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雪媒
康熙己丑年冬天,崇仁县有两户人家同时娶媳妇。一个富室姓贾,一个读书人姓谢。新媳妇分别叫王翠芳和吴氏女。两家送亲的轿子在路上相遇,当时大雪漫天,彤云密布,田野溪谷一片白茫茫看不清道路。轿子上的装饰也被覆盖了一二寸的积雪,看不出本来模样。
勉强又走了二三里,两只送亲的队伍在同一个亭子里避雪。轿夫和送亲的人捡了枯枝笼火取暖,新娘也快冻僵了,戴着盖头下轿烤火。烤了一会儿火,看大雪还没停的样子,于是坚持上路,走了不远两支队伍分开。
当天晚上,翠芳在洞房掀开盖头,环视一周,发现家具简单,嫁妆也不是自己的。忍耐不住问新郎道:“我的紫檀镜台呢?让婢女抬来,给我卸妆。”新郎笑着说:“你家没带镜台来,我家也没有婢女。”翠芳说道:“贾郎不要开玩笑。”女婿又笑着说:“我是真郎,不是假郎。”翠芳说道:“我说的是郎君姓贾。”女婿也逐渐有些惊讶,郑重说道:“我姓谢!”
翠芳大吃一惊,喊道:“我被贼人骗了!”新郎彷徨不知所措。家人都进入洞房问发生了什么事。翠芳只是啼哭不止。婆母生气地说:“我们家知书达理,谁是贼人?是不是你父母嫌弃我家穷,教你做出这个样子耍威风?难道我们会怕你?”翠芳说:“我听说夫家姓贾,现在姓谢,这是怎么一回事?”婆母说:“蠢丫头,我们家怎么会改姓?要是这么说,你也不姓吴?”
翠芳忽然醒悟到:“我知道了,一定是你家媳妇姓吴,我来的时候和一个嫁娘在同一处避雪,上错了花轿。我姓王啊!赶快通知贾家。”
大家都认为的确是这么回事,赶快派人去通知。但是谢家离贾家三十里,雪大路滑,报信人走到那里已经天亮,吴氏女和贾家新郎已经合卺同床。原来,吴氏女也看出嫁妆不是自家东西,听来宾言语,姓氏也不对。但她贪图贾家富,假作不知。报信人到了,她假装恼怒,却已是覆水难收。贾氏子对吴姑娘也很满意,不想再生枝节。
报信人返回,翠芳没有办法,想要自尽。有人劝说道:“看来你们的婚事是上天注定,现在贾氏子已经有妻子了,你安心在谢家也是一件圆满的事。”翠芳不答应,谢家赶快派人去通知翠芳父母。翠芳父亲非常惊讶,说道:“这么巧的事情很少发生。”就派媒人来联系,说愿意结成婚姻。翠芳得到父母之命,和谢家郎结成了夫妻。
后来贾家中落,吴氏女整天怨天尤人,非常不如意。谢家郎考中秀才,虽然没大富大贵,却夫妻和睦,儿女成行,很幸福地度过一生。
这件事是真实发生的,当时人们都称之为雪媒。《耳食录》
非非子说:我对于“画屏红叶”之事曾感叹过,天意真奇妙啊!想不到变幻不定的雪神,也会直接化作媒人。看来男女婚姻之事,必须有了最终结果才算定数,亲迎之日竟然还会发生如此变异,能不说很奇妙吗!然而君子可以从中观察世间百态了。
(画屏择婿:窦毅在选女婿的时候,在屏风上画了一只孔雀,言称谁射中孔雀眼睛就是自己的女婿。李渊两箭射中孔雀二目。窦毅女儿就是后来的窦皇后。
红叶题诗:一个宫女在红叶上题诗一首,顺水沟流到宫外,被一个书生捡到,后来他们成了夫妻。)
董成妻善遣张氏女
董成是山东人,年少时品行不端,因为欠了赌债逃到京城,在一个商行当伙计。董成办事伶俐,很得主人欢心。店主和一个王爷是朋友,王爷来到店里的时候,都是由董成端茶倒水侍候。王爷也觉得董成不错,就召到自己府里做杂役。
董成到了王府,谨慎小心,尽职尽责,从不和仆人们发生一点冲突,得到王府上下一致的认可。王爷让他管着大门的钥匙。
王府旁边有个姓张的百姓,女儿和董成年龄差不多。张家贫困,母女俩给人缝补衣服补贴家用。董成因为去缝了几次衣服,和张氏女有了私情。因为他经常接济张家,张氏女的父母也没过多干预他们来往。
两年后,王爷赐给董成一个婢女,又给他在王府外置办一个了小房子。董成妻口齿伶俐,非常聪明。她治家有方,董成无法从家拿钱接济张氏女,于是好几个月没去。张氏女逐渐听说了董成娶妻的事,就和母亲商议,要去找董成。张母说:“我们家这几年从董成那得到不少钱,所以免了冻饿之苦。他现在已经娶妻,想来无法兼顾咱家,就这样算了吧!他妻子是王爷的婢女,你和她争也争不赢。”张氏女说:“不行,董成曾经和我发下誓言,我一定让他有个交代才行。”于是,张家母女一起来到董成家。
当时董成出门了,他妻子把张氏母女请到屋里,听她们说了来意。张母说董成和自己女儿有婚约在先,今天送来就没打算回去。董成妻子说:“这件事的原委我一点都不知道。既然有誓言在前,失信是他不对,但我是王爷赐给他做妻子的,不能随便相让。再说,董成没有家产,生活用度全靠主人,多了我一个人都有些吃力,实在难容二人。你现在还年轻,趁私约没人知道,应该另外找个好女婿。”
张氏女说:“我今天不顾及名声前来,就是因为誓言在前,就像倒出去的水。如果你能容纳,我做妾做婢女都无妨;如果不接纳,今天就死在这里。”
董成妻听对方这么说,还是很从容,笑着说道:“不要这样,你这样死了比鸿毛还轻,只能给人留下笑柄。”接着她又给张氏女出主意说:“董成做杂役好几年,认识的人不少。不如让他认你做义妹,然后给你找个富裕一点的女婿,嫁妆我来想办法。这样你父母也能因此得到赡养。”张氏女想了一会儿,离开了。
几个月后,董成妻给张氏女介绍了一个商人的儿子,又把自己的积蓄给张氏女置办了嫁妆,很圆满地解决了这件事。
《清稗类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