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风隽永,德润金陵。高淳蒋山村是典型的吴头楚尾之地,拥有穿越千年的人文经典。汉代的墓葬、唐朝的驿道、南宋的祠堂,在村中鳞次栉比,这里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探寻。
”而在蒋山村生活的何氏家族则是北宋名相何执中的后人。多年来,蒋山何氏秉承“忠孝廉节”的家训精神,耕读传家、克勤克俭,尚德崇仁、乐善好施。现存的何氏宗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一起来了解蒋家的家风故事,解读他们的家训!
1尚德崇仁要坚持修身养德,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自觉修炼正派高尚的人格品行。
2忠孝廉节为人要忠诚守信,孝顺父母,有操守,有气节,不苟取,涵养君子之风。
3崇节俭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家训告诫子孙,要崇俭抑奢、开源节流,不能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4勤周恤人要有爱心、善心,对民间疾苦要有同情之心,主动扶危帮困,救助鳏寡孤独及其他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5课诵读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要求族人读书学礼、修身治家。
——原文摘自《何氏家规十六条》
蒋山村地处高淳区固城镇南端,与安徽宣城相毗邻,背依花山,面朝固城湖,景色宜人。蒋山何氏为北宋名相何执中后裔,北宋哲宗时期,由庐江迁居此地安家。
蒋山何氏尊何执中为先祖,其孙何文忠为花山始祖。何氏宗祠始建于南宋,距今有近年历史,前有戏楼、门厅,后有族人食宿用房,年3月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宰相何执中力请罢赐“浴儿包”蒋山何氏家族一直秉承“忠孝廉节”家训精神,制定家规十六条,即“尊祖宗、孝父母、敬长上、教子孙、择婚嫁、重农事、课诵读、崇节俭、戒游惰、勤周恤……”,孝悌忠信、守节自重、修身自律、遵章守法、尊老抚幼、济世救民等何氏先贤的价值观始终贯穿其中。
根据蔡绦《铁围山丛谈》一书记载,北宋时朝廷有一惯例,凡是皇子、公主诞生,要举办隆重奢华的庆祝典礼,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叫“浴儿包”,即用厚重的礼物赏赐各位大臣。宋徽宗的皇子出生时,何执中任丞相。何执中出身贫苦,了解民情,虽然身在朝廷,但始终不忘民间疾苦。于是,何执中向宋徽宗力陈,取消“浴儿包”这一仪典,宋徽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为朝廷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作为臣子,能得到皇帝的赏赐,是名利双收之事,但何执中甘冒政治风险,力请罢赐之举,体现了忠直奉公、清正廉洁的品格。何氏后人至今仍经常谈及先祖的这一段佳话。
何氏乡绅乐善好施清乾隆年间,蒋山何氏出了一名秀才名叫何耀南(-),因才学出众,被朝廷破例选拔为贡生,安排在金陵道做一个七品文官。何耀南在南京为官期间,以乐善好施闻名,同乡以及外地到南京参加乡试的书生经常上门拜访,何耀南不计贫贱富贵,均热情接待,家中时常门庭若市。有的考生盘缠不足,何耀南慷慨解囊,提供食宿,受何耀南鼎力周济者不计其数,考生无不感恩戴德。何耀南官职不大,薪水有限,仍30年如一日资助考生。而他自己则常常节衣缩食,甚至典当衣服倾力助人。他总是说:“我是穷苦出生,知道书生的难处,他们进京赶考,很不容易。实在没办法才求助于我,关键时刻能够助上一臂之力,这是造福家乡、泽被后人的一件善事,何乐而不为呢?”何耀南60岁病故,灵柩回归家乡花山,曾经受他资助的人闻讯后,如同亲生父母去世,纷纷前来奔丧吊唁,感念先生的恩德,现场哭声一片,情真意切。何耀南去世后,家中一贫如洗,仅留“竹坡”诗稿一册。
清道光年间,何家有一名商人名叫何邦模(-年),经常在南京、镇江一带做布匹生意。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队攻占镇江后,大肆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沿江民众纷纷往江北避难。此时,何邦模正在六合做生意,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暴行,何邦模非常愤怒,爱国之心油然而生。他当即将数千匹布全部捐送六合县,用以制作军服旌旗,以壮士气军威。时任六合知县温伯屏非常感动,下令重奖何邦模,何邦模不受,他说:“国难当头,岂能坐视,国之不存,家之焉附。”何邦模还派出两条小船,插上大清水师的旗帜,来到江南,装载避难的民众,并妥善安置江南难民。何邦模的这一举动,使数千江南难民保全性命。
“南京最美乡村”
◆◆蒋山村如今,掩映在固城湖畔青山绿水间的蒋山村,村民们仍然秉守着世代传承的祖训家规,乡风淳朴、民风敦厚,邻里和睦互助,有着一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宁静。蒋山村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事件。当地村民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从来没听说过谁家丢过东西。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杀人、放火、抢劫等恶性案件,甚至连打架斗殴的事情也几乎没有。”
新时期,蒋山村村民充分发挥本村地理、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村,全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南京最美乡村”。
来源:高淳发布,凤凰江苏
编辑:高小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