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投稿邮箱:botaocgyy
古来“读书——做官”几乎是一种人生追求的固有程式,但也人持相反观点。程颐就认为“做官夺人志“(《二程集》P《伊川先生语一:入关语录》)“志,气之帅,不可小观”(同上P)因为二程“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二程集》P《明道先生行状》)道,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贯穿世间的万事万物。包含自然本体论、宇宙生成论、认识论、人性论、道德形而上学等一整套知识体系;道,犹路也。人所通行方为之路,一人独行不能谓之路。道之大纲,只是日用间人伦事物所当行之理。众人所公由的方谓之道——即人们常说的道理。二程的一生,都是在探求道理、总结道理、传递道理、普及道理。遵道循理的学说——洛学,就是他们研究的成果。后来经四传弟子集大成,成了南宋以至元、明、清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程颐之兄程颢举进士()后短时间入仕,程颐“嘉佑四年()廷试报罢,遂不复试。”,虽未中举,当官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年,程颐二十四岁游太学,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管勾太学的胡瑗,尝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生,胡瑗看了程颐这篇文章后,“大惊,及延见,处以学职。”就是说,太学生程颐可以作为太学的一名‘干部’了。当时的宰相吕公著看到程颐的才华,让其子吕希哲拜程颐为师(以后吕希纯、杨应之继之)。后来,吕公著“判太学,命众博士及先生之居,敦请为太学正,先生固辞”(《吕申公家传》)“治平三年()九月,公(吕公著)知蔡州,将行,言曰:‘伏见南省进士程颐,年三十四岁,有特立之操,出群之姿,嘉佑四年,已与殿试,自后绝意进取,往来太学,诸生愿得以为师。臣方领国子监,亲往敦请,卒不能屈。臣尝与之语,洞明经术,通古今治乱之要,实有经世济物之才,非同拘士曲儒,徒有偏长。使在朝廷,必为国器,伏望特以不次旌用。’”“太学正”相当于官学中的老师或行政人员,属基层管理人员编制,职责为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太学正明朝定位正九品,清朝乾隆又升为正八品。可见程颐“固辞”是为了专心治学。而且,“太中公(程珦)屡当得任子恩,辄推与族人。”“治平、熙宁间,近臣屡荐,自以为学不足,不愿仕也。”(《二程集》《伊川先生年谱》)任子恩,是封建社会给与官员子孙出仕当官的机会。程颐的父亲曾六得任子恩,其中给与小叔程珫和他的两个儿子程頔(di)和程颉(xie),而程颐多年“以读书求道为事”,并多年跟随父亲从事文书和讲学活动。他汲取儒、释、道的积极因素,可见于他的著作当中。他以天下为己任,年轻时就给仁宗皇帝上书,代父、代一些大官撰文上书,从中集中反映他的为政观和民本思想。例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足衣食。(P)伏望陛下出于圣断,勿徇众言,以王道为心,以生民为念,黜世俗之论,期非常之功。(《二程集》P以上见《上仁宗皇帝书》)、保民之道,以食为本。(《二程集》P)以海域之广,亿兆之众,一人不可以独治,必赖辅弼之贤,然后能成天下之务。(《二程集》P)以上见《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治道……“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二程集》P《程氏遗书卷15》)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二程集》P)《代吕公著(宰相)应诏上神宗皇帝书》圣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二程集》P《周易程氏传》卷一)为政以德(《二程集》P《程氏外书1卷六》。)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二程集》P《程氏经说卷六》)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二程集》P《程氏遗书卷25》)视民如父母之于赤子。(《二程集》P《河南程氏粹言卷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说:“吾辈之三民主义,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社会改造本导于程伊川乃民生主义之先觉。其说民主,见之于二程语丝”(《中山全集》第九卷P)年,叔父程瑜去世,年,叔父程璠去世,年父亲致仕,年兄长程颢罢官,父子三人寓居颍昌近一年。年,在文彦博资助下,程颐在鸣皋创办伊皋书院。元丰八年()6月15日程颢病卒,11月26日程颐授汝州团练推官,充西京国子监教授(《道命录》卷一)。程颐上疏:“伏念臣,才识迂疏,学术肤浅,自治不足,焉能教人?岂敢贪冒宠荣,致朝廷于过举?所降诰命,不敢当受,谨奉表辞免以闻。”(《二程集》《辞免西京国子监教授表》)礼部奉圣旨不许辞免。程颐上《再辞免表》:“……臣愿陛下扩知臣之明以照四方,充取臣之心以求真贤,求之以其方,代之以其道,遂圣贤亦将为陛下出。”谏官朱光庭奏:“颐道德纯备,学问渊博,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制礼作乐之具,实天民之先觉,圣世之真儒也。”乞以程颐为讲官。宋哲宗元祐元年()闰二月十八日,由王岩叟推荐,除程颐承奉郎,再授宣德秘书省校书郎。五十四岁的程颐,于二十四日上《辞免馆职状》:“伏念臣草莱之人,既蒙赐召,礼合见君;先受恩命,义理未安。”幸蒙召见后,除程颐通直郎,充崇政殿说书,程颐三辞而就。八月二十二日,敕颐兼权判登闻鼓院,程颐以“劝讲之官,体宜专任”“若得专心致志,穷研圣学,以备顾问,臣愚不胜至愿”为由,一再辞免(见《二程集》P《辞免判登闻鼓院奏状》、P《再辞免状》)程颐终生研究圣学,非礼无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经筵处处坚持;作帝师,也坚持他的教育理念。上任之前,就提出“昔者周公辅成王,幼而习之,所见必正事,所闻必正言,左右前后皆正人,故习与智长,化于心成。”要未成年的宋哲宗“熏染成性”,“大率一日之中,亲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宫女之时少,则自然气质变化,德器成就”理由是“幼而习之,为功则易,发然后禁,礼经所非。”他认为:“师,道之教训,傅,傅其德义,保,保其身体。”“劝讲之官,辅导人主,岂止讲明经义?所以熏陶性质。”“傅德义者,在乎防见闻之非,节嗜好之过;保身体者,在乎起居之宜,存畏慎之心。”“选厚重之人扶侍,服用质朴器玩,华巧奢丽之物,不接于目,浅俗之言不入于耳。”他甚至大胆要求“欲乞今后,特令坐讲,不唯义理为顺,所以养主上尊儒重道之心。”以为“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他把教育的目的理解得深透,德育为首,智育为重!他在易传中说:“学问之道无他也,唯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P),作书铭“含其英,茹其实,精于思,贯于一。”提倡致知格物;学贵于思;学以致用等,对于教与学的一系列论述,全面而精辟。太史范祖禹说:“颐在经筵,切于皇帝陛下进学,故其讲说语常繁多,草茅之人,一旦入朝,与人相接,不为关防,未习朝廷事体,”元祐二年()八月,谏议大夫孔文仲奏劾程颐,罢崇政殿说书,乃差管勾西京国子监,程颐受命就职。十一月六日,程颐上《乞归田里第一状》;十二月十八日上《第二状》;元祐三年()春上《第三状》;他说“道合则从,不合则去,儒者进退之大节。”“道不用而徒兹苟禄,殊乖进退之义。臣非不知享禄胜于躬耕,贫匮不如温足。顾以读书为儒,粗知廉耻,不敢枉道以求苟安”决意回归田里。(待命三个月未得指挥),又上《乞致仕第一状》、《第二状》)又不准,年判西京国子监。年正月十三日,程颐父亲程珦“以疾卒于西京国子监公舍”,文彦博等奏请宋哲宗,赐绢二百匹,茔地一顷二十亩,敕有司供其葬事(《二程集》P),程颐服阙。程颐年服除,三月除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四月,程颐上《辞免服除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状》、《再辞免表》。五月改授程颐管勾崇福宫,程颐上《谢管勾崇福宫状》“伏为见患腰跨,拜受未得,候痊损日,谢恩就职次”;八月程颐上《申河南府乞寻医状》((《二程集P》))“得去”(同上)。年杨时、游酢拜师前后,演绎出“程门立雪”典故,年,宋哲宗亲政,复除程颐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程颐两辞不就(《辞免在除直秘阁判监状》、(P)《再辞免状》P)。年11月,诏遣程颐涪州编管,在这里除了讲学,完成了对于周易的注释《程氏周易传》;年10月回到洛阳,复通直郎,权西京国子监。程颐于《谢复官表》一个月后又辞,直至年9月中旬,卒于田湖程村。光绪题"希蹤颜孟"二程终生向道,经过苦心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对于道、学、书、政、事论述,对于天地、圣贤、君臣、心性、人物的认识如“日月其明,泰山其高,江海其大也,其后学所能形容?”(《二程集》P,《河南程氏粹言序》)程颐一生,醉心于理学研究,留存于世的仅有《遗书》25卷,《外书》12卷;《文集》8卷;《周易程氏传》4卷;《程氏经说》8卷;粹言2卷;《遗文》若干。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耨,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今百工技艺作为器用;吾得而用之。甲胄之士披坚执锐以守土宇,吾得而安之。却如此闲过了岁月,即是天地间一蠹也。功泽又不及民,别事又做不得,惟有补缉圣人遗书,庶几有补尔。·6·4注:图片为宋理宗、康熙、光绪、慈禧为程熙题匾作者简介:程流锁,年10月生于洛宁丈庄村,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洛阳市物理学会理事,原宜阳一高、电大副校长,宜阳诗词学会会长,宜阳县人民政府督学。北宋二程第31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