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最壮观ldquo民间香肠工厂r

明天冬至,起个早床,你可以看到一场民间奇观。

老武汉人生活讲究时令,像昆虫一样准。冬至最重要的事就是“灌香肠”。

“去武胜路灌香肠”,我原不知,这句话在许多汉口人心里,是和“去归元寺数罗汉”差不多重要的节令民俗活动。

一条街大大小小的灌香肠铺子,数量密集,堪为汉口的“香肠街”……可人们,纷纷奔着她这一家来。

“从她店门口开始,拖着新鲜肉要灌香肠的人,去年黑压压站满整条街,一直排到京汉大道,水泄不通……”老顾客七嘴八舌。

“没有,没有,还差一点。”庄主梅姐笑着摇手说。

听街坊们说,在寒风凛冽中,排队2个小时,是正常。

和喜茶的网红待遇差不多,有黄牛党,求预约票。

……

(现场视频我就不放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上上周被朋友催着,起了个早床飞车过江,说要带我去拜访汉口的“香肠女王”,“手艺人,场面很壮观”。

我揉着惺忪睡眼,跟着他,顺着武胜西路往里走,拐进集贤三路,开始有一家家的香肠铺子,铺主悠闲,香肠挂满……“不是他们,继续往里走”

朝着居民楼腹地,开始有人拖车、提几十斤红色肉肠的袋子,满面春风出来,开始有“小黄人”从身旁闪过“穿黄衣服的,都是她家的。”。

到了。

老式居民楼,三面围成了一个“凹”型,三面一楼连起来,像一个超大四合院——简直是一处卖鲜肉、灌香肠的“露天香肠MALL”。

我足足在场口站了3分钟,感受这一片红通通、黄澄澄、黑压压的热闹香肠世界。

这就是当地肠界龙头老大,梅姐“王牌香肠”的主场。

(这只是一个侧边,整个三合围的“香肠MALL”,要用广角镜头才能完整拍下)

其实,这里只是一小部分,只是负责“收肉”、“发肠”、“卖成品肠”的窗口铺之一。(在张自忠路还有一处分店)

主人陈春梅(我称她“梅姐”),真正的做香肠工厂,在谌家矶,多平。听说最近因为规模扩大,又搬了新址。

武汉人灌香肠,一甩手都是30斤、50斤、斤地灌。大企业大馆子,有论吨来订货的。

每天来拖肉去工厂的车,满载要送十来趟。

生意从每年从11月15日开始,一直做到腊月24“就不收肉了”。10平米左右一间的烤房,从最早的十几间,到后来近百间忙不过来……

这么厉害,关窍在哪里?

茫茫武汉,做“灌香肠”这桩辛苦事的,多如牛毛,为何她一家能做成大象的块头?

我和梅姐坐在露天场上,见缝插针地聊了个把小时。

五十多岁的她,衣着朴素低调,和蔼微笑,语调和缓,有着长辈的宽厚,庄主的笃定。

那1个小时里,她不停起身,照顾残疾顾客优先开票,给老爹爹拿板凳坐,招呼从南湖、广州远到而来的客人,安排车辆装货,叮嘱顾客吃法……

你聊起来就会明白,她的“老大”气场和精明锋芒深藏于内。

(梅姐夫妇,朴实乐观,从30来平米的小店,14年时间,做成一方名店)

这么火热的生意,在现场看2个小时,略一估算,就会让每个爱疯投的人发疯。

可聊着聊着,我渐渐想清楚了:若把她当作对手,在这桩生意上,你我几乎不可能超越她:

(这是《楚报》给她做的专访头条,被小伙子们偷偷裱糊、挂在发货门头上。梅姐是他们的骄傲)

第一、论“挑肉”,她比你懂。

猪肉的水有多深,你懂的。

梅姐是肉联厂的下岗职工,她年就进了武汉肉联厂工作,是从切块切条切丁的比赛中磨练出来的。(看完这家,我想写一篇论文《再论下岗职工的创业新价值》)

她眼睛毒,一块鲜肉,是家佳康的还是双汇的,她能一眼识别出。

(厂内切分腿肉)

“都是大厂,但屠宰方法和步骤不同。X家去毛的工艺,皮子是用火烤的,蛮黄,冒的卖相,但是肉好吃。X家的冷鲜肉,一吹就枯了……

(她的汉口话说得软糯,给我讲猪肉的细节门道,此处省略五千字)

我去时,正好遇到其中一家的销售经理,拿着各种检疫证书和品质证明,在恭敬耐心游说他们夫妻俩,请改用其品牌的肉。

大牌肯弯腰,想想这家自制的成品香肠量有多大。

“哪家肉好我就用哪家的,轮换着来。”

“婆婆们看起来蛮挑剔,其实不太会挑肉。”梅姐选的鲜肉,价格比超市零售的同部位,还要贵“说起来蛮复杂,等级高出不止一档。我还要把筋子血管都去掉。”

(每家每户送来的肉,都清晰标号,到厂剔杂,清洗,再进行加工)

来这家灌香肠,不用提前去超市买肉,现场就有家佳康和双汇的直送肉摊。

我建议你,直接买梅姐的自制香肠,信任她为你选的肉。

(这些都是梅姐的自制产品,色泽和气味,都经得起挑剔)

第二、论工艺,她是“专业班子”。

我把梅姐家的一袋子香肠,随手扔在副驾座上,在汉口晃了一天。晚上回家,车内一阵好闻的淡淡酒甜醉香,夹着丝丝烤肉的香气。

不是那种生腊肉、腌肉的熏鼻气。

“我做的香肠,和你妈妈在阳台上风干晒出来的不同,那种经过几天的腌和发酵,有腊肉的味。我是用欧洲传统工艺,慢慢烤出来的。”

(烤房,是最红火的地方)

曾经的肉联厂,做的肉制品远销欧美,香肠也是极受欢迎的俏货。梅姐在厂里十多年,深谙此道。

她按武汉人这几年变化的口味,在慢慢调整,减糖、加麻,还做椒盐口味。“专门有广州过来的小伙子,说不喜欢吃粤式肠太甜,就爱吃椒盐的。”

广州订货的还不止一家。

汉版香肠能反攻“香肠之都”广州,活活气死广州人。

“香肠好吃的两个关键,一个是配料,一个是烤工。”

配料讲究的是“舍得”,“糖、酒、肠衣、辣椒,我都是赶市面上最合适的好料用。”梅姐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子汉口女人的直爽大气。

不用色素添加剂啥啥七七八八,邻居亲友都吃她做的。

基础大众款香肠,酒用的是泸州老窖,她试了很多牌子,这种最能提肉香。“有人拿茅台来定制,我也接,现场当面开瓶,标清号码。”

肠衣分为两种,有天然猪肠衣,有胶原蛋白肠衣。猪肠衣用的出口肠衣,多元90米;胶原蛋白肠衣用的是广西梧州的,和某大牌用同一款。

第三,论价格,她从低到高全有,没有缝隙留给你。

婆婆们是来灌香肠,我懒,我是来买梅姐自制香肠的。

香肠不是只有冬天有卖,梅姐自制的王牌香肠,一年四季有售。

分为四个级别,按一斤算,28元,35元,45元,65元。

28元,大众级腿肉,用泸州老窖的普通手工肠;

35元,中粮家佳康、双汇的精选肉,“我今年还每斤主动要求提价5毛钱,肉更好。”;

45元,用的是黄陂木兰山的土猪肉,吃菜和粮食长大的,“肉粗一些,但是肉的香味回味要长一些。”

65元,这是俏货,因为部位少产量少,常常中午之前就卖光。“那些枣肠就是。酒升级成泸州特曲,天然猪肠衣,土猪肉只选腿内梅、里脊肉、雪花肉(就是前夹上的一块又嫩又瘦的),还有脊膘。”

她还有用昂贵的,熊猫猪“两头乌”做的香肠,只是因为接受的人少,目前主要做给亲戚朋友吃。

第四,论未来,老阿姨的“研发创新”意识不输给你。

梅姐的工厂,已经从土烤房升级了,进了一条德国机械生产线。“我的澳式烤牛肉就是用它做的。”

她有自主研发的能力,肯动脑筋。肉联厂曾经一款经典卤猪杂罐头,老工艺,被她稍稍改动,用五花肉做成了好吃的“酱腊肉”。

王牌家的腌鸡翅,用的是肉联厂的传统火腿工艺。

“明年还有新板眼……他们就跟不上来了。”

第五,论团队,这支“小黄人”90后男子天团好提神。

一桩生意的生机勃勃,在面上是看得出来的。

“阿姨,您家的票,拿好莫掉了。”

“婆婆您家拎不动了,把肉交给我,莫把腰闪了”……

看现场,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身穿亮黄色工作服,在热闹的顾客群中腾挪跳跃,搬肉、收钱、开票、拿货、打包、装车、卸货……

好提神!都是20岁到28岁的,一支人数众多的90后“小黄人”小鲜肉团队。

梅姐如同妈妈般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着望着小伙子们,不时提点两句,提醒吃饭,提醒擦汗喝水。

“人年轻,身体好,力气大,扛得住累。做事情干净利落刷拉,不扯皮拉筋,说两句不往心里去。”

听说每年到了冬至前后,活多量大,她还要从湖北周边地市周县,招数百个壮小伙子来帮忙。

梅姐太忙,我不忍久扰,起身告别。她叮嘱说,

“不管是香肠还是酱腊肉,先蒸后切,不要先切后蒸,水汽浸了就不好吃了”

“你要是邮寄广州,不要用袋子装,那个闷气,用食品纸盒子装,又干又香。”

“回家放两根香肠跟饭一起蒸得透透的,晓得几香。冻在冰箱里,一直可以吃到夏天”

……

这家的架势,俨然已经是武汉香肠界的“周黑鸭”、“曹祥泰”。

为武汉人解决两个痛点:

一是以前总是头痛一年四季买不到肉质放心、拒绝不良添加剂的香肠,终于解决了;

二是春节想送点经济实惠礼物、又有武汉特色的,这家准备有“肠来肠往”礼盒。

返程路上和朋友聊天。

“这桩生意,如果和网红XX相比,你更愿意投资哪个?”

“肯定投它。没听说过哪个时代的武汉人不吃香肠的,传统就是命长的意思。”生长缓慢而有力。

上周末晴朗,我去崇仁路收藏品市场,看了一场“全国文献资料展示交流会”,地摊杂货古董旧书报,好逛好玩。

看地图,发现它离这家王牌香肠不远,家里正好吃完了,就顺路溜达去补买了几斤麻辣肠。

在武胜西街,我又顺道在街铺作坊买了乒乓球大小的现场炸肉丸,还有手工饺子啥啥。

啃着冰糖葫芦串,小车满载而归,冬日囤货满仓,幸福。

名字:甚美王牌香肠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安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gr/4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