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超级云课堂」可快速 “关照历史名人的童年过往,学习无疑是辛苦的。当下,我们在学习之余,还要给孩子更多生存、玩乐的能力,更要让他们寻找伙伴,因为伙伴就是全世界。”
11月29日,在长江日报校长读书分享会上,武汉市首届最有影响力十佳校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崇仁路小学校长张彦平,与家长、学生和市民共同阅读分享了台湾学者熊秉真的《童年忆往》。
学习是孩子的职业
在校长读书会的开始,张彦平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初中生习作《水调歌头?假日》:“假日几时有,把笔问青天,不知假日当中,作文有几篇。我欲偷工减料,又恐老师白眼,作业不胜烦。起早贪黑写,好似在钻研。背英语,做数学,夜难眠。不应有偏,为何总是感到难?人有高矮胖瘦,学有高低深浅,此事难两全。但愿假日多,作业能锐减。”读完这首词,全场发出了感同身受的笑声。
“有一种苦,叫做寒窗苦。”张彦平说,读完《童年忆往》发现,从王羲之到郭沫若,历代名人的读书生涯都是艰辛的。他跟大家讲了清代思想家魏源的童年读书故事,“魏源七岁入塾读书的时候,就成了一个终日静坐案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书呆子。书上说其‘性极嗜学,尝自居于一室,偶出,犬不识,群围之吠。’自家养的狗都不认得小主人了,这绝对是个爱读书的宅男。”
“中国的士人家庭,逐渐将智育变成了一切幼教活动的焦点。”《童年忆往》中的这句话让张彦平感触很深。他坦承,直至今日,学习和成绩依然是孩子在童年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习是孩子的职业,就像爸爸妈妈的工作一样。所以,每个孩子要学会理解,学习这份职业必然会很辛苦。”张彦平说,但学习的方法也许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比如教师应该转向“为学而教”,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动力、方式与效能。
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
“我们需要追求成绩,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但请大家记住后面一句话,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张彦平认为,《童年忆往》呈现的中国孩子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缺憾、艰辛与奋斗的成长史。反观当下,学校教育应该做一些弥补,在学习之外,孩子玩乐和生存的能力也至关重要。
“同学们数一数,自己上小学以来用了多少条红领巾?”张彦平现场做了一个小调查,五年级的孩子最多用了20多条红领巾,全是不小心弄丢了。张彦平笑着说,每次开家长会,学校总会有一个特殊项目:认领衣服。学校把孩子们平日里遗忘在操场上的衣服放在大展台上,让家长们来认领回家。最后还是有一部分衣服连家长都不能辨认,只好洗干净后捐给慈善机构。
“没有好习惯,不会管理自己的孩子,就算不上好学生。”张彦平心中的育人目标是“爱学、会玩、好习惯”。在崇仁路小学构建的成长地图中,成绩只是获得幸福人生的一个要素。孩子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学会轮滑、游泳、骑自行车、买菜做饭,最后还要游武汉和行九州,这些玩的能力和生存能力都是校园课程。
生命因伙伴而世界
在《童年忆往》中,吴冠中与长工九斤的故事,让张彦平很受感动。吴冠中小时的玩伴是家中的长工九斤,九斤种田特别有本领,对吴冠中也很好。九斤看到树叶,会对吴冠中讲:“你看,这些叶子长得都不一样,颜色也不同,太阳透过叶子的光也很特别。冠中,你能不能把它画下来?”吴冠中就真的试着把这些叶子画了出来。
“九斤是个粗人,但是他能观察到自然的美,给了吴冠中艺术上的启蒙。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玩伴啊!”张彦平从《童年忆往》中读出了伙伴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孩子们成为同学,一定不要为了竞争而不去分享,为了小事而去计较。既然是同学就是缘分,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习生活中有人相伴,你将非常开心。”张彦平跟大家分享了“一张课桌走出两名院士”的佳话。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林华宝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武汉读书时同桌,林华宝是班上数学尖子但不会游泳,而袁隆平是游泳好手但数学不好,两人达成协议,互相当“老师”。
“生命因伙伴而世界。只要我们有学习的状态,身边的人都能成为我们的伙伴。”张彦平说,无论是兄弟玩耍之乐,还是长幼为伴、亲情为伴,或是以猫狗鸡鸭为友,都将为孩子的成长增添乐趣,对人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大影响。
现场互动﹀
﹀
﹀
长报小记者:玩与学有怎样的关系,玩和学的时间如何分配?
张彦平:学和玩不矛盾,最巧妙的是学中玩,玩中学。玩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后去拉小提琴,利用小提琴触发自己的感情,这就是玩与学的结合。在课堂中也有学和玩的机会,比如请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就是玩和学结合。长报小记者:我们现在的孩子怎么做才算得上是孝顺父母?
张彦平:有很多简单的方式就能表达爱意,比如记住父母的生日,每天和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孝顺。孝顺的办法很多,只要怀有对长辈的珍爱之心,你就知道怎样孝顺。家长:孩子最近痴迷《哈利波特》,甚至自己去写哈利波特续集,可能有点影响他的学习,怎么引导?
张彦平:幻想是孩子的翅膀,爱看《哈利波特》绝对不是坏事。但鲁迅曾说,看书就如蜜蜂酿蜜,如果只看某类书而忽视其他,我们的知识结构就会有限。因此也要告诉孩子,要打开读书的视野。
校长经典语录◎中国孩子的历史:充满缺憾、艰辛与奋斗的成长史。
◎真正的成长不是学习经历的简单计量,而是生长——也就是没人教了,但拥有了持续学习的动力、方法和能力,这便是“不教之学”的意义。
◎一个孩子的领导力,要从自我管理开始,比如收拾好文具盒,保管好红领巾。
◎童年应该是什么样子?有学有玩、有礼有节、有笑有泪。
◎上学即上岗,孩子从小就要有责任。
◎课堂不是教书,是教人;课堂不是菜地,是集贸市场;课堂不是做安排,是展示个性的秀场;课堂不是6-1=0,是1/4=1。
校长荐书《再见童年》作者:张倩仪
作者另辟蹊径从余位名人的自传中,捕捉他们童年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活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流转有序,行之久远的童年生活形态,折射出中国童年在格局之变迁的内在脉动。
(法)菲利普·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
本书被视为儿童史和家庭史的奠基之作。作者通过考察四个世纪的绘画和日记,以及游戏、礼仪、学校及其课程的演变来追溯儿童的历史,点燃了一连串严谨的历史论战,比如中世纪是否真的没有童年意识;“童年出现”的关键时期;不同时期亲子关系的性质;学校的角色,使我们得以捕捉过去青少年和儿童多样的经验。
(美)尼尔·波兹《童年的消逝》
这是一部有关“童年”的历史,阐述了“童年”的产生、发展以及日益走向消逝的过程。本书将我们置身于现代时空,企图揭示从古登堡的印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的电报密码世界,这个过程使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已经难以为继。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了解释童年的消逝这种现象何以发生的理论,并引发思考:我们能为童年的消逝做些什么?
(文/长江日报记者:黄洁莹陈晓彤图/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长什么样的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