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万余人增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l

脱贫攻坚

近年来,香洲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抢抓帮扶机遇,积极沟通对接,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围绕项目扶贫、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及携手奔小康等方面的交流协作,下功夫、出实招,助推结对帮扶地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对口支援成效显著。

  

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今年以来,香洲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始终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举措、落实攻坚责任,进一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实现贫困人口、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与泸水市对接强化对口帮扶协作举措

将带动建档立卡多户余人增收

泸水市,云南省县级市,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贫困发生率为35.3%,是深度贫困地区。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珠海市香洲区、万山区按照“中央要求、怒江所需、珠海所能”的方针,积极与泸水市对接交流,不断强化对口帮扶协作举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泸水秤杆乡自把村,一个坐落在高黎贡山半山腰的村庄。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

  

天门冬药材种植项目是自把村里实施的产业扶持项目,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实现天门冬种植的规模化与标准化,使天门冬种植业成为助农增收的民心项目。

  

“自把村有村民人,其中贫困户就有人。”自把村村委会主任白乃说,年,香洲区、万山区投入万元帮扶资金,截至目前,村里有人种植天门冬药材,现已全部实现脱贫,“我们很看好该项目发展前景,每亩产值减去成本,农户每亩收入可达1.7万元左右。”

  

除了天门冬药材种植项目外,稻田养鱼提质增资项目也属于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年6月,由珠海市香洲区、万山区投资万元帮扶泸水市亩稻田养鱼提质增资项目正式实施。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建档立卡户”的模式运营,实施点分别在泸水市上江镇丙贡村、丙奉村,六库镇新田村,老窝镇崇仁村,带动了当地建档立卡户户人实现增收。

  

天门冬、稻田养鱼项目助村民增收是香洲区对口帮扶泸水市深入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年,香洲区和万山区对口帮扶泸水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投入资金共计万余元;今年泸水市拟申报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项目共18个,项目预计可直接带动建档立卡户户人实现增收。

大力开展劳务协作

近年来,香洲区把就业扶贫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劳务协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年11月20日,由香洲区讲师陈润光为泸水—珠海共建培训基地的26名老师和工作人员进行就业培训,授课围绕人力资源开发、外出务工引导等模块进行讲解。截至目前,香洲区—泸水市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共举办专题培训52期,并成功帮助泸水市劳动力转移至珠海务工就业人。

  

为充分发挥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年12月9日至10日,由香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香洲区企业珠海市润星泰电器有限公司、珠海正圆控股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先后在泸水市上江镇城墙坝、大墩子社区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专场招聘会。

  

疫情无法阻止爱心和温暖传递。年2月26日晚,第二趟滇粤劳务协作“怒江号”返岗专列停靠在城轨珠海站,名怒江州泸水籍员工有序下车出站。为确保深入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泸水市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的同时,加强香洲区企业用工保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动与泸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沟通,积极主动向各自上级人社部门报告,并经珠海驻怒江工作组向多方协调,不仅设有返岗专列,保障泸水籍劳动力顺利返岗,助力企业复工,还提供了“点对点、一站式”对接安排,为出行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等。

加强人才支援交流

扶贫先扶智,教育为先行。香洲区派驻泸水支教小分队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教育帮扶措施。

  

年6月12日晚,珠海支教小分队在大兴地镇中心完小举行微课制作培训,香洲区支教老师陆杨主讲。该培训让大兴地镇中心完小老师能有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传统与创新进行有机融合,不断更新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开启教学新思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年11月7日,医院3名医疗专家到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姚荣忠便是其中一名。他医院骨科支医,深入一线,指导操作技能,亲自操刀,治愈了大批患者,并开创多项该院医疗技术项目“零突破”和“首例”。

消费扶贫做出成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推动消费扶贫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年4月24日,由香洲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主办的“消费扶贫·你我同行”香洲区对口帮扶地区名优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发布会在柠溪文化广场举行。

  

现场展示了阳春市、怒江州、泸水市的60余款优选农产品,此次农产品产销对接发布会,搭建起农产品产销对接桥梁,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打响品牌,打通供应链,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喜爱这些产品,让更多的人优先购买贫困地区的特色、优质农产品。

全力推进对口阳春市4个镇14个村精准扶贫

已帮扶人增收脱贫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香洲区坚持精准帮扶、产业带动发展,坚持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依靠当地,积极协调村两委与驻村干部共同开展工作,全力推进香洲区对口阳春市4个镇14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截至目前,香洲区扶贫工作组已帮扶阳春贫困人口户人增收脱贫,年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元,比年增长47%,减贫成效显著。

开展产业帮扶促增收

位于阳春市西南部的马水镇马兰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香洲区对口帮扶的贫困村之一。

  

经过深入的调研与论证,香洲区扶贫工作组及村委因地制宜,确定了开展广藿香规模化种植,打造南药基地的发展方案。为顺利推进基地建设,种植基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引进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威群百草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春霖种养专业合作社,推进项目实施。

  

为提高农户田间管理水平,扶贫工作组联系省农科院及广东药科大学派出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确保广藿香的品质。此外,公司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

截至目前,马兰村广藿香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面积有余亩,年通过产业帮扶方式扶持贫困户人均增收元。 

在马水镇石田村,为了帮助村民学习桑蚕种养技术,扶贫工作组建立了桑蚕种养示范基地,手把手教会村民先进的种养技能。基地专门聘请职业经理人作为管理员,负责日常生产经营、蚕农现场培训,蚕农可以在基地边打工边学习,既有务工收入又学技术,学成后可以自行养殖。

提高村民养殖水平

梁创业是香洲区扶贫工作组驻马水镇石田村第一书记,迄今为止,已在阳春市新联村、马田村参与第三轮扶贫工作了。“村里刚开始种桑养蚕有户,经过宣传发动,现在达到户,其中,65户贫困户于去年底全部脱贫。”梁创业说。

  

目前,石田村桑蚕种养基地连片总面积亩,辐射带动石田村0多亩户参与桑树种植,到年底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91元。

潭水镇水口村是远近闻名的“鱼苗之乡”,村民有从事鱼苗孵化工作的传统。香洲区扶贫工作组开展对口帮扶以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鱼苗孵化产业,先后投入资金.6万元,帮助水口村建立了鱼顺专业种养合作社。合作社实施“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办培训班,提高村民养殖水平。全村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2户)养鱼孵鱼.3亩。

  

另外,香洲区扶贫工作组还投入资金52万元建造鱼苗交易农经服务楼。通过产业帮扶,年村集体年收入21.7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7元,比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了%。

提升人居环境展新貌

修缮前阳春市造和小学

修缮后造和小学换新颜

一直以来,村民经济收入提高了,居住环境却没法改善。年12月26日上午,香洲区对口帮扶阳春市马水镇新风村举行了党群服务中心揭牌暨企业与新风村结对帮扶签约仪式。珠海市泰坦新动力和宝盛房地产公司等企业与新风村现场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助力新风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人居环境改变,不仅仅只有新风村。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香洲区帮助对口帮扶阳春市14个贫困村建设了村道硬底化公里,村道亮化公里,农田水渠28.27公里,村民综合服务楼11栋,产业服务楼5栋,党群服务中心10栋,卫生室14所,文化广场14座(含在建),修缮学校11所。村容村貌从此焕然一新。

开展义诊活动暖人心

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年以来,香洲区卫生健康局每年组织扶贫义诊医疗队到香洲区对口帮扶村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义诊活动。

  

义诊医疗队由香洲区区属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组成,包括内科、骨科、外科、妇科、五官科。义诊医疗队携带了心电图机、彩色B超探测仪和X光车等检查设备和一大批药品、医药耗材,为村民提供免费的诊疗服务和健康咨询、健康宣教等服务,并免费派发治疗药物,获得了村民的好评。

编辑:杨玉函

素材来源:珠海特区报马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gr/5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