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袁氏上将军茂松报国从戎的崇仁尚义

袁氏上将军茂松报国从戎的崇仁尚义

来源|袁氏宗亲网

作者|袁三丰

袁茂松,又名袁朴,今隆回高平人,是我伯庸祖之子三郎公之裔孙。他生于一个衰败的朝代—清朝末年,年少的他胸怀宏志,特别是他就读于长沙岳云中学时,更多地了解到祖国的羸弱和任人宰割。“家贫出孝子,国荡出良将”,孙中山先生的理想壮志与其雄心不谋而合,他的爱国忧民情怀陡然升起,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黄埔精神像磁铁般地吸引着这位钢铁无畏的血性男儿,以致忠肝义胆纵贯其赫赫一生,加之袁氏所取的梅山昂扬豪迈的文化熏陶,铸就了这个铮铮勇士和民族英雄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和穿越时空的人格魅力。

一、铲除毒瘤的北伐战争

近代中国没有袁世凯是无法逼退清帝让位而和处的,唯袁世凯又急流勇退,取消自己的帝制而和处民国,本为国之大幸。可不幸的是,袁世凯因病早逝,中国一下子进入了群雄割据的状态。为了完成中华大统,铲除一个个毒瘤式的枭雄,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袁朴怀梦天下苍生,毅然投入黄埔一期。“升官发财请入别道,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袁朴他们这群舍生忘死的学生军,所向披靡的北伐和讨陈开始了真实战场的博弈,铁军的历练及中原大战一举奠定了民国的当家一统,同时也为其抗日搏杀积累了隆隆的元气和才干。

二、长留浩气的抗日精神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七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七十周年,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甲子,但是做为民族救亡图存的抗日精神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浩然正气和最大的正能量是永存的,做为近代近一个世纪的屈辱,中华民族在历经八年全面抗战、十四年对日战争中,终于取得了扬眉吐气的胜利,又是何等的惊天动地。袁朴及其弟袁延松、袁文松均在南京保卫战及松沪战场上痛击日寇。遥想当年,枪声为曲,炮声伴奏,厮杀声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交响乐章,何等壮美啊!袁朴将军两个连、营级的亲弟弟以身殉国,壮烈牺牲,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英勇无畏,无愧于国家和人民,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最受尊敬之楷模。袁朴上将更是披坚执锐、运筹帷幄、身经百战、杀敌如麻、丰碑座座、奖章枚枚、璀璨闪耀。职业军人的刚强、正直、坚毅、睿智、儒勇兼备的素养,饶有古名将之风,名帅品格。

三、一将不事二主的赤忠

袁朴上将诚如《李文与袁朴的人生变数》一文中指出的一样,同乡李文上将在大陆与袁朴前后同任一个部队的首长,后又一同在胡宗南部重用,而袁更多的具有封金挂印之品性,特别是国共决战之际,袁更多的显出其崇仁尚义,一将誓不扶二主的赤忠和大德大勇、礼义廉耻。据传袁朴巧装到台后,一路高升至陆军副总司令之职,位重权高。老蒋何其偏爱信任若是,也许只有老蒋懂得。另传时蒋公子经国先生意也倚之托重,然或缘份之故,或依然是一将只扶一主之秉笃,与经国先生来往仅互留名片而已。只投身报国,不投机弄权。试问,古今中外如公之赤忠,可有几人?

自古忠良后贤多。谱载袁朴将军寿近花甲,膝下犹虚,曾问于僧,僧卜曰:“将军今为子忧,后为子烦。”“有官无子,有子无官。”后果然五男二女送终。袁朴将军在位履职尽责,退休后情牵桑梓,曾托乡人带筹集资金不少想建设之。然出乎意料,算智者千虑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人们对陈年烂事嗤之以鼻,而我对其记叙整理却笃之忠之,亦如世人对明星的品头论足的跟进,反而我恰恰最不关心的是足球和明星,你说中国足球不就是黑哨和黑心么?明星所谓最亮眼的绯闻也是无穷无尽、没完没了,伤不起,耗不起。

高平镇

像袁进现、袁朴、袁华选、袁铸人、袁源、袁邦根等将军们,他们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给敌寇以重创和全歼打击的人,正如彭德怀说得好:战将们是从地狱中走出来的活神仙,让我们千秋仰颂吧!

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看

END

投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tc/10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