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崇仁路小学余老师,您在以教育之名

原创声明:本文为一樗原创,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

前几天,一樗在群里看到了以下几张截图,目瞪口呆。

↓↓↓↓↓↓

一樗不得不感叹一句:

崇仁路小学余老师,您太牛逼了!!

崇仁路小学,武汉人都知道。汉口为数不多的好学校之一。好学校在哪儿都是稀缺资源,武汉的小学里头,武汉小学、育才、滑坡路、崇仁路、红领巾、水果湖……个个难进。中学就更不得了,二中,四中,武珞路,实验,华师一,外校(郑重声明,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分分钟虐死一大批望校兴叹的苦命家长。一樗的另一个朋友,刚刚砸锅卖铁凑钱买了汉口泛海国际的房子,为的就是红领巾小学要在那里开一个分校。

所以,能进来就不错了,还敢不好好学习?还敢顶嘴?想都不敢想。

崇仁路小学余老师,您牛逼得太有道理了!

何止是有道理,简直是民心所向!

这不,一樗刚在群里表示惊诧莫名,就有家长朋友(那是一个家长群)站出来说话了:

我觉得这个老师做得对!

学生就得管!这样才是负责任的好老师!

耳畔不由得响起成龙大哥铿锵有力的断言:

余老师牛逼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余老师牛逼得敢于视尊重为无物。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管理严格自然也对。

然而严格不等于变态,不等于戾气十足地讽刺、挖苦、示众、威胁。

尊重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尊重不是教条,也不是矫情,

它是真实存在的一种人格态度,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没有这种理念的人,也许会在某些场合表现出毕恭毕敬的态度,然而却总是像藏不住狐狸尾巴一样时常露馅。

他会尊重强者,转身就抽刀向弱者。

他会爱自己的孩子,却对服务员破口大骂。

这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

一樗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某“教育专家”侃侃而谈她对孩子的“尊重”:不能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讽刺或者暗示他的不足。

该专家介绍说,有一次,她的孩子拉屎了,她家保姆边收拾边说:好臭!宝宝拉屎好臭!然后该专家就不乐意了:

“谁的屎不臭?你的屎是香的?你这样说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知道吗?”

把缺乏先进育儿理念的保姆臭骂一顿。

该专家觉得此举是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然而一樗觉得,目睹一切的孩子同时也学到了:

可以对保姆颐指气使。

可以因为自己懂得一些道理而不尊重别人。

自尊心是保住了,对别人的尊重呢?

这样的“教育”,对儿童人格的培养戕害更大罢!

这个例子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是二律背反的:

一方面,它似乎给余老师提供了论据:你看,说什么“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其实教育效果并不好吧!矫情!还不如我这样的简单粗暴呢!

但另一方面,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正像一樗上面所言,尊重是一种自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人格力量,而非干巴巴的理论和说教。装出来的尊重难免顾此失彼。尊重孩子,也要尊重成人;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套用伟光正的语言一言以蔽之:必须把尊重上升到核心价值观层面去理解。尊重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尊重。

否则,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

而崇仁路小学的余老师,则更是等而下之,连装都不愿装一下。

年初的一则假新闻,大城市女孩去乡下男友家过年,受不了恶劣的环境和食物而连夜离开。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其中一篇网文《姑娘,你的问题是没教养》,标题很适合余老师。

太没教养

关于尊重这一点,已经说得太多。因为错得太明显了,其实无需多说。需要多说的是第二点——余老师她牛逼得敢于视理想为无物。

说余老师不尊重人,这一点好理解。

说余老师忘记了理想,这一点就有点不好理解了。

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关理想毛线事情啊?

其实大有关系。

余老师为什么敢于这么牛逼地不尊重人呢?

因为——我们崇仁路小学牛逼啊!

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啊!

因为——你不好好学习就活该不被尊重啊!

因为——满世界的暴戾和功利做了好榜样啊!

……

现实就是这样,所以不要跟我谈什么尊重,那玩意儿太理想主义。

尊重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让你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

所以——

不是余老师牛逼,而是现实太牛逼。

一出手就把所有的理想主义干死。

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和升学率,那些虚无缥缈的人格、尊严、兴趣都见鬼去吧。

余老师完全可以冷笑着断言:

在升学率面前,在孩子的“前途”面前,任何抱有理想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家长都要低下高贵的头颅。

这不,你瞧,哪个家长敢在群里放屁?

都乖着哪!跪舔都来不及。

而且,这个错也不能只怪在余老师头上。

余老师也不过一介弱女子而已。

倘若她对话的家长是教育局长,哪怕是区里的呢,敢这么说话吗?

孙二娘分分钟变身林黛玉。

理想状态下,余老师应该跟总书记平起平坐,平等对话。

现实情况里,余老师见到校长就胆战心惊,校长见到教育局长就屁滚尿流。

因此,光说余老师不尊重人,她肯定不服气。

这是社会教的啊!

谁的心不曾柔软?谁不曾有过一点情怀?

但社会对你的理想啊情怀啊往往是负反馈。

远不如把学生及其家长骂个狗血淋头来得痛快,也有实际效果。

所以——

骂余老师是没用的,骂倒一个余老师,千万个王老师李老师站起来。

何况还骂不倒。

粗鄙的实用主义气息永远占有主流市场。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两千年来重视实践理性、最近几十年来更是急功近利的国度里。

革命的浪漫主义消磨殆尽,伟大的信念和理想最终被证明为十年疯狂,仅存的一点真诚和理想主义在90年代被“发展才是硬道理”代替。人们的心灵一片荒芜,信仰于中国人而言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

一片思想的真空之中,唯有金钱和权力为大。唯有现世的成功能够证明你的幸福和正确。

只要能够“成功”,粗鄙和戾气又有何妨?

不,不仅仅是“又有何妨”,而是“必不可少”。

余老师也只不过是沾染了无处不在的戾气,然后在自己能够主宰的一方天地里肆意繁殖出更为粗鄙的戾气罢了。

她的戾气,既是与世界同流合污,又是对世界的报复。

这股戾气无处不在,只不过在挂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牌子的地方,显得格外扎眼罢了。

中国式的变态人格就是这么一步步地,

从小耳濡目染地培养起来的。

——以教育之名。

感谢余老师,让孩子们早早地认识了社会,理解了社会,融入了社会。

理想主义是好的,但它最操蛋的地方就是很难在世俗意义上获得成功。

——这也正是它的高贵之处。

面对不相信诗和远方的人,你无法跟他证明理想主义的价值。

因为他的确在当下、在现实中是强大的。

他有办法侮辱你、嘲讽你、打击你,而你拿他没有办法。

你只有转身默默离开,心中不怀半点怨恨,唯有对人性的叹息。

只不过,如果一个国家,

连教师也不相信一点儿理想主义,不相信人的尊严的价值,

那这个国家就未免太危险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里有个小故事:

有一天,耶稣复活了,他来到一个中世纪的城镇上,显示他的神迹。

然而,该城的主教立刻下令把他抓了起来,并秘密审讯。

主教坦言:

是的,我知道你是耶稣。但我还是要烧死你。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教会花了上千年才建立起秩序,让人们匍匐在我们的脚下,本本分分,各安其分,各尽其职。

你说我们腐败也罢,愚蠢也好,但起码我们给了人们秩序和内心的安宁。

让他们不再纷争,不再痛苦。

现在你来了,你要带给他们新的世界,你要给他们更好的天堂。

你不知道新世界是需要用血与火来换取的吗?

你要给他们自由,

你不知道自由是使人痛苦的东西吗?

人们并不需要自由,人们只需要面包和安宁。

为了这个,我明天就要烧死你。

耶稣听了这话,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温柔地吻了主教的额头。

主教打了个冷战,沉默半晌,打开了监狱的暗门:

你走吧,永远不要再回来。

……

我的意思是说,理想主义,大概就是耶稣的这个温柔的、脆弱的、没有任何强制力的吻吧。

也许,人们真的并不需要自由,尊重,理想。

人们只需要升学率和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

但是,这个吻就是全世界啊。

nd

如果您喜欢本文——

为众人抱火的,不可使他冻毙于风雪。

为世界开路的,不可使他困顿于荆棘。

为粉丝原创的,不可使他缺少零花钱。

救救孩子

一樗

赞赏

人赞赏









































郑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癫疯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xw/1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