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三陈村左溪白陂桃芳里

年接近尾声了,但古村的走访似乎意犹未尽,期期艾艾的,盼望着会有奇迹出现。果然,崇仁摄友瓜子在群里晒了一张十分精致的门坊图片,甚是诱人。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却弱弱地问了一声:门坊为何时、何地、何姓氏建滴?瓜子答曰:崇仁礼陂镇左坊村,陈氏家族,建筑时代尚不明晰。于是选了一个周末的晴好之日,央了“过目”驾车前往。(上图:大吉大利,一鹭连科。下图:海马龙门组合与犀牛望日组合。)瓜子要了崇仁虫二作陪,最合吾意。晌午时分,一行四人到达礼陂镇街上,瓜子是礼陂的外甥,洞察礼陂风俗,找到一家礼陂街上的“百年炒粉”店,上了几盘小菜,味道十分可口,但就是有些辣得过分,顿时觉得胃痛,上车后,吃了一个赣南脐橙,又猛地喝下一瓶矿泉水来消火!车从礼陂中街掉头朝西,不一会儿,远远就见一座现代彩绘牌坊立于乡道的中央,上面骇然有匾额“左坊村”、“义门世家”。我原来担心下午背光,拍出的图片会乌漆墨黑的。但虫二却宽我心说:“礼陂这个地方是一个盆地,没有顺光背光之影响!”及到左坊村里时,果然一如虫二所云,陈氏祠堂沐浴在一片祥云霞光之中。我急速按响快门之际,虫二却在四处寻找村里管祠堂钥匙之人。是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义门人是最讲义气的,见到有客人来访,掌管祠堂钥匙人——陈道贤,笑眯眯地与虫二来到祠堂,打开大门。“祠堂没有放谱,管谱的人不在家……”陈道贤依然笑嘻嘻地回答:“我村是从白陂乡(已并入马鞍镇)桃里村迁来的。”左坊村为村委会驻地,位于礼陂西北3公里山脚下小溪边。陈姓迁自本邑白陂桃里,时约21代。旧有“东风初皆冻,左水正朝宗"之说,以村落左水旁得名。

上图:十八学士登瀛洲。

祠堂还是找到一块碑刻,记载祠堂修缮时间——左坊陈氏宗祠,原址在清顺治乙丑年改建于左溪之上,重建于康熙辛巳年,后经历了多次重建与维修,其气势雄伟,威震四方。该祠在文革时期蒙受重创,整个祠堂面目全非,四周围墙面临坍塌。在族长陈桂生的号召下,全族人士捐资助劳,于农历年六月初八开工,按旧制重建于原址,同年十二月二十一竣工。清顺治乙酉年即顺治二年(年)改建!就是说,祠堂可能是明晚建筑!难怪,祠堂的雕刻、柱础都呈现明代气象!这又一次印证江西解图之神秋意老师的论断——崇仁是临川民间三雕工艺风格最后的存留地,也是抚州地区保留明代雕刻风格最多的地方!“陈、黄、吴、刘、李为崇仁巨族,但陈氏多保存有像样的牌坊。你今天既然看了礼陂陈氏,那等会我们再去白陂,那里还有两个陈氏村庄,各有一座年代久远的牌坊。”虫二年轻时,曾在白陂当过协税员,每周三天从县城骑自行车去白陂工作,对那里情况很熟悉,也很有感情。桃里村,位于白陂南偏东1.5公里处的小山坡下。原名壕里村,乃外高内低,形若壕沟之意。方言壕、桃同音,后人写成桃里村。唐会昌年间,陈姓从九江迁来定居。会昌,为唐武宗李炎的年号,使用时长6年(年—年),就是说桃里村是抚州地区罕见的千年古村。桃里村宗祠门坊上精美的雕刻,年代久远,与临川兰溪曾家村曾栋牌坊类似。虫二说,桃里村宗祠内的这幅拼图,是崇仁县保护文物,上了崇仁县志。或许是年代久远,我们看不出什么明堂。我们最后一站是白陂村,白陂为原乡政府驻地。位于县城西部偏北20公里处的山脚下。村落水边,旧时建有陂坝,且产烧制瓷器用的白土,故名白陂。明弘治十八年,陈姓由邻村饶家迁来。饶家位居村东50米处。知道我们想进祠堂看看,住在祠堂隔壁的这位老人放下手中的活计,步行去找村里管钥匙的人。陈有根是位退休工人,宗祠的义务保管员。陈有根说,白陂陈氏与桃里不同修,是九江德安义门陈,属车顺庄。白陂陈氏宗祠保存了原状,内部构建壮硕。白陂陈氏宗祠的柱头有槠树的,另一个柱子是采用的是拼柱法或合柱法。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gr/6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