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冬
成都,阴
丽江,晴
你在哪一座城市,正午12点,吃饭了吗?
今天我起床大概是11点半,市场的阿姨正好送豆腐来。我带着五分睡意跟她打招呼,完全没听见她说了些什么,只看见她背着的一个彩色帆布织就的背篓。古城的菜市场在西边,踏着石板路转古城的弯弯巷巷还要随时注意错让对面的行人,买菜时用上这样背篓是最方便不过,所以几乎家家都有一个。
看见背篓就看见了市场里热热闹闹的买卖声,于是我决定拿上相机出趟门。正午12点,你在城市的21楼等着电梯,而丽江人正在醒来。
从王家庄巷出发,经过崇仁巷——万子桥——七一街——四方街——狮子山上山——观景台——狮子山下山——四方街——大石桥——小石桥——五一街——文华巷,我于下午14点回到草堂。
草堂出门左转是崇仁巷。那间有只鹦鹉在门口的皮具店里,今天没有鹦鹉。有一间服装店,我走到门前时孩子独自坐在椅子上吵闹,父亲在里间往墙上挂衣服,他背对着门口离孩子很远,同时朝孩子喊着我听不懂的安慰的话。孩子吵闹不停,我停下来给他拍照片远远地冲他做鬼脸,他呆呆地看着我,好久,终于笑了。经过的客栈门前有一块地方太阳晒进来,一只狗狗躺在太阳里睡觉,身边的人喝着茶说着笑,狗狗的耳朵一扇一扇地打扑。
崇仁巷转到普贤寺的路口,有两个穿制服的工人在检修电线,梯子搭在房檐上,两个人说着什么我听不懂的话。万子桥河边有家茶舍,前几日经过时都有一位先生坐在门口弹古筝,今天也静悄悄的了。桥上坐了好几位游客正在聊天,我平日里从这里经过时也爱在桥上坐上几分钟,就像自己是游客,就像自己才刚到丽江,看着人来人往看着什么都是稀奇又新鲜的。七一街银器店门口那颗植物旁边有一根接出来的水管,一位好大年纪的婆婆蹲着搓洗毛巾又站起来拧干,大概刚刚擦过店内的柜台。云南盛产雪花银,鹤庆盛产手艺人,那里的银匠、铁匠、铜匠皆是祖祖辈辈的手艺,整块整块的雪花银经手艺人铸模打磨加工成特色的银器和首饰,也是古城一大特色。
在古城,起得最早的是游客,这个时间,街上店铺才开得七七八八,已经开了的也大多还未正式营业,只有满街的游客兴致盎然地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一家鲜花饼店门口站着四个小男孩,我从他们身边经过时听见他们正在讨论你要几盒鲜花饼我要几盒鲜花饼,台阶上的小男孩正在用计算器算总价。云南日照充足,气候适宜,是非常适合种植鲜花的地方。聪明的云南人发明了烤制鲜花饼这种吃法,古城卖鲜花饼的店不计其数,味道是有好有次,但这并不妨碍我把鲜花饼这种食品推荐给大家,反正我两三天就得吃上几个。而在鲜花饼店的旁边,一家客栈门口,他背靠着墙坐在板凳上玩手机,好像他就只是在这里来晒太阳,并没有别的什么事。
七一街和忠义巷的丁字路口叫做官门口。官门口附近有一颗好大的树,树荫覆盖到了马路对面,树根周围做了一圈椅子供游客休息,这里视野也不错是可以坐下来打望的地方。此刻椅子上坐了好些人,我先是远远地拍了一张,然后我看到一对国外的夫妇坐在椅子上吃铁板豆腐,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画面实在是太温暖,于是我端起相机拍了两张,那位先生吃到一半发现我在拍照,一开始是惊异的表情然后又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对他点头致谢挥挥手告了别。那一份铁板豆腐15块,我想是这样。
小吃街附近,我站在老街正中间拍照,后面一阵叮叮当当声音,有人高喊:请让一让了。我退让到街边的阴影里,一位送水工推着三轮车走过。他停在我前面大概十米地方,我经过时听见他跟店家说着话,态度踏实又诚恳。我往前走时,身后又是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接来又是一声高喊:请让一让了。我回过身诚恳地问他:能为你拍一张照片吗?送水工憨厚地笑了,说:能嘛。我努力地快速调整相机,想为他拍一张顶好看照片,他的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似乎并不介意我把他拍成什么样子。我拍完照后对他示意完成了,他还是那副踏实又诚恳地样子推着车又往下一家送水去。
丽江古城有多家的客栈,而所有的机动车都只能停在古城口,客人从下车的地方到客栈要走长长石板路,这样的石板路对背包的客人来说没什么,而对拉拉杆箱的客人就非常地不方便。所以古城有很多拉行李的三轮车,每个客栈的老板都联系得到。我刚来古城的时候没有预定客栈,想着到了以后慢慢逛着看,可是一进古城我就傻掉了,听着拉杆箱在石板路上磕磕腾腾的声音真是寸步难行,当时我并未遇到一位拉行李的师傅,于是只好就近选了一家客栈住进去。后来有一天我在一条偏僻的小巷子路逛着时候,碰到一位拉着行李哼着歌的师傅,他的样子真快乐,于是我留下了师傅的电话号码,后来真的请他帮我运行李的时候发现他即准时又贴心,如果你到丽江古城来,要找人拉行李,请联系我,我给你那位师傅联系电话好吗?他真的是一位很好的拉行李的师傅。此刻没有行李要拉,这位师傅坐在太阳下玩手机。
四方街是一个随时都很热闹的地方,一出太阳就很多人晒。不管是树荫底下还是椅子上,一个个或是聊天或是打望或是打盹显得很惬意。几位当地人坐在便民服务亭旁边和工作人员高声说话,时不时地哈哈大笑,身边的人对此并无兴趣懒懒地晒太阳。
一位小姑娘独自站在四方街中央寻找着什么,突然地,她自己褪下了裤子蹲在地上尿起尿来。我想起之前一对夫妻大约两岁的孩子在香港便街那则新闻,大概内容是一对夫妻带了个约两岁的小女孩,当时女孩尿急但是公共卫生间排队排好久小女孩快要尿裤子了,于是那对夫妻在路边拿了一张尿不湿出来让小女孩尿在尿不湿上。当时有一个年轻人走过来制止他们催促他们离开并和他们发生了拉扯,还有人说小女孩的母亲动手打了那个年轻人,总之这件事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闹了许久。幸好这位穿红衣服的小姑娘不在香港,所以大家都原谅了她接近本性的行为,同时我觉得她很可爱。
说来古城特色实在是有一点多,编彩辫也是其中之一。走在古城的路上,常常碰得到一位大姐,她热情地走上前来询问你:美女,编彩辫嘛。这不是一句询问的话,而是邀请,试问谁在陌生的城市能抵挡得住这样热情的邀请呢?所以我们常常看得到古城的路边上坐着正在编彩辫的姑娘,有的人兴高采烈有的人心不在焉,如果赶上下雨的话,大家还会轮流互相给对方打伞。
有一位姓卞的诗人写过这样的一首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我个人很喜欢一首诗,我用它献给所有曾在我镜头下的人们。
古城有很多艺术家和伪艺术家,他们会出现在古城的各个地方,有的人扎着辫子在人前打着手鼓弹着吉他唱着歌,也有的人就默默抱着画板画画。
古城的商家大部分外来人,他们离开自己家乡来把古城当做自己的家。狮子山上山路,路过一间门店,看见老板端了一盆水蹲在门口就开始洗头;客栈的人坐在门前眯着眼镜在太阳下掏耳朵;有一间咖啡馆,客人很少,服务员斜靠在门口的沙发上被太阳晒得懒懒的。这些随性惬意的古城人的生活形象,让古城多了一些亲切感,至少于我是这样的。
爬山快山顶我并没有再往上走去看古城全景,而是去了旁边一家客栈,客栈门口立了一块标识牌:观古城全景,2元1人。于是我花两块钱去了客栈二楼的平台。冬日正午的阳光很强烈,屋顶被照得有些泛白。
阴凉的地方稍显凉爽,只在山上坐了几分钟,我便下山了。
四方街往五一街会经过大石桥,大石桥处于几条街的交叉口,来往行人很是热闹,我捡了块晒得到太阳又没人的石板坐下来歇息。偶遇一位纳西中年男子穿着民俗服装经过,我慌忙抓起相机拍到一张远远的背影。在古城里,时常看得到纳西老奶奶穿民俗服,很少看到中年男子穿着,旁边拿了相机的人也是一阵拍,等纳西男子走过了,大家都相识而笑。大石桥也是一个非常适合拍照的地方,不时有行人停下来招呼同伴:快帮我拍一张。有一位男孩,大概是独自出门观光并没有小伙伴同行可以帮他拍照片,一个人坐在大石桥的角落里吃着肉串。
说到吃,我一定要赞美云南的土豆,肉质软糯还有泥土的气息。无论是自家的煎炸煮炖,还是就这样巷子口油锅里的乱炸,都好吃到舔手指。我想要是蔡澜吃过丽江土豆,他也一定会费尽千篇油墨来为土豆写上一本厚厚的食谱。
走在古城里真的遇得到太多的人,只要你想聊天,大部分都愿意陪你说上几句,如果大家都算是一个有趣的人,那么你很可能会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如果在客栈或别的什么地方,老板会热情地邀请你:将就一起吃个晚饭吧——这都是很好的体验。你没来的时候,他们就发发呆喝喝茶聊聊天晒晒太阳。像这样坐在店里喝着茶打望的人、就着墙靠着晒太阳人、路边收垃圾的老人,蹲在店门口用肥皂搓衣服的奶奶、躲在树荫下聊天的三轮车师傅…古城里的人生活形态不一,你遇到过哪些?
五一街这一个路口随时都有好多当地人贩卖东西,有时是水果有时是特色小饰物,路过时看到一位卖鞋垫的奶奶正在吃饭,是不知哪里买来的凉皮,正好我需要一双鞋垫,于是我停下来买。我随手拿起一双,奶奶说十五块,我并没有还价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付给奶奶,她伸出手来接钱,双手满是皱纹和老人斑。我起意和奶奶聊聊天,奶奶热情地邀请我坐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她说:丫头啊,坐会儿,歇歇。
我问:奶奶,您一天能卖几双鞋垫啊?
她说:有时候一天一两双,但是今上午一下子卖了8双,一个人卖的,她喜欢我做的鞋垫。奶奶的表情很自豪很开心。
我们俩就那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奶奶从坐的凳子下扯出一袋小白菜摘起来。
她说:一捆小白菜两块钱,我现在就把它摘了,回去做汤,我们家四口人吃饭,儿子儿媳孙吖子和我。
奶奶突然回过头问我:你喜欢吃白菜噶?
这句话问得很突然,我怕我说喜欢奶奶会把她那把白菜送给我,但是我又不想因为一捆白菜撒谎说不喜欢,愣了几秒钟我说:喜欢。
奶奶又自言自语似地说:是噶,白菜做汤好吃,你要多吃点。
我从刚才的情绪里反应过来,接话道:加点豆腐在里面也好吃。
奶奶不住地点头:是噶是噶。
她好像不是在跟我说话一样。
很快奶奶摘完了小白菜,我帮她收拾了地上的叶子和根须告别了奶奶继续往回走。
THE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