求理。血气心知。理存于欲。遂欲达情。

汪缙

思想家,佛学家。

名利共物役。春从江岸转,礼到贩夫真。直入山中去,山中别有天;此心无处住,随处好安禅。

汪中

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杰出代表。

推六经之旨,以合于世用。

彭绍升

著名理学家、佛学家和文学家。

以打通儒、释藩篱为宗旨。吸收华严宗旨对净土教义进行理论深化。

洪亮吉

经学家、文学家。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无神论。人口绝对过剩论。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去那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xw/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