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36.html
点击音频静静聆听
回到中山大道上来。中山大道南边即门牌双号过去属后城之内,故开发较早,且有更多文化积淀。医院,与军工厂有关,与军工对接,看病都气势大些。但是后来也走了下坡路。年左右,硚口地区的、、等工厂相继破产。再后来,医院不医院。与周围的中山小区和中山巷小学,形成中山大道开端的地名系列。
其对面即硚口商场下首有家平民化的硚口区建乐卫生院,过去负责给合作企业提供公费医疗,硚口地区这些小厂的工人开张三联单,便可在卫生院免费看病。那时的人蛮扎实,一位明光电筒厂的职工肚子上长了个脓包,医生让他靠桌子站着,拿把细细的手术刀晃着和他搭讪,然后出其不意一刀挑破脓包,连麻药都不打的,完事后药棉、纱布一包,走回家去。那时的医生不屑与病人矜持,都是公费医疗,没啥想头。
中山大道的第一条大巷子是唐家巷,因姓氏而成名。据文史专家王汗吾考据,唐家巷曾是清中期居仁坊所在地,所谓“坊”颇似现在的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实施行政管理的职能。清中期汉口镇一共设有居仁坊、由义坊、循礼坊、大智坊四坊,而四坊是由清初的仁义、礼智两个巡检司演变而来(仁义巡检司设于汉口上路,礼智巡检司设于汉口下路),再早则是由明嘉靖的汉口巡检司(初设于汉阳崇信坊,清康熙迁汉口)分拆的。
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唐家巷与中山大马路交汇巷子口左侧、现在医院的地盘是个起名“天籁”的花园,右侧是一座贫民工厂,最早是张之洞创办的贫民劝工院,收容贫民的习艺之所。巷道中段还有水垱子。至20世纪70年代,靠近汉正街的巷道尾段有明光电筒、艺华五金等小型工厂,这些厂大多数是计划经济年代为安置各路手艺人而设,明光电筒厂便由一个篾器合作社的篾匠们组成。
而走过唐家巷经长堤街所贯通的义烈巷则更有故事。
关于太平天国遗迹,我们只知道武昌东湖有个九女墩,并不晓得汉口的义烈巷。太平军占领汉口时,据守对岸汉阳的清军为了扫清障碍,曾举火将硚口一带的民房烧光,历时五天五夜,汉口一片焦土。清光绪初年,严舫守汉阳,建议为战死的官兵立祠未果。光绪七年(年)陈汝藩守汉阳,奏准立祠。辛亥革命阳夏保卫战后,此处又作为民军烈士纪念祠,改名为义烈祠。《汉阳县识》选录集载《艺文》下卷有“忠节祠记”:“咸丰壬子,赭寇扰汉阳,郡邑往还蹂躏者十余年,一时死事之官吏与战殁之士卒、殉难之男女,获与旌恤祠祀者,盖以一万余计。府城昭忠旧祠,规模狭隘,无以跻外主,抑亦祠典之阙也。……斯役也,以春季经始,冬仲落成,縻金钱三十亿有奇,醵之汉上货廛。工既竣,请于大府季予香帛,岁予修葺,而祠祀益永矣。董其事为新建熊兆衤乃别驾、同县李国宝学博,踵其事则宋梅学、王粹忠茂材,例得并书。时光绪元年岁次乙亥嘉平月朔吉邑人张行简谨记。”
民国年间的《夏口县志》对义烈祠还有图片介绍,这一重要场所后来演变为义烈巷小学。我就读义烈巷小学时,根本就不知道这段历史。50多年后重来,看到面朝长堤街的校门上铭文介绍:长堤街建于年,义烈巷建于年,小学建于年,历史何等悠久。
那一年去莲溪寺拜访慈学法师,听说她竟发蒙于此,跟我算是校友了。
中山大道北边即单号门牌,顺着硚百一侧往下走大约米,是硚口区教委。区教委的职能科室有十多个,都挤在一个小院子里,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算得上是勤俭办事业的公务机关。
紧邻教委隔壁,便是硚口公园,也是在我们眼皮下兴建的。半个多世纪前最初还是竹篱笆院墙时就进去玩过,那里有一棵大桑树,我们吃过掉下来的桑葚,有一次用钩钓起一条金鱼,怕被人发现连忙取下丢进池中。
公园里除了供市民休闲游玩的绿色景点、仿古的亭阁,还有一个少年儿童图书馆,我们读小学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这里做游戏、听故事,读书学习,当然是免费的。硚口民风尚武。从公园大门进去左则,有一大片空地是几个拳师割据的“场子”,教我玩拳的师傅叫夏宽,是硚口运输合作社的搬运工人,住汉正街百家二巷,在当地小有名气。徒弟们扛着刀枪剑戟去硚口公园的“场子”,要经过中山大道,沿途人等不知我们是个么哈数,面带敬畏,时间一久,徒弟们走路便两腿向外“八”,一副孔武有力的样子。有一天,徒弟们在公园“摆场子”举弹子(杠铃),来了一队“打场子”的。那领头的叫几个徒弟上来,一只手便举了起来,夏师傅八字脚的徒弟们都愣了神,夏师傅来了。夏师傅一上来就一个抓举,又把手腕一翻,把弹子顶在拳头上,又顶在脑袋上,身体还打了个亘圈。“打场子”的鞠个躬都散了,夏师傅吼了徒弟们一句:“习武人莫尽想出风头!”
硚口公园下面有玉带村小学(现幸乐村小学),是我的发蒙之地。再下面崇仁路口的居仁门中学也是我的母校,都是我们乡愁的一部分。解放前硚口这一片似乎只有博学中学(四中)。解放后盖起了一系列中学,如如十一中、二十四女中,创建于年,原是苏式建筑;学堂墩子以北、利济路特1号的29中,年办。汉正街号的利济路中学,年办。还有设计古典的劳动里中学,在杨家河。崇仁路口的居仁门中学,原来是个巨大的足球场,四围是木质座位看台。路边有让我垂涎欲滴的老大兴园,和时常去看香赢的伢伢书摊。曾有少年时的回忆录写到那时景象:“球场很大很大,四周都有一排排座席,一层层的很高很高。哥哥一进了场,就脱了衣服,满场飞去了,喊着要我照护好衣服。”童年的记忆中,这一带很是宽阔。据史料载,年“大跃进”时期作商业布局调整,“老大兴园”由升基巷迁至居仁门,营业面积扩大到平方米。后迁航空路。这两个地方我都有印象,但从来没领略过“回鱼大王”。
年,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居仁门中学建成了,我们是第二年入校的。“文革”中改为红锋中学,校长杨炎自杀。两派武斗开始后,与对面形成双子星座的两所学校翻了脸,红锋中学属造反派,育红中学成保守派根据地。年6月9日,数百武斗人员围攻只有30多人驻守的红锋中学,从早上8点围到下午却久攻不下,武汉警备区派军宣队前来制止,红锋中学人员顺利撤出。不久红锋中学成立“六九警备队”,此时已有了枪支,在硚口地区名声大振。不过这些“喝狼奶”长大的老三届学生都从玉带门车站走向了农村。母校变得完全陌生了。红锋中学还没来得及恢复居仁门中学,就变成了六十五中,而后成了对面的六十四中(即育红)的初一初二部,校名消失了,它的被取代虽为寻常,却让我们有点“断根”般失落。
崇仁路口居仁门中学对面的民间收藏品文物市场,是我们最爱闲逛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历史的记忆,但有些已经永远找不到了。
(罗时汉侯红志)
提示:
想要购买《大路朝天——穿越汉口中山大道》可以直接进入天猫长江出版社旗舰店搜索书名,还可以直接与发行部联系购买事宜()
非常往事将陆续更新《大路朝天——穿越汉口中山大道》中的内容。
这本具有沉甸甸意义的众筹之书
将通过声波的方式走近你
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