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新叶古村的故事讲好,我们的星级讲解员先后两次来到新叶古村,专门撰写了讲解词,并录制了音频。
新叶古村崇仁堂
在建德市西南大慈岩镇玉华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古老、静谧的村庄——新叶古村。
至今,玉华叶氏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多年。时光到这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整个古村没有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湮没,至今仍保存有完整的建筑格局和历史风貌,多幢古民居建筑,以及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等明清时期的礼制建筑,因此,新叶古村也被称为“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
崇仁堂位于新叶古村的西南角,据《叶氏宗谱》记载,崇仁堂是由叶氏八世祖崇八公,出资四十八两黄金所建造的,取名“崇仁堂”则是在告诫族人做人要讲仁义。
始建于明宣德年间,是叶氏长房崇仁派的分祠。虽然只是分祠,但它是整个村落中规模最大、最为华丽的祠堂,规模甚至超过了新叶村祖庙西山宗祠和总祠有序堂。
祠堂作为旧时宗法制度的产物,往往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辉煌与传统。不同于一般祠堂只有两进或者三进的建筑格局,崇仁堂总共有五进,呈三开间,总进深为52米,有一种神秘、庄严的感觉。
崇仁堂第一进为下厅,厅前有一方半月形的风水池,正门上悬挂有一块“东谷遗芳”的匾额,这里是原来的戏台,里面线条简洁大气的牛腿,多为明代遗存。
“东谷遗芳”四个大字和新叶村的传统民俗“三月三”还有一定的渊源呢。
新叶三月三的由来
三世祖叶克诚号东谷居士,宋末元初,他曾效仿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与朋友举办诗会。到六世祖期间又兴起迎神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功名有成,这便更为文人学士所重视。始此,“三月三”就成为新叶村人的传统佳节,既表现了新叶人对于文化的敬重之意,又饱含了希望子孙后代能够人才辈出的期盼。
其实农历三月三古称上巳节,从周代就已存在,当时的活动内容是由巫女在河边主持仪式,去除疾病和不详。自宋代起,由于与清明节时间相近、内容相似,在大部分的汉族地区已经找不到上巳节的痕迹,但由于新叶村依旧保持着牢固的宗族观念和“耕读传家”的生存信条,农历三月三的节日传统也因此作为全村最盛大的活动被保存下来。
新叶村历来对教育和文化都非常的重视。年,新叶三月三被列入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月三活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类是迎神祭祖的宗教活动,另一类是庙会、集市和社戏等民间交流和集会活动。古老的乡村民俗新叶三月三,在历经了几百年风雨后,如今依然延续着昔日的繁华。
除了祠堂大门“东谷遗芳”四字匾额,进入崇仁堂后,我们同样能够看到许多彰显着新叶村人崇尚“耕读传家”、崇尚礼孝的历史印记。
第二进为中厅,相比之下这里的雕刻更为精细,是明显的清代风格,额枋上的浮雕八仙图、牛腿、骑门梁上的双面镂空雕,人物造型都栩栩如生,如此雕梁画栋,让人瞬间感觉到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第二进的左边悬挂一块“法学士”的匾额,这是民国时期,驻日大使为当时在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获得“法学士”学位的叶金、叶桐所题。
据村里的老人口述,年日本侵略军曾两次到达新叶村,看到此匾便放弃了烧杀,新叶古村得以保留下来。
第三进是上厅,主要用于家族议事,厅内悬挂有“龍章寵錫”和“崇仁堂”两块匾额。
第四进是家法厅,它的两侧各有一个天井,左边为日井右边为月井。第五进为祭厅,主要用于供奉祖先牌位,同时设有两个水牢,如果有族人犯了重大错误,就会被关押在此,对着祖宗牌位面壁思过。
可能说到这里,细心的听众会发现,崇仁堂的格局和一般的祠堂不太一样。
的确,崇仁堂在建造之初,就采用了“公堂式”的格局。因为新叶村是以族人血缘聚居的村落,有非常严格的家规、家训。而且族规规定,家丑不可外扬,同族人有矛盾,不能外出打官司,要讲究和解,有问题就要到崇仁堂来解决,所以崇仁堂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小公堂,主持着家族内部的秩序。
公堂里一般都悬挂有“明镜高悬”的匾额,但崇仁堂作为“私设公堂”,所以不敢明目张胆地悬挂匾额。崇八公非常巧妙地设置了右边的日天井和左边的月天井,日月就是明镜的明,天井里的水形成了镜子一样的倒影,表达出了“明镜高悬”的意境。
在当时,“私设公堂”是株连九族的重罪,由于性格耿直的崇八公拒绝将女儿许配给嚣张跋扈的侍郎官,所以遭到举报。
崇八公知晓后,命人连夜敲碎祠堂地面上按照公堂式规格铺设的湖砖,并撒上白灰做旧,又拆掉了关押房和水牢。调查人员未能证实祠堂为公堂式建筑,崇八公才躲过一劫。
虽然经此劫难,崇仁堂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堂式建筑,但是它却象征着叶氏家族严格的家规、家训,时时刻刻警醒着子孙后代。也正因如此,叶氏家族从第一代的几十人在此落脚,一直繁衍生息到如今的三十六代,拥有四千余人。
崇仁堂历经五百余年,神秘的纵深空间、精雕细刻的建筑构件和逼真自然的木雕装饰,无不体现着家族的强大,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如今的崇仁堂作为新叶村“家族族规”展示馆,展示公堂式案桌,两边配以肃静、回避等牌子,还有“家法”威武棍,在东西两侧墙上有新叶本族家训用以警示子孙后代。
崇仁堂的存在就如同精神图腾一般,凝聚着叶氏族人的家族信仰,更是八百多年来叶氏子孙一代代的坚持和守望。
来源:花港管理处
视频来源:郑致明(建德市图书馆)
编辑:陈志华范雨涵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_china
新浪微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西湖风景名胜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