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
板凳龙
板凳龙又叫扭扭龙、板灯龙、独龙、板凳灯、桥灯等,是江西省崇仁县一种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原发源于崇仁县相山镇林头村、苔洲村,现亦流行于孙坊、白露、河上等十余个乡镇。每年元宵节前后举行舞板凳龙活动,三四天内游遍全镇各村,寓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
板凳龙是用一条长约5尺的木板两端挖孔,木板上缀4至6个方形灯笼,内燃蜡烛,每人肩扛一条,用木棒把两板灯的孔洞互相连接,首尾另加纸扎的龙头和龙尾,像一条红色透明的长龙,绵延数百米,呈长蛇形状行进,沿途吸引众多群众观看。
舞板凳龙是林头村为庆祝元宵节的一项民俗活动,彰显团结与人丁兴旺。据村里八十多岁的老者讲述,他们很小的时候曾听他们的父辈讲过,清朝时村里就举行过盛大的板凳龙灯会,每家都要出灯,整整热闹三天,族谱称之为“兴灯、正灯和圆灯”。
年,林头村修复了六昨祠堂,激起了村里一些老者欲恢复祖先板凳龙灯会的想法。当时还有村民家里还保留这一盏古老的板凳龙灯,于是,经过族长及本村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操办,请本村两位木匠参照老灯的式样做了3节灯。年再做了4节,后来又发展为13节,39节,到如今已有上百节。每节约2米,加上龙头和龙尾,整条龙灯有多米长。每年正月十四举行灯会时,备有锣鼓手、旗手,放鞭炮人等,舞龙者近二百人,场面十分壮观。
昨晚正月十四(2月10日),相山林头村村民们穿上统一的服装,纷纷扛起板凳龙,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民俗盛会。在喜庆的鼓乐声中,村民簇拥着板凳龙绕村巡游,好不热闹。所到之处,爆竹声、欢乐声响成一片,祈福来年五谷丰登、人才兴旺、和谐平安。
(板凳龙龙头)
(板凳龙龙身)
(锣鼓手)
灯会现场除了可以欣赏到板凳龙灯,还有另一传统民俗-采茶戏
相山板凳龙作为龙舞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蕴含广大人民群众智慧、表现民族繁荣昌盛人们生活如意的精神象征。龙这一形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图腾崇拜文化中,人们认为它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并能够帮助人们消灾赐福的神物,所以,在后来发展起来的龙舞文化中,人们将龙舞作为一种蕴含着祈福、娱乐等内容的
致全县市民,,孔明灯——落到哪里都是灾难,蔬菜大棚被烧的农民欲哭无泪!你许下的愿可能就变成了别人的灾难……元宵节,拒绝燃放孔明灯!
————乐享公益。
戳阅读原文进入崇仁掌中宝(找工作,找顺风车,租房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