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蔬菜价格已连涨七周台风暴雨又致多地

天气预报

  今天浙江东南部、福建东部和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中东部和南部、广西北部和南部、海南岛、云南西部、台湾岛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偏南、江苏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20~50毫米,最大可达60毫米以上),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明天,强降雨的范围在南方将有所扩大,预计江南南部、华南、台湾岛、云南东部、贵州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福建东部、广东东部和西部、广西中南部以及台湾岛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除了南方的降雨,华北、东北的降雨也将增多,其中华北北部局地雨量可达大到暴雨量级。中央气象台预计,受低涡切变线影响,27日至29日山东中东部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华北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中东部等地多阵雨或雷阵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将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今年8月中旬以来,全国多个蔬菜产区受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减产减收较为严重,全国蔬菜价格已连涨七周,江城菜市近期的供给总量也开始减少,价格上涨。今年的蔬菜“秋淡”来袭之势显得更猛,市民短期内要吃便宜菜不太容易了。

  一盘白菜多花两三元

  商户们介绍,8月中旬以来,小白菜、空心菜、菠菜、油麦菜、大白菜秧子等多数叶类菜零售价都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今年的蔬菜“秋淡”来得又早又猛。

  在汉口崇仁路的一家生鲜市场里走访,几位市民边买菜边感叹:“这些菜都涨价涨得蛮厉害咧!”这其中,大家觉得各种叶类菜和茄角类的菜涨价最明显。“连大白菜都涨到1块8毛钱一斤了,像空心菜、油麦菜已经4块多钱一斤,老板说涨了一两块钱。”市民陈女士说,现在天气凉快了,以为吃菜会便宜些,结果竟还涨得这么厉害,有些不理解。

  汉口后湖大道的另外两家生鲜市场,同样发现多数蔬菜都涨了价,其中叶菜价格在每斤3元到7元之间,最便宜的苋菜也是3元多一斤。有市民说,买一斤半小白菜炒一盘,要比以前多花两三元钱。

  产区齐遇暴雨导致涨价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显示,截至上周,从7月开始,全国蔬菜价格已连续七周上涨。多个地区的蔬菜批发市场也呈现出菜价整体上涨的趋势。

  从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了解到,7月里,本地菜价连续四周上涨,进入8月后趋于稳定,但仅过两周,就开始强劲反弹。根据监测,二十种消费量集中的蔬菜里,有15种蔬菜出现不同程度的明显涨价,还有两种稳中略涨,涨价的蔬菜超过八成。

  市场人士介绍,此轮菜价大涨的原因主要是全国多个蔬菜产区遭遇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在地的蔬菜减产、减收明显,市场的供给量较以往少了很多,收购价不断上涨。尤其是湖北省宜昌、恩施等高山地区的蔬菜被外地商贩收购,大量补充到全国市场,导致本地菜价整体上涨。

  十月前或难吃到便宜蔬菜

  按照规律,8月底至9月是蔬菜供给的“秋淡”时节,菜价将保持在较高位。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果蔬专家介绍,“秋淡”时节蔬菜生产换茬,夏季菜快速退市。因为气候不稳定,秋季新菜补充较慢,也会影响终端价格。

  多位蔬菜批发商称,现在山东、甘肃、陕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国内主要蔬菜产区受到的台风暴雨影响还在持续,想要恢复正常的蔬菜生产和供给仍待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下,蔬菜运输成本也在增加,损耗加大,最终的市场价短时间内很难便宜下来。

  餐饮人士也说,从8月中旬开始,各大机构就已经陆续抢订了大量蔬菜,用来准备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消费档期。同时,随着高校开学,每天的蔬菜需求量也在增加,这些因素都将提涨市场菜价,预计十月之前都不会有便宜的蔬菜。

  据专家介绍,截至目前,今年我国气候特点突出表现为两个字:热、雨。

  先看热。据气象统计,今年我国高温日数多,北方高温出现早,京津冀地区出现了极端高温。其中,东北、华北高温是年以来出现最早的。5月,内蒙古东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等地的最高气温超过40℃,局地超过42℃;6月下旬,京津冀地区普遍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有56个气象观测站超过40℃。

  再看雨。今年降雨的特点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降水区域性差异大,强降水极端性显著。比如,北京南郊观象台,目前累计降水量已达.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3.5%。

  因此,专家建议,在种植制度与结构调整中,应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选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适合不同气候类型的作物种类及生态类型,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进农业技术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气候生态环境,推行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和防御工作。

  在水产养殖方面,可以通过养殖更多品种、提高养殖数量来积极、有效应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加大对高温疾病的防范力度,推广耐高温养殖技术,对极端气候事件早做预判提前应对。

  “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将会不断显现,我们需要做的是趋利避害,让农业生产逐步适应气候变化的大背景!

来源:农民日报、楚天都市报、中国天气网综合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ongrengzx.com/crxgr/107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