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
领读者刘福华,播音名富华。国家一级播音员。从事电台新闻播音30余年。金话筒终身成就奖。酷爱新闻、消息、通讯、评论、小说、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人物传记等各种体裁的播报和演播。长期从事小学生口才、成人普通话培训、广告、专题片配音等语言艺术工作。
芳草,师从薛飞先生学习朗诵。酷爱朗诵艺术,喜爱抒情,哲理的朗诵素材。追求自然,流畅的表达方式。
感悟崇仁
⊙厉小平(崇仁镇文化站)
崇仁,望文生义,就是崇尚仁义。崇仁,是一个地名,也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彰显着传统美德的经典;对于一方百姓,演绎着代代兴旺、贤能辈出的精彩。
崇仁,江南古镇,位于嵊州西北。走进崇仁,面对抬头可见的高耸檐角,脚下行走的青石板与石蛋路,以及迎面相逢的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的老台门,人们就能感悟到她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风姿、情韵、魅力、灵秀和奇异。
崇仁的前身叫杏花村。听了这个名字,相信人们就会联想到这里应该是树枝与花朵并茂、鸟语与飞鸣交响、人类与自然和谐的仙境。因此,到了晋代衣冠南渡,中原文化盛大南迁时,一个裘氏家族经婺州、会稽多次迁徙,最后落户在这依山傍水、风光秀美、四季花香的杏花村。这个家族“凡十九代,历十三朝,之百余年,聚族六百,人不异居,家不分炊。”在中华家族历史上演绎着美丽神话,并被宋真宗皇帝敕彰为“义门”。
裘氏家族从绍兴分迁至嵊西杏花村是在宋庆历年间(公元年)。第一世祖是裘氏第二十一世孙裘永昂。从此,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华丽登场,逐步取代原来段王李白张五姓的地位,把杏花村演变成了崇仁。尽管崇仁不是属于裘氏,但裘氏像一只大手,把崇仁推上了兴旺和繁荣,就裘氏敦叙堂一脉自宋至清有仕官人,宗祠35所,为崇仁留下了无尽风骚。
步入崇仁,从明代至民国的古建筑群序列完整,类型丰富。以玉山公祠、五联台门等为代表的、保存较为完整的老台门就有余座,它们各自独立成院,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充分体现裘氏“聚族六百,人不异居,家不分炊,循规蹈矩,尽绳家法”的家风。除此之外还有宗祠、戏台、民居、书院、厂房、店铺、作坊、寺院、庵堂等各类传统建筑。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崇仁在民国特别是抗战时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近现代乡镇政府管理机构,包括法院、镇公所、警署、消防局和邮政代办处等。这些建筑,体现了乡镇政权由封建宗族管理体制转为现代法政体制的转变历史,这在国内乡镇一级的权利机构中尚不多见,是崇仁村建筑群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山公祠是宗祠建筑的杰出代表,以建筑考究、砖石木雕刻精美著称。她座北朝南,通面阔18.75米,通井深53.04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公祠分三进,依纵轴线布局,自南向北有照壁、天井、门厅、戏台、天井、正大殿、过道、后大殿,戏台天井两侧有厢房各五间。玉山公祠的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件数之多,数嵊州宗祠之最,堪称一绝。
五联台门是裘氏义门“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治家准则,以及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在建筑形态上的完美体现,也是我国江南民居建筑的典范。五联台门的四周是鹅卵石铺成的蛋子路,区域内以敬承书房为中心,大夫第台门、老屋台门、樵溪台门、翰平台门、静轩台门、云和台门环列四方,组成庞大的古民居建筑群。底层设边门户户相通,楼上以跨街楼隔巷钩连,成为一个自上而下互相通联的居宅群落。这样的建筑结构在全国罕见。
崇仁古镇选址于山阴水阳,依山傍水。街道呈不规则的方格网状格局,以直街和横街组成“一纵一横”的十字骨架,与直街平行的有蟹眼井路、后门塘路、玉山公路,与横街平行的有三市头路、石马路、当典路、上横路、下横路,由此形成主街、支路、小巷、备弄四级道路体系,按照建筑布局的要求灵活组织。道路蜿蜒曲折,空间变换多样,路路相通,巷巷相连。街、巷、弄格局完整,尺度适宜。
崇仁是一个井的世界,现有水井多口,其中古井51口,像是大地上的眼,傻乎乎地望着天空。其实,这井不仅把地脉彻底地打通,让村民与地气相连,与蓝天对应,而且以冬暖夏凉滋润着崇仁的妖娆,成为古镇的一道独特风景。
一井一故事,诉说着崇仁古镇水之渊源。上方井前的石碑上刻着“赤乌二年”,井口在阳光里升腾氤氲水气,似乎在炫耀它浸润崇仁两千多年的功绩。蟹眼井下面据传埋有石磨,以镇蛟龙,从而让蛟龙温顺地吐供水源和细细长流。东旺井位于镇的东北,是吉祥的井名,那井边坚硬的牛角形石件与井圈,始终与柔软的水相伴,这是一种和谐而美的融合。
与井相配,崇仁有很多池塘,为古镇保障了人民生活和消防用水的完美供给。再望见那后门塘、菱塘边涤衣洗菜淘米的情景,我们可以感受到最本真的居民生活。
无论从悠长的历史,连绵的建筑,还是从文化的传承来说,崇仁都有着绵长的人文积淀,使古镇无比灵秀妩媚。舞狮班,在十一代的光阴里书写传奇,那活跃而且鲜艳的狮子,被舞狮人赋予了生命,为崇仁赢得了骄傲。民间音乐,在一座座台门的上空,经久回响,让古镇生活充满色彩,陶冶着人民的心情。一曲《大辕门》,奏着演着,名声远播,传到了北京怀仁堂,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成为中国民乐的经典。围棋,从五虎传奇到九段高手,是古镇一绝。街头巷尾和戏台隔壁,棋坪常置。人们走过路过,便相邀入局。黑白间风云际会,神形中只闻笑谈。看似经纬分明,一目了然,然棋步进退中蕴含有无穷变数和奥妙。从五虎、小五虎到马晓春,使古镇充满灵异。越剧,岁月流响,青蓝胜出,越音不绝。嵊州是越剧的故乡,而崇仁是与越剧休戚相关的古镇。裘光贤在戒清寺开办的连续三副高升舞台科班,力扶女子越剧前行,成为越剧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筱丹桂、贾灵凤、张湘卿、商芳君、筱灵凤、周宝奎、裘大官、张茵、白云鹏、邢桂芬等一批名伶闪亮舞台,用水袖和折扇把万年台舞动得生机盎然。而灵山公祠和瞻山庙戏台,更以坦诚恭候“三花一娟”和袁雪芬、傅全香等越剧精英的到来,至今似乎还飘浮着她们的越音和身影。
文脉与地灵的交融,让古镇许多特色产品具有文化内涵,变得奇异。“炖了一百五十年的老鸭”几乎成了崇仁代名词,就如一提钟表便知瑞士。10多道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农家老鸭成为香味齐全、油而不腻、松脆可口的美味和礼品。年前,这里的人们就能把豆腐煮成一张一张地色泽晶莹光洁、薄如蝉翼的皮,使普通百姓饭桌上的蔬菜成为款待上宾的佳肴。就是最平常不过的大米,到了古镇百姓的手中,因为地域文化的注入,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价值,经过12道工序的流程,使大米成了细长乳白、丝状均匀、形似满月的榨面。即使是当地人们脚下的泥土,不甘寂寞的古镇人民,在捣捏中创制了紫砂,多种各式的花盘、茶具、酒具、餐具、文具及工艺品走红市场,畅销各地。因而,这炖鸭、豆腐皮、榨面、紫砂被称为崇仁“四杰”,并与古镇同行,为古镇增辉。
?像一柄倒悬的剑饮过之后,也就饮下了曾经的江湖
-关于作品-
领读·最绍兴是一个发布原创诗歌美文的平台。所发内容要求以绍兴题材为主,并配以专业主播(绍兴本土以及省外朗诵界主持人、朗诵爱好者),你领我读,把优美的诗作用声音传播,让绍兴声音走出去,让外地朋友走进来。“诗话绍兴,一页江南”,力求打造绍兴版《朗读者》。
▎更多领读者
薛飞朗诵《盐帮古道》;继承朗诵《夜访云门》;芳草朗诵《我的水乡我的梦》;吴晓华朗诵《塘栖来信》;夏天郭铮合诵《2年的线装》;郭红波朗诵《知味停车》;红尘浪子朗诵《在雨中循声而望》;晓辉朗诵《风之语》;茶香朗诵《挂在空中的思念》······
「领读·最绍兴」制作团队
主编:麦秸
顾问:徐徐
制作:娜娜
logo设计:王嘉泽
收稿邮箱:
qq.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