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午后,马路边,一杯清茶、一碟瓜子,就能消磨一个舒适惬意的午后。
你以为这是在成都吗?
不不不,在武汉,就有这样一个地方,供你20元潇洒快活过一天,让你身处闹市却有悠闲独度假的心境。
这里便是——崇仁路。一个以茶市和泡蛋苕粉闻名的地方。
崇仁路全长不过1.5公里,却是连接解放大道和京汉大道的主要道路,头顶1号线,底下一边紧邻汉口闹市,一边直抵汉江江滩。
这一路,学校、茶市、医院、体育馆、美食等贯穿其中,又有玉带正街、荣华街、中山大道、长堤街、汉正街等分布左右。
看上去,是闹市无疑,但这里却难得地保留了一份不易得的闲适、恬淡。
也许是地势导致,这里的道路不够平坦,去往轻轨站要上一小段阶梯,去学校的路也时有高低。
或许正是这种地势高差,才形成了感官上的美好错觉,使人穿行其中,喧哗都无法近身,反而更加坚定悠哉漫步的决心。
作为硚口有名的老街区,这里从来不乏市井气息。每到饭点,排排站的居民楼内准时响起锅碗瓢盆协奏曲,比闹钟还准时。
巷子里飘出来的青烟和农家小炒肉的味道钻进鼻子,猛地吸一口,真香!
随处可见的爹爹婆婆,拉着买菜用的小推车,都是晃晃悠悠地走去学校门口接放学的孙子回家。
?
有着“中南第一茶市”之称的崇仁路汉口茶市,是崇仁路的地标之一。多少人与崇仁路第一次打交道,就是从“汉口茶市”开始。
上世纪90年代这里就已经初具规模,如今更是有+家茶铺在这里生长,每年湖北茶叶成交总量有一半来自这里。
这里的茶铺都设有茶桌,一眼望去,还真有茶馆的味道,只是,马路边随意搭上一张桌子,大家就这么刺啦啦地喝茶、聊天,很是贴合武汉人的品性,丝毫不拖泥带水。
找了一家人气足的店,最低消费20元一位,一杯茶、一盘瓜子,无限续。点了茶后,老板变戏法似的拉出一张桌子,夹在腋下,不出2分钟,就摆上了。
老板一边为我们泡茶,一边介绍:“品茶也是茶市文化的一部分,不少客人常约朋友来这里喝茶打牌聊天,也有谈生意的,他们觉得这里蛮舒服。”
说完便转身走进店里,自顾自地泡了几杯茶,挨个品。
那会我正喝着老板推荐的枸杞菊花茶,跷着二郎腿,磕着瓜子,听着不时经过的轻轨声,边想:“当一个崇仁路的老杆,也太舒服了吧!”
另一个让我羡慕的地方是收藏品市场,老一辈人更愿意叫它集邮市场。
轻轨站下来走上七八百米,就能看见一排红房子,上书“武汉收藏品市场”几个大字,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起初只是冲着它对面的“刘矮子特色腰花粉”来的,未曾想,这里的收藏品市场大有来头,且好逛!
起初以集邮市场闻名,曾有美国匹兹堡市长携夫人及孩子一同前来,购买多套邮币后大加赞赏并依依不舍地离开,也曾在藏交会上展出过市面少见的珍品。
很多武汉老杆们最喜欢来这儿淘卖,有时在别处搜罗的一对花瓶在这碰见识货的行家,转眼就能以百倍价格转卖。
走出来时,一位老人正满意地向朋友展示自己刚得来的一副水墨画。
?
位于集贤二路的新口味泡蛋苕粉,一直是崇仁路片区的网红,藏在小巷里,仅靠香味,就吸引了武汉大半吃货。
不到一点半就卖完,想吃只能赶着去,多少人以吃到一碗集贤二路的泡蛋苕粉作为吃货目标。
然而,崇仁路又岂是你们能低估的存在?在崇仁路,好吃的多着呢!
比如有人说崇仁路最好吃的是那家刘矮子特色腰花,大碗装,黑胡椒,腰花肥厚,妥妥守住腰花粉的灵魂。
转头来了十一中学生伢最喜欢的那条街,据说香乡鸡在学生伢中一直是上瘾一样的存在,一个鸡棒棒吃过了很多年却还是念念不忘。
果然,一放学,香乡鸡就来了好些学生,只是我们尝过之后觉得味道一般,不知是不是因为长大了,对口味的要求也变高了。
唯有十一中对面巷口那家绿豆汤深得我心,豆沙绵密,汤清甜,正好解了鸡排的腻。
路上经过学生伢们最爱的文具店、礼品店,那些曾经要攒下一个月的早餐钱才能够得上的漂亮文具,如今看来,随随便便就能装满两个口袋。
被父母牵着的孩子们,一路上叽叽喳喳,兴奋地说起自己一天收获和心得,看着她们,就像看到了自己小时候。
到了京汉大道和崇仁路的十字路口,老的、少的,都各自往不同的方向走去,这片欢腾也跟随着他们的脚步逐渐散去。
头顶上的轻轨仍然不时经过,这里的一切又重归静谧。
/
从地铁B出口出来,
第一眼见到的就是“汉口茶市”四个字,
似乎在提醒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
崇仁路就像一杯茶,
需要慢慢品。
/
??
一棵菜
??
楚博
你觉得崇仁路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钢花新村民族大道宵夜街
螃蟹岬小公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